寺庫,為何重病纏身?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小柴,點擊下方關注~
坊間一直有傳言,稱這位寺庫的掌舵人信佛,并因此對李日華是如何走上奢侈品電商創業這條道路的故事頗感好奇,畢竟佛家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所提倡的往往是“節儉”、“惜福”等理念,似乎與奢侈品毫無關聯。 時光易逝,歲月如梭,眨眼間距離李日華創立寺庫已經過去了足足十三載春秋,如今外界對于寺庫與李日華的關注也早已不再。 畢竟,大家期待的其實是一個佛家信徒靠著奢侈品電商而飛黃騰達的戲劇性展開,而非是后來所發生的那一慘淡現實。 當2008年07月,李日學帶領5位合伙人在濟南一起創立寺庫(secoo)時,一定不會想到自己人生最高光的時刻,竟然只是在2014年被《財富》雜志與小米雷軍、果殼姬十三、樂視賈躍亭一起評為"中國十大創業先鋒"。 正如2017年9月22日寺庫于美股成功敲鐘上市的時候,李日華以及他的伙伴們都以為13美元/股的發行價只是寺庫美好未來的開始,沒想到那卻竟然是這家企業的巔峰。 從2017年至今的四年時間里,幾乎就是寺庫股價的一個下跌史,從最初的13美元一路跌到如今的1.8美元,接近90%的跌幅,任誰來看了都得說一句心疼,用古話來講簡直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盡管李日華從始至終都向外界表達了自己對寺庫的充足信心,但資本市場卻幾乎從來沒有為其買過賬,無論是上市當天的破發,還是上市之后的股價走勢,都足以證明華爾街對這家企業的不看好。 有一說一,這還真不是什么華爾街“君非伯樂,當面不識千里駿”的戲碼,而是寺庫本身真的就挺不爭氣的。 舉個例子吧,回顧寺庫成立以來的這十幾年時間里,其遇上的最大風口,應該就是2020年的疫情了。 當時因為疫情影響,全球各國之間航班近乎斷絕,國內的富豪們難以像過去那樣直接親自飛去米蘭、巴黎等時尚之都買買買,自然只能更換購買渠道。 而根據去年年底貝恩發布的《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報告顯示,盡管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近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卻逆勢上揚48%,銷售額有望突破到3460億元的高點。
國內的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揚,再加上線下銷售渠道的閉塞,按常理推斷的話,這豈不正是寺庫這樣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大展身手的好時機? 可結果呢?當寺庫在年底發布自己財報時,幾乎是讓所有關注度都大跌了眼鏡…… 除了活躍用戶略有增長之外,其他數據都有些慘不忍睹,尤其是營收數據。 據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寺庫營收分別為10.1億元、13.1億元和13.7億元;而在2019年同期,寺庫各季度營收分別為11.8億元,17.1億元19.4億元和20.4億元。 很顯然,寺庫成功地在國內奢侈品市場大幅增長的2020年,實現了“逆勢倒退”的成就,給投資人們一個極其“美妙”的回報。 可能有讀者注意到了,為啥寺庫2020年的財報里似乎只有前三季度的數據,找不到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最終數據呢? 這個問題美股的投資者們也注意到了,于是乎最后在今年,也就是2021年的5月份,納斯達克給寺庫發了一封不合規通知函,警告了寺庫“未能及時遞交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報”的違規行為。
現在眼瞅著馬上都要到2021年的9月份了,寺庫2020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依然沒有公布。 坦白說,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倒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寺庫的股價,是為何成為了現在這么個樣子。 說完寺庫在資本市場上與華爾街之間的“情愛糾葛”,不妨再來看看其與國內有關部門的“一出好戲”。 打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找到李日華的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嚯好家伙,這個行政處罰信息多到一頁都放不下了都。
其中最近的這條,正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寺庫虛假宣傳被罰80萬”一案……這起事件的細節部分,說來其實還挺好笑。 寺庫在自家平臺上發布了一款名為“Paul Mitchell寶美奇茶樹洗護套裝”的自營商品,在其商品功效一欄里寫了一堆諸如“甄選澳洲茶樹葉:修復受損發絲、告別毛躁、清新提神、減少脫發、撫平毛躁、滋潤柔順”等介紹。 然而尷尬的是,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文件明確規定,具備“減少脫發”功效的化妝品為特殊用途化妝品,會受到更為嚴格的檢驗與監管,來確保其實際效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 而寺庫售賣的這款自營洗發水,在備案上只是最普通的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卻使用了這種夸大其詞的廣告語,顯然是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的,于是才有了這一筆80萬元的罰單。 事實上,寺庫已經不是第一次在虛假宣傳上栽跟頭了,就在8月10日,寺庫還因為違反“明碼標價規定”而被有關部門處罰25萬元并給與警告;今年1月份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被罰款、去年8月和10月分別因為違反電商法和廣告法被罰款…… 盡管這些罰單的數額都并不算高,全部加起來也才七位數,遠遠談不上傷筋動骨,但問題在于……根據李日華自己對寺庫的定位,這可并不只是一家普通的奢侈品電商,而是一家“高端生活服務平臺”。 “我們要重新定義‘奢侈品’,不只是實物,而是高端的生活方式。”以上這句可是李日華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過的原話,以他所想,光是買賣奢侈品還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必須是“高端生活服務平臺”才是寺庫真正該做的事。 那么問題來了,您這一會兒跟天橋底下賣大力丸的老頭似的搞虛假宣傳,一會兒又因為違反廣告法、電商法、明碼標價規定等法律文件,天天被有關部門追在屁股后面罰款、警告的模樣,到底哪里高端了? 更不用說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那茫茫多對于寺庫的消費者投訴了。
除了最常見的“捏造送貨時間”、“以系統升級為由不退貨款”等問題,在奢侈品消費的死穴——“假貨問題”上,寺庫的表現也談不上令人滿意。
作為一個口口聲聲想要走高端路線的平臺,寺庫如今卻屢屢在這種極其“接地氣”的問題上摔跟頭,別說真正的高端人群,哪怕是在普通老百姓心里,這家企業恐怕也沒高端到哪兒去,又何嘗去談論實現李日華心中“高端生活服務平臺”的理想呢? 奢侈品作為眾所周知的高溢價、高利潤行業,我們非常理解李日華想要進去分一杯羹的想法,但對于寺庫截止到目前所付出的這些實際行動來看,想吃到這碗飯,寺庫要走的路還很長。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