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捍衛出版權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本身
總有一天,這部機器的運轉會變得如此可憎,讓你們心里如此難受,以至于你們不能再參與下去,即便是心照不宣地默許也不行。你們只能把自己的身體壘在齒輪上、車輪上、杠桿上,壘在所有的器械上,迫使它停止運行。你們還要讓運行機器和擁有機器的人明白,除非你們自由了,否則就不會讓機器運行。
——馬里奧·薩維奧
故事概要
該電影在銀幕上重現了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國防部官員將美國政府卷入越南戰爭的機密文件通過《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曝光,而在文件公開之前,美國國防部曾試圖阻撓文件的曝光并以失敗告終。“五角大樓文件”事件標志著尼克松領導的聯邦政府名譽掃地的開始,隨后爆發的水門事件直接導致尼克松政府倒臺。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篇草稿”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但記錄歷史的人卻不止一個,所以對于歷史的記錄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偏差,有很多時候第一手資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作為一個新聞行業的人,所報道的東西也許不總是正確的,不總是完美的,但這并不代表放棄了追求報道的權利。砥礪前行,我想這是對一個新聞行業人的最大要求,追求真相,永不放棄,做一個記錄歷史的人,是一個新聞人最大的目標。
也許電影中的情景不會再重現,也沒有人希望它再重現。可是正是因為不會重現,才有值得被記錄的價值,才更加彌足珍貴。新聞之所以稱之為歷史的第一篇草稿,就說明還是有很多需要被深究、被挖掘、被證實的地方。不能因為怕被深究、怕被挖掘、怕被證實就不去做新聞,我想這樣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意義。草稿是不完美的,但草稿同樣是不怕被改正的,正如新聞一般。
“媒體服務的對象是人民”
電影中令我最震撼的地方有兩處,第一處是:當人民看完報紙得知自己被隱瞞了這么多年后,在街頭游行,與我所了解到的游行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沒有打架斗毆,沒有無理取鬧,而是在街頭高呼馬里奧曾說過的話,他們為自由而發聲,為權利而斗爭,他們唱著歌,跳著舞,高呼著口號,告訴你:“我們需要真相。”
第二處則是:在電影的最后,布萊克法官電話里所說的那段話:“開國元勛們給予媒體自由所必要的保護制度,是為了讓媒體在我們的民主政體中發揮重要作用,媒體應該為被統治者服務,而不是統治者。”輿論監督在西方國家被稱之為第四種監督權利,那就應該發揮其本身的作用,而并非成為國家政權運作的工具。也許紙媒的輝煌已經成為了過去,可媒體的作用卻永遠都不應該改變。
“捍衛出版權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
現在的很多時候,媒體工作者為了正常的出版而畏手畏腳,而戰戰兢兢,而謹慎細微,可是卻忘記了“捍衛出版權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倘若哪一天,所有的媒體都是知情不報,都害怕發表真相,那么新聞就完了,國家也就完了。正如電影里所說:“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政府決定我們該發表什么的世界,華盛頓郵報已不復存在了。”“如果紐約時報輸了,那么我們就都輸了。”“我就是這個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國家,是我們的國家,而出版自由更是對一個媒體工作者最大的尊重。
在那個男權主義還沒怎么改善的年代,我十分佩服凱-格拉漢姆,盡管在電影的前半段,她總是笑容滿面,她總是很好說話,經常游走在一群男人之間,卻總被忽視。他們認為她無能,因為她無用,可他們也忘記了她才是華盛頓郵報的最大決策者,當她哽咽著說出Let’s go,Let’s publish.”的時候,正是對出版權的一種尊重與捍衛。她賭上了自己的公司甚至人生自由,做出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勇敢而偉大的。
無論何時,希望始終都不要放棄追求真相的權利。
“
“我們不能既是政客和媒體的關系還是朋友,我們必須選其一,這就是我想說的,那些這賓夕法尼亞大道上一起抽雪茄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The Post》
”
文字|段慧婷
排版|段慧婷
圖源網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