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地產品牌的校招廣告,燃到了
吹過的風已是九月的味道,又一年開學季,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也意味著秋招步入正題。隨著00后慢慢加入社會主力軍,各大品牌有關招聘季借勢營銷的目標受眾也逐漸向這代人轉移。
對于新一代00后來說,初次邁進社會,如同躍進大海,在茫茫人海中、懵懂迷茫中找尋著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他們如同大海里的每一朵浪花,在海浪中奮勇前進,試圖找到自己的答案和最終歸宿。
那么對于這批新一代Z世代來說,他們所追逐的答案會是什么呢?最近有一個品牌就捕捉到了這點,以一個“逐浪”的故事給出回應:每片海有每片海的浪花,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回答。
人生,需要“逐浪”前行
關于浪的故事,我們沒少聽說,尤其是《后浪》刷屏之后,有關前浪后浪的話題也火了,甚至在價值觀、人生選擇等議題上產生不少分歧,但就像白巖松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到,“不要讓前浪后浪變成一種對峙,干脆大家一起‘浪’。”甭管前浪后浪與否,只要是浪,都同在一條江海之中奮勇前進——那便是“逐浪”。對此,融創西南發起一場“人生逐浪計劃”,以“海”對話Z世代,說透“逐浪青年”人生精彩。
“逐浪”是一個意象
視頻中,融創西南將女孩在大海中逐浪的過程作為意象貫穿片子始末,其中穿插現實生活中有關畢業時的困惑、職場中的拼搏、以及景觀設計人員戶外寫生的探索等各種故事。奮斗領域、人生階段不同,但每個人都在思索著有關生活和未來的意義。
整個社會、職場在這里被比擬成了大海,而每一個追尋人生價值的人如同海中朵朵浪花,命運如何,就看自己“逐浪”過程有多精彩。正如文案所說:
困在自己的邊界,才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直到我遇見一片海
從陸地躍進海水,世界,在我的眼前打開
盡管風景未知,黎明還需等待
但年輕的生命,就應如逐浪精彩
以“浪”比喻每一個拼搏奮斗的人形成情感認同,以“逐浪”落地用戶情緒引發共鳴。融創西南之所以講述《逐浪》故事來與這屆00后達成情感共振,是洞察到他們的迷茫,并在最后給出答案“每片海有每片海的浪花”。這既是一句為00后的發聲,也是一種鼓勵:每個人都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在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逐浪”也是融創西南價值觀的外延
為詮釋“逐浪”精神,融創西南在視頻中以呈現三個人的逐浪故事來層層遞進情緒,而為什么選擇這三位?融創西南也別有一番考量。逐浪計劃大使袁舒婷,在視頻中作為“逐浪”意象是串聯全篇的線索。作為自由潛水運動員、極限玩家,其不斷嘗試突破的精神契合融創西南品牌精神,在視頻中展現“逐浪”的全過程,也直觀、深刻詮釋了融創西南的逐浪精神。
另外兩位主人公,融創西南以群像紀實拍攝手法記錄其奮斗故事,是想強調“員工的故事就是企業文化的最好縮影”。以森林為場景,融創西南第六代創想家賀函作為研發人員代表著個人奮斗與思考,是融創西南進取創新精神的輸出;以辦公樓為場景,融創西南第八代傳奇陳逸飛作為營銷人員代表著團結協作與互助,詮釋了融創西南團隊和使命精神。
三位主角的故事向我們說明了,雖來自不同領域,但他們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而同為浪花的00后,面對畢業即將邁入職場的困惑,以及每個人對于人生的思索,融創西南在這支短片中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以講述三位浪花的故事詮釋“逐浪”精神并呼吁Z世代:
奔向那片自由包容的海
擁抱那些浪花里的伙伴
遇見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也正是因為融創西南在視頻背后傳遞出的、對00后職場心態的準確洞察,《逐浪》TVC上線后在社交平臺持續發酵,先后引爆#了不起的我一代#、#00后開始找工作了#等話題,讓更多人相信,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逐浪”姿態,00后浪花也在新時代里乘風破浪。
不同的逐浪故事
相同的“了不起的我一代”
無論是求職路上還是整個人生大道上,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逐浪精彩。對于后浪來說,他們是此次融創西南的主要溝通對象,更是當下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正在逐浪的態度需要被大家看見。而對前浪來說,“逐浪”的故事也會感染到曾經或正在逐浪的他們。因此,融創西南沒有一味迎合后浪,而是邀請不同領域成功前浪,并聯合B站UP主來共同講述“了不起的我一代”故事。
傳奇前浪故事,以態度對話打動后浪
一系列態度海報,與其說是前浪對后浪說的話,不如說更像是學長學姐留給這屆00后的暖心寄語,他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出相應的人生態度,既展現了融創西南品牌風貌,也激起后浪們的“逐浪”精神和熱血,而融創西南想要傳遞出的“前浪后浪都一YOUNG”主張在此刻也成功與前浪后浪達成共識。
此外,融創西南還在官微設置“I AM I前浪后浪都一YOUNG”專欄,深度訪談講述6位標桿人物故事,啟迪逐浪青年們更多具有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如融創西南第六代創想家陳威鵬在采訪中就為大家分享成功的秘訣:不是完成目標、達成結果就是成功,為自己的夢想堅持、拼搏的過程才是成功。
包括被稱之為最為有態度的Z世代,融創西南四代傳奇呂憶雯也就“什么是堅決一代”話題作出補充:不管是80、90后還是95、00后,都不是人們口中垮掉的一代,可能沒有做著父母希望做的事情,但他們大部分都是非常堅定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較勁的“堅決一代”。
B站UP主傾情發聲,內容共創詮釋“了不起的我一代”
什么是“了不起的我一代”,話語權要交給每一代人,包括新一代Z世代00后。而與Z世代進行對話,最終要回歸到與年輕人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去,深入年輕人各大社交平臺與其打成一片,B站則是一個絕佳切口和發力點。
相信大家如果在B站上搜索“了不起的我一代”、“校招”等關鍵字,會看到不同角度的趣味視頻。既有「北京青年??涼子訪談錄」采訪融創西南青年,以自身經驗來為學子答疑解惑的專業分享;也有「是桃大」緊扣當下熱點對即將進行校招的同學提供的干貨建議;更有為即將畢業的學子們花樣鬼馬打call的各種搞笑支招,如「面粉社長」的鬼畜風,「十元鯉」的幽默風。
而融創西南選擇B站作為發力點不僅是擴大校招事件在年輕群體中的深度透傳,也是以這種方式將自己的企業文化無形植入其中,與用戶形成價值認同,更有力吸引年輕人才。如在采訪視頻中真實呈現融創西南的工作場景,并攜手UP主打造HR識破假簡歷仍給予賞識的小劇情,來體現融創西南文化的包容性等。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前浪后浪都有著“逐浪”精神,也看到融創西南在傳播上選擇用新傳媒、新方式與年輕人發生精神共鳴,讓逐浪的精神、“了不起的我一代”主題,有共鳴、有互動、有趣味、有記憶點地與年輕用戶進行深度捆綁。
人生逐浪,融創如海
讓每朵浪花在此成長
以“逐浪”比喻求職過程甚至是人生,融創西南發起的這場“人生逐浪計劃”,不僅僅是針對校招,更多是借著招聘季的契機,將“融創如海”的概念和使命融入其中,與年輕人形成更多層面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并向人們說明:融創為什么可以是一片海?海是包容的、奮進的、有力量的、永不停歇的。通過這次營銷,融創西南為我們多層面展現了這些品牌特性。
關注Z世代人群情緒,重新思考與Z世代的對話方式
這次校招廣告,融創西南沒有以高高在上的視角去講述自家的實力有多強,而是以平等的角度展開與Z世代的對話,包容接納具有能力的年輕人才,“融創如海”中的“包容”一面得以體現。其一,為00后發聲,肯定其精神和態度,講述逐浪故事,強調新一代Z世代是“了不起的我一代”;其二,洞察到Z世代的迷茫和堅定,借校招季為這屆Z世代謀求更長遠的考量,傳遞幫助他們體驗人生樂趣、實現人生價值的品牌愿景,如同大海帶著浪花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
打破傳統地產行業固有印象,重新審視品牌角色和責任
通過打造這波營銷戰役,融創的品牌底色和企業文化價值被更多年輕人看見和認同:融創,是雇主,也是一片海。
1、有深情——作為校招廣告,融創西南將視角真正鎖定在了目標用戶上,為所有年輕人才和職場新人搭建跳板,尊重放大“人的價值”。因為融創倡導的職業精神便是尊重每一份熱愛,讓年輕人的熱愛發光。
2、有奮進——作為地產行業品牌,融創一直在不斷進步和創新,力在塑造「最佳雇主品牌」的新型地產品牌形象。就拿這次營銷來說,融創西南打破傳統營銷風格和路徑,講述逐浪青年故事、彰顯品牌奮進價值觀同時,又強化了內部員工歸屬的冠軍文化。畢竟只有企業自身不斷奮進,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
3、有力量——回歸到社會責任層面,當00后逐漸成為社會主力軍,融創西南打造人生逐浪計劃,以“了不起的我一代”為溝通重點為新一代發聲,號召這些人加入自己。因為融創西南相信潮水的方向終將改變,此次校招項目亦是融創西南在今年春節發起的“共建城市每個人都了不起”品牌戰役其中一環,借助招聘季吸納更多年輕人才,一起為共建“了不起的城市”做出點滴貢獻。
結語
“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這是每位畢業生即將邁入職場的真實寫照;“躍入人海,各自風雨燦爛”,這也是每位職場新人歷經職場、社會錘煉后的真實面貌。招聘季,融創西南將畢業生的迷茫、職場新人和老人的故事交匯在一起,為我們講述更多逐浪的故事,帶我們看到更多“了不起的我一代”,再次定義招聘的意義和企業的責任——重新思考雇主與員工的關系,將其界定為大海與浪花的關系,包容每一朵浪花、見證每一朵浪花的奮進過程,帶著浪花共同進步。
而浪花與大海的關系也是雙向共赴的,有了每一朵浪花的追逐,大海才更有力量,也正是有了大海這更大更廣的載體,浪花得以奮進撲騰得更遠。同樣,每個企業和員工都是相互成就的關系,融創西南此次校招傳播項目就很好詮釋了這個道理。融創西南更加包容人才、更加鞏固自身雇主地位幫助人才實現人生價值、更想回饋社會做點什么,與浪花們創造更多逐浪精彩;而也正是有了融創西南這片海,更多年輕人才化身浪花逐浪而來,在此更好成長,自身羽翼得以豐滿,也帶動融創西南走向更遠。
人生逐浪,融創如海。后浪的故事也許“經驗不足”,前浪的故事也許更為精彩,但“逐浪”的故事會一直繼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