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中式世界杯廣告真的有效嗎?
俄羅斯世界杯結束了,法國隊時隔20年再一次獲得了大力神杯,姆巴佩成為了新一任法國救世主。
而在這個月除了梅西C羅姆巴佩,幾則煩人的廣告則成為了場外主角。BOSS直聘、馬蜂窩、知乎在世界杯期間播出的品牌廣告,已經成功替代了腦白金,成為了三大新一代精神污染霸主,簡直是魔音繞梁,不絕于耳。而網友更是將其判定為世界杯期間最爛的廣告。
葉氏廣告真的有效嗎?
從腦白金97年上市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葉大師的廣告宣傳手段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以葉大師為首的點子王們十幾年如一日的使用明星+口號式的文案+不斷重復的表現手段,在電視廣告領域用一個又一個的“洗腦廣告”告訴我們,你的腦瓜子我可以隨時入侵,進進出出,來去自如。廣告播出后成功引發消費者集體反彈,還洋洋自得的單方面宣布贏得了傳播戰役的勝利,因為消費者“記住”了品牌,它是有效的廣告。
可事實真的如此么?
這里我們以BOSS直聘為例進行探討,看一看它的相關數據。
從微博指數上看,6月14日世界杯開始,BOSS直聘在微博上的關注度就成指數級的上升,并且在6月14日左右達到了頂點。 此時在微博上除了對品牌的謾罵,幾乎找不到正面評價。
而7月6日,BOSS直聘緊急更換了產品廣告,微博上的討論度又一次達到了高峰。但是用戶吐槽的內容上要有所收斂,相比之前滿屏幕的謾罵,這次相對來說要更溫和一些,少了許多憤怒多了一絲調侃。
從數據上來看,葉茂中式的廣告在刺激大眾這一點是有效的。以鬼畜的方式重復嘶喊傳銷口號式的廣告的確刺激了消費者,引發了大量的UGC內容。
但這巨額的討論量為品牌帶來了什么實質性的效果呢?以下是在app annie上找到的下載量排名數據,從4月18日到7月15日這段時間里,BOSS直聘的下載量排名一直成一條平穩的波浪形。盡管這條波浪在世界杯期間有了小幅的攀升,但攀升幅度小到在數據圖上都難以被直觀發現。
而在與下載量小幅攀升對應的是微博上開始有部分消費者號召大家卸載boss直聘,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響應。可惜卸載量是一個無法查看的數據,但從微博上的大量負面反饋來看,卸載量應該不會太小。
沒有人喜歡廣告?
葉大師以“沒有人喜歡廣告,所以廣告的作用就是廣而告之,要讓所有人知道我是干嘛的,下次他們需要用的時候能夠想起來就好”回答了所有在世界杯上引起的爭議。但這里有一個認知上的割裂,品牌可以讓消費者不喜歡自己的廣告,但品牌必須讓消費者喜歡自己。當一個品牌在一個巨大的揚聲器下發出噪音時,被噪音影響的人僅僅只是討厭噪音嗎?讓品牌以被消費者討厭的方式記住,然后又期望他們在下一次需要你的時候只想起你的好,進而與你產生互動。這不是自相矛盾么?
“沖突”過后,誰才是勝利者?
葉大師在談論自己的世界杯廣告作品的時候提到了“關于廣告創意的審美和品味是很主觀的東西,因人而異。但不管是俗還是雅的創意,關鍵在于是否觸動了受眾,是否制造了沖突,是否在消費者記憶中留下了觸點按鈕,讓人能在世界杯嘈雜喧鬧的傳播環境中關注我們,記住我們,并且在對應的消費場景下回憶起我們的品牌。”
可問題是,消費者回憶起你時,真的愿意再和你互動嗎?
一個好的品牌至少會經歷三個階段,被消費者認識,取得消費者的喜愛,最后贏得他們的尊重和忠誠。而葉大師手下的品牌就像是一個不惜半夜在你被窩里倒冰塊,只為引起你注意力的討厭鬼,手段惡劣,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人消費者會喜歡嗎?會想和你建立聯系嗎?你捫心問問你自己,你會想和一個你討厭的人互動嗎?
你有可能也會和你討厭的人在一起,除非TA能給你帶來巨大的利益。例如百度,盡管百度自身負面風波不斷,黑百度成為政治正確,但百度在中國搜索引擎領域仍然近乎處于壟斷地位,他給人帶來的巨大利益迫使普通人仍舊不得不使用百度。但作為新興互聯網品牌BOSS直聘還不是招聘屆的“百度”,BOSS直聘能承受的起幾次負面呢?
自詡一流營銷人的葉茂中善于也樂于制造沖突,這確實能夠為品牌帶來一定的知名度。但沖突過后,看到的卻是一地雞毛,品牌花錢遭受了消費者的攻擊,消費者看個比賽卻被魔音洗腦,可以說品牌和消費者雙方都是受害者。
但只有一個人贏了,那就是葉茂中,他贏得了金錢和一堆和他一樣的支持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