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慈善之路:重視家國意識、擁抱國際視野
9月15日,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東潤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慈善文化論壇”在北京召開,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受邀參會并發表主題演講,陳邦指出,務實創新、知行合一是湖南慈善的血脈,在此血脈下愛爾眼科發展出了重視家國意識、擁抱國際視野、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新慈善特點,不斷為中國慈善公益事業貢獻愛爾力量、傳遞愛爾溫度!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分享愛爾慈善新特點
中國慈善文化論壇自2016年起,至今已舉辦四屆,論壇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國本土文化為內核,以中國慈善實踐為根基的現代文化體系。此次第五屆論壇以“企業家精神與慈善文化”為主題,在國家提出第三次分配和促進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邀請十余位來自慈善領域、企業界和學術界的代表,共同探討當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如何與現代慈善文化相融合,塑造當代中國精神、提升中國價值內核。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鄭功成,司法部原副部長、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理事長張彥珍,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等出席了此次論壇。
圖片9月15日,第五屆“中國慈善文化論壇”在北京召開
企業捐贈占社會總捐贈六成以上
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宮蒲光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企業捐贈在我國社會捐贈總額中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企業捐贈涵蓋了醫療衛生、扶貧濟困、教育等多個領域,為助力疫情防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致辭
鄭功成表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也是穩健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階段,只要人人努力、人人盡責,才能達到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并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實現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目標。”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鄭功成
愛爾眼科務實創新發展慈善事業
十余載救助70萬貧困眼疾患者
在TED演講環節,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發表《將行動作為原點:從“行善”到“慈善”的發展之路》主題演講時指出,湖南慈善呈現出以賑災濟民為主,主體結構層次分明,有開拓性、創新性,始終圍繞著務實這幾個特點。務實創新、知行合一的價值取向一直流淌在湖南慈善的血液中,愛爾眼科也一直秉承這一傳統開展慈善工作十余載。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做TED演講
現代社會下的愛爾慈善事業還呈現出了新的特點:
一是擁有家國意識。陳邦指出,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愛爾積極踐行國家的政策方針,發揮補充作用。一直以來,愛爾眼科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與“健康中國”的號召,助力鄉村振興,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關注困難眼疾患者,協助國家相關政策在基層真正實施落地。
截至目前,愛爾眼科支持基金會救助70萬貧困眼疾患者,中國CSR貢獻率11%,提供1.8億人次的公益服務,足跡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緬甸、老撾、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愛爾眼科因此連續兩屆榮膺“中華慈善獎”,并先后獲得“中國公益慈善企業”、“最佳社會責任上市公司”、“湖南慈善獎”等榮譽。今年5月,陳邦更榮獲“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二是擁抱國際視野。陳邦表示,無論是提供手術援助,向國外捐贈抗疫物資,還是與國際分享防疫經驗,在大難面前,愛爾始終有一份擔當。在疫情肆虐的關鍵時刻,愛爾人的身影活躍在全球各地,不僅捐款捐物,還積極向全球眼科同行分享眼科醫院防疫經驗。
三是重視可持續。陳邦指出,解決區域的健康問題不能靠一時、一事,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企業的慈善活動才能夠更高效、更長效的發展。針對此,愛爾眼科創新性的提出了“交叉補貼”的公益發展模式,利用高端醫療服務所獲的利潤,補貼低收入群體,不斷地滿足貧困眼疾患者的需求,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陳邦強調,“近年來,通過發展慈善事業對集團作了持續的‘升級’,來更好地踐行愛爾的使命:‘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家國意識、國際視野和可持續發展,持續不斷地為‘健康中國’貢獻愛爾力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