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熟女av人妻一区二区三四区,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在线av,美脚パンスト女教师在线观看

專訪上海天文館展示規劃總設計師飛蘋果:我希望每個展覽,都能改變觀眾

舉報 2021-11-03

700x700.jpg

采訪&撰文:Ashley、Ruonan、Sherry

今年7月,一座新開的天文館,成為滬上“新網紅”。

天文是離大眾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的“硬科學”,天文館所在的滴水湖畔距上海市中心又有逾60公里的路程,但這些“阻力”,絲毫不妨礙它周末場門票場場售罄。有網友調侃道,天文館的門票,“比上海牌照還緊俏”。

這座新地標,就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它占地5.8萬平方米,展示面積1.6萬平方米,從提出創意到正式開幕,歷時10年。

1634806227887664.png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我們好奇,一座天文館,何以如此受到各個年齡層觀眾的歡迎?對參與其中的設計師而言,這是怎樣令人興奮的機會,又是否伴隨著對精力和毅力的巨大考驗?

上海天文館展示規劃總設計師、Xenario飛來飛去創始人飛蘋果Alexander Brandt,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接洽采訪之初,語言問題一度成為我們的擔憂,沒想到,這位德國藝術家中文交流完全無礙,“移步換景”“全域體驗”等高階詞匯更是信手拈來。

我們以上海天文館為主軸,期間延伸至Xenario飛來飛去的創作原則、飛蘋果的職業過往,以及他在華20余年,對中國展覽行業的觀察。談及上海天文館的建設過程,他坦言,“我們當時知道這個東西苦,但沒想到會這么苦。”不過,展館內容的哲學意味、創造展品的趣味卻又讓他甘之如飴。

講到關鍵處時,原本有些嚴肅的飛蘋果會站起來,在圓桌旁來回踱步,難掩興奮。面對我們試圖“討問捷徑”的問題,他也正色道:“不能歸納藝術,不能歸納藝術家,不能歸納成為藝術家需要什么,這些都是不能歸納的。”


一、長達五年的“逆向游泳”,讓夢想照進現實

對于上海天文館的設計與建設過程,飛蘋果打了個比方——“逆向游泳”

“逆向”源于多個維度的挑戰。一方面,全球范圍內,大型天文科學展示目前鮮有可以參照的成熟模板。考慮到天文科學極強的專業性,天文主題的展覽設計難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Xenario飛來飛去以“打造展館新標準、創造沉浸新體驗”為目標,創造了一系列最好的博物館新標準——最前沿的技術、最個性的體驗、最實時的科學,旨在塑造一座一流前沿的新時代科技館。

為了這個項目,2016年,飛蘋果組建了一支國際化專家顧問團隊,用時8個月進行前期設計;

1634745238704640.png
1634805143718944.png
國際化的專家顧問團隊

2017年10月,Xenario飛來飛去在國際征集比選中奪冠中標;

1634745728430590.gif
上海天文館空間設計手繪草圖

其后2年,歷經5輪、上萬頁設計方案的調整與優化、無數次匯報與論證,上海天文館的整館設計方案終于確定。飛蘋果介紹,由于團隊每次都會將匯報資料歸檔,最后形成的紙質文件,足足有11包。

1634801975112351.png
上海天文館展陳規劃方案溝通

這還沒完。2019年起,飛蘋果和團隊又開始了天天“跑工地”、解決疑難問題的日子。臨港(上海天文館所在片區)與辦公室兩地奔波的生活,直到今年開館才告結束。

1634801043372302.png
Xenario飛來飛去團隊參與上海天文館項目施工建設

忙碌之外,還要保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因此除了上海天文館,飛蘋果仍要帶領團隊推進其他數個項目。如今回想起來,飛蘋果說,中標帶來的僅是“五秒的興奮”,之后的那幾年,實在是“人生最辛苦的階段”。

漫長的“苦”中,“甜”的記憶會更深刻。當上海天文館內所有設備第一次亮起時,飛蘋果嘗到了一種夢想照進現實的甜蜜滋味。長達5年的“逆向游泳”,終于看到了終點。

“對我來說比較興奮的時刻,是這個展館第一次把所有設備亮起來的時候。現場還都是灰塵、亂七八糟的東西,你第一次發現自己站在一個一萬多平米的巨大展館。所有你曾經想過的東西,突然一下子活起來了、變成真的。好像有一種飛起來的感覺。


二、“三問”+“四要素”,成就一場沉浸式太空漫游

三個哲學問題,窺見人類的宇宙探索之路

既然個中艱辛難以道盡,那么是什么動力,支撐著飛蘋果帶領團隊堅持至終?

因為,“天文這個主題對于展覽設計師來說,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機會。它是一個既是哲學、又是科學、又非常有趣的領域。”飛蘋果感慨道。

不同于一些有現成展品的展覽,天文館對原創要求更高,除了若干隕石,展廳里的一切都需要設計師創造——最終也確實如此,上海天文館300余件展品中,原創比例高達85%。而“創造”,正是飛蘋果覺得有趣的地方。

同時,在他看來,天文是一門與人生意義、與宗教有關的哲學。它解釋著我們的來處,也讓我們明白,永恒與一瞬、龐大與渺小,都是“相對而言”。

從哲學思考出發,“我們在哪兒?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往哪里去?”三個經典追問,成為上海天文館的敘事線索。與之相對,「家園」「宇宙」和「征程」三大展廳應運而生。

1634801252564386.png
Xenario飛來飛去整館策劃理念

「家園」是一個深邃的、一望無垠的空間,所有展項均“漂浮”在空中。美麗的藍色地球兀自旋轉著,一個以真實比例還原的月亮與之遙相呼應,小行星、小天體也各在其位、安靜運行。當觀眾沉浸在這個“宇宙”中,“我們在哪兒”自然得到解答。

1634802216653931.gif
小行星帶空間布局模擬

走出「家園」,便來到「宇宙」展廳。展廳圍繞時空、引力、光、元素和生命五個主題,以多種高科技手段,演繹宇宙的演化過程和運行規律。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時空扭曲、蟲洞穿越的奇幻魅力。在這里,宇宙奧秘變成了一幕幕直觀的畫面、一次次趣味的互動,“我們從哪里來”的答案得以揭曉。

1634802336691272.jpeg
「引力」主題展區

1634805575769418.gif
「光」主題展區

而連通著「家園」與「宇宙」展廳的“星際穿越”長廊,仿佛是一場回溯至宇宙初始的時間之旅。飛蘋果向我們形象地解釋道,如果將宇宙138億年的歷史濃縮成1年,那么“人類出現是在12月31號晚上10點,而中國5000年的歷史,就是這一年的最后5秒鐘。我們所了解的歷史,其實只是這一年最后的幾秒鐘時間。

說到這里,他打了個響指——換個角度看,人類中心史觀中悠久的文明史,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倏忽而過的瞬間。

1634801790910597.gif
飛蘋果Alexander Brandt與“星際穿越”長廊互動

我們往哪里去?「征程」展廳給出了答案。它以人類不斷發展的宇宙觀為線索,展現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在這里,嫦娥五號、祝融號等多個中國航天器的高仿模型盡顯眼前,觀眾可以自行設計飛行器、體驗月面行走,甚至走進“天和號”,感受宇航員的生活。

1634806367420314.jpeg
沉浸式空間站體驗

1634801421801088.jpeg
“天和號”核心艙內部空間模擬還原

三大展廳中,飛蘋果團隊特意打造了三次“看地球”的時刻。走進「家園」展廳,地球便映入眼簾,這是第一次“看”,讓我們對地球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更客觀切身的認知;

1634745983659211.png
設計創造第一次看“地球”時刻

了解生命的由來后,觀眾在「宇宙」展廳迎來第二次看地球的時刻。此時通過圓窗看向這個星球,夜幕中的點點亮光是生命與奇跡的象征——這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天體;

1634746051130246.gif
設計創造第二次看“地球”時刻

站在空間站外的天橋上時,觀眾會第三次看到地球,并隨“旅行者”號踏上一趟前往宇宙深處的征程。隨著“看地球”視角的不斷放大,人們能夠暫時忘卻此時此地的時空局限。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氣讓我們離開地球家園去向宇宙深處,但是回望它在我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小,反而讓人更深刻明白了地球對于我們的意義。

1634746201147701.png
設計創造第三次看“地球”時刻


四個要素,打造“沉浸式體驗”

“我們在哪兒?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往哪里去?”這些問題,共同構成了一個“故事”。故事對于天文科普至關重要,畢竟專業的天文概念理解門檻高,也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用飛蘋果的話來說,故事就像“掛衣服的鏈子”。“如果我把‘鏈子’切掉,它們叫什么你是記不住的。”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空間、媒體與互動四個要素的彼此成就,是Xenario飛來飛去的展覽設計哲學。從中也能看到,對于何為好的展覽,飛蘋果有自己的標準。

為了闡釋“空間”,他將佛寺與教堂對比:前者注重室內與室外、建筑與光與樹等的結合,滲透著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理念,而后者高聳著,內部窄且深,重在傳遞對天堂的向往。簡而言之,空間是“通過物理搭配,創造的一種體驗、一種知識空間”。

媒體是什么?媒體是傳遞內容的中介,空間的氛圍、故事的內容均通過媒體傳遞給觀眾;至于互動,則是“給觀眾一個參與機會”,讓他們對主辦方想要傳達的內容產生興趣。

1634805280367646.jpeg
設計多種互動形式讓觀眾了解元素的形成

1634805326469106.jpeg
設計多種藝術科學裝置可視化呈現天文理論

1634805421996957.gif
設計創造戲劇性的“黑洞”互動環節

解釋中,飛蘋果順帶“吐槽”了一些展覽。它們具備了四要素——有精心布置過的展廳,有“前言板”承擔故事功能,有作為媒體的電視播放著短片,也有觸摸屏可供互動。這樣的展覽,或許我們都不陌生。

但問題在于,信息沒有清晰的線索貫穿,也缺少對不同受眾閱讀難度與興趣的考量;媒體與互動的形式大于內容,這使得觀眾是觀眾,展品是展品,二者的關系無法超越機械的“看”與“被看”,也就無法打破物與人的界限,調動感官和思考。于是,幾張照片證明“去過”,鮮少談得上長久的啟發或深刻的體驗。可以說,在“沉浸式”“氛圍感”等詞泛濫的當下,飛蘋果給出了“沉浸式體驗”的另一種解讀。

1634806481627362.jpeg
Xenario飛來飛去設計創造沉浸式宇宙空間體驗

 

結項后的上海天文館,“飛走了”

如今,傾注心血的上海天文館廣受贊譽,這讓飛蘋果十分欣慰,卻也讓他有種特別的滋味。他如此形容自己“后創作時期”的復雜心態:

“這個感覺很奇怪,有點像我生了一個女兒(我現在說的是真的)。我花了非常大的心思在女兒的培養上:鼓勵她獨立,把她送到美國,然后她就像一只小鳥,飛走了。

天文館也是一樣。它現在有自己的事,它有自己的生命力。我偶爾會聽到有關它的好或者不好的消息,但是還有無數別的工作要做。它也飛走了。”


1634807520672716.png
圖片來源:CGTN法語頻道


三、從藝術到展覽,是走向大眾,也是堅持所愛

每一步,都算數

創立Xenario飛來飛去前,飛蘋果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藝術家。

藝術家的求學與擇業路常常不是按部就班著來,飛蘋果也不例外:中學時,他做雜志、辦活動、拍短片、在超市打工,15歲學會編程,上大學之前,還去廣告公司工作了一年多。精力充沛、涉獵廣泛,這個特點延續到了現在。

22歲時,飛蘋果進入法國頂尖藝術學府——巴黎高等藝術大學。如果說“每一步都算數”,那么正式開啟藝術之路的飛蘋果也發現,“之前所有這些經驗都用上了”。

大學畢業后不久,飛蘋果來到中國。彼時法國的藝術環境已臻成熟,留給新人施展拳腳的空間有限,而中國還是一片當代藝術的“處女地”。就像是拓荒的西部牛仔,飛蘋果被這種“開拓新世界”的魔力誘惑,來到了上海。

在這里,他迸發出旺盛的藝術創作力。1999年,飛蘋果與徐震、楊振中共同策劃了《超市》展覽,直到今天,它依然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出現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展覽之一。

1634807123191901.jpg1634807212479140.jpg
1634746505439832.jpg
飛蘋果個人藝術作品


扔掉“拐棍”,創造自己的“烏托邦”

飛蘋果的藝術生涯中,“新烏托邦主義”是一個繞不開的詞。以此為主題,他曾舉辦過系列展覽、發起過相關行為學研究。當我們問起這一概念的內涵,他和我們聊起了一個少年對于生命意義的思考。

1634807482824564.jpg

飛蘋果成長于一個對宗教有批判意識、但又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家中的宗教討論氛圍一直熱烈。但長到16歲時,他意識到了問題。他發覺,對宗教的篤信,其實是人對一些本質問題的回避:“(就像)你不愿意承擔自己的體重,所以找個拐棍,因為你懶得去想這些問題。

他開始轉向進化論,認為進化論可以解釋一切事情,然而,即便是這樣強大的理論,也無法回答他對“存在”的追問。

“我不能把進化論作為人生的理由,那我為什么早上要起床?我為什么要在學校上課,為什么不偷東西,只是因為我怕它的后果,或者怕死亡嗎?”


存在主義危機下,“新烏托邦主義”有了雛形。它建立在一個有些虛無的假設上:“所有你認為存在的價值觀都是不存在的”。在這層悲觀的底色上,“新烏托邦主義”要求主動探索與創造,“你要創造自己的烏托邦理想。”

那么,如何評判一個烏托邦是不是“好”的?關鍵不在于它是否高大上、是否能帶來豐厚的物質回報,真正重要的是,它能否為你帶來個人化的意義。用飛蘋果的話來說,“你每天起來的原因,是因為你想起來。”

他以自己的母親為例。照顧臨終的病人、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這是媽媽的烏托邦。盡管護工的酬勞與社會地位均不高,這份工作卻成為她的精神棲息之所,讓她愿意每天早出晚歸、照顧著他人。“不要要求別人認可你的烏托邦。每個人都有權利實現自己的烏托邦。”飛蘋果補充道。

 

不為“窄眾”,而為大眾做知識的傳達

回顧飛蘋果的藝術作品與展覽便會發現,他對大眾、對“普通人”,有著明顯的關切。事實上,他后來的職業轉向也與這種關切有關。當上海像巴黎一樣,“畫廊比藝術家還多”時,飛蘋果的興趣開始轉移。他發現,受眾更廣、直面大眾的展覽行業,能夠給他帶來更多興奮點。

“我不希望我作為一個創作者,只是為一個很窄的社會群體創作:從藝術老師、藝術學生,到收藏家、拍賣方,就是這一批很少的人。我希望向大眾做知識的傳達,(無論是)小孩還是快遞員,博士還是藝術家,都可以在這里真正學到東西。


不過,無論是中學時的廣泛嘗試,藝術創作階段將多維感官設計融為一體,還是如今在展覽中強調四要素的結合,飛蘋果對于“組合”的熱愛沒有變過。他說:“對我來說,不是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為什么轉行。我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沒有轉行。我一直喜歡把各種領域的事情組合在一起。


四、一家以創意為主的公司,旨在做出能改變觀眾的展覽

身處服務業,不是藝術家

“飛來飛去”這個公司名,聽起來天馬行空,由來也很“不講究”。注冊公司時,飛蘋果得知,不光“飛蘋果工作室”已被人搶先,所有“蘋果”相關的也都被注冊。“那就叫飛來飛去吧。”他隨口說道。

1634807645632264.jpg
圖片來源:CGTN法語頻道

命名可以隨意,真正做項目時,飛蘋果卻要求極高。他不僅看重標準規范的合作流程,也希望客戶“有追求”。打著“欣賞”名號或以“不缺錢”為由予取予求的客戶,他會帶著原則拒絕;只要標準化展覽、不要求深入研究的,他也會選擇放棄。在他看來,Xenario飛來飛去的核心競爭力,是給客戶帶來“量身定制、深度研究的創意體驗。

正是由于高要求,有員工入職不久就離職,因為飛蘋果這一道專業關,往往比客戶關難過——典型情形是,一個修改了三次的方案,員工認為可以發給客戶,反正“客戶也看不懂”,但飛蘋果堅持,“要把這個東西做到完美。”

因此,如今還留在公司的員工,多少都有些理想主義。“我們公司一切以創意為主,因為我是一個藝術出身的創始人,這個企業文化是改不掉的。”飛蘋果說。

1634808069916146.png

在Xenario飛來飛去,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設計時不能看參考圖。“我看到誰看參考圖,馬上抓!”,飛蘋果開玩笑道。他認為,依賴參考圖不僅會局限思維,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戶的需求。曾經有同行問飛蘋果,Xenario飛來飛去在哪兒找參考圖,是否有特別渠道?他指指大腦,“是這里想出來的。”

除了不看參考圖,Xenario飛來飛去還堅持“手繪設計規定”。在飛蘋果看來,將腦中想法手繪出來的過程,是一種高效地探索與理清思緒的過程。

1634807864269204.gif
飛蘋果Alexander Brandt手繪工作

1634806649895247.jpeg
火星場景-熒惑歷險手繪

1634806705403751.jpeg
4K高清“太陽”手繪

1634806771682214.jpeg
月球場景-嫦娥探月手繪

1634806929956815.jpeg
小行星帶空間手繪草圖

聊完具體的工作原則,我們順勢想了解Xenario飛來飛去的設計理念,但飛蘋果出人意料地回答道:“沒有”。在這個問題上,他將藝術家的自我意識與獨立表達欲放到了一旁,這不常見,卻很專業——“我們不是藝術家,我們是一個服務行業。如果說我們有設計理念的話,那也是最大程度地體會甲方的需求。”

 

有生命力的展覽,可以改變觀眾

近幾年,國內的藝術展覽越來越多,便于“出片”打卡的網紅展覽層出不窮。但它們的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甚至既無主題也無藝術家,至多是給觀眾提供了拍照的布景。

顯然,飛蘋果對于一味追求“聲光電”的展覽并不看好。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展覽,可以往淺了看,直觀看到精彩的展陳;也可以往深了看,獲得一種近似于深度閱讀后被打動的體驗。更進一步來說,飛蘋果認為,有生命力的展覽,是可以改變觀眾的。

我們希望一個展覽最后做出來,每個人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兩個階段:看它之前和看過它之后。做到這一點,這個展館就是有生命力的。它能給別人帶來生活的變化,如果只是拍個照片,美圖秀秀、發掉,這就像一頓飯一樣,過去了就沒了。”


談及中國展覽環境的變化,飛蘋果感慨頗多。他回想起九十年代,很多觀眾不了解也難以欣賞當代藝術,但現在,大眾的知識深度與觀展態度都有不小改變,“總的來說,觀眾的水平提升了很多。”

 

后記

作家馬克·克雷默曾說,不管要寫的故事是什么,作者必須找到路子“通向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采訪者在“采訪了一天之后,能對受訪者建立一種非正式理解”。

對飛蘋果的“正式理解”,從各種報道中不難獲得: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新媒體藝術家,他還是美國航天科技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微軟中心展示館、上海中心巔峰展示館總設計師,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新媒體藝術總監。

他伴隨著這個國家,經歷了展覽設計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

對他的“非正式理解”,則來自采訪中的一些“耿直時刻”——

我們問:您平時這么忙,怎么保持自己的藝術信息攝入?

他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目前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近年來國內大火的teamLab展覽,他直言:非常成功,但不是我們想做的。

說起展覽中對科技的自如應用,他說:“我喜歡,或者說我天生比較擅長做這個事情。”話出口便立即擺擺手,糾正了自己。“什么叫天生?沒有天生。我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培養下,被培育出這么一個興趣點。”

談及護工的社會貢獻未得到正視,他說:很多女性做的工作,像母親、護士,在社會上都得不到尊重,這是非常有問題的。

正是這些對談中的“枝杈”,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個性與性格。如果用“三觀很正”、“通透”、“真實”來總結,或許有些表面。作為藝術家,他并不驕矜,反倒平和嚴謹;他對社會的洞察又是敏銳的,加上強大的學習能力、開放的心態與不斷自我挑戰的意愿,使得他早已融入中國本土語境。

1634809104691953.jpg

在Xenario飛來飛去的辦公地,進門便能看到一棵樹。盡管被移植于室內,但隔著玻璃頂沐浴陽光,它的長勢頗好;四周雖有鋼筋水泥限制,但樹的枝干在自由處照樣伸遠。這像是一個隱喻:無論生活在哪里,那些有生命力的人與物,總能找到空間、茁壯生長。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兖州市| 马龙县| 海阳市| 镇远县| 安西县| 新平| 虹口区| 沙湾县| 清新县| 乌兰浩特市| 旬阳县| 阳朔县| 桃江县| 抚州市| 红安县| 浦东新区| 阳信县| 凤城市| 页游| 扬州市| 额尔古纳市| 临湘市| 静海县| 九江市| 开鲁县| 许昌县| 吉木萨尔县| 沿河| 三穗县| 永登县| 靖江市| 娄底市| 阿拉善右旗| 仁布县| 西林县| 漠河县| 砚山县| 长乐市| 大邑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