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下架,T3登場
近日,T3網約車出行平臺獲得A輪融資的消息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的報道中,網約車平臺“T3出行”在京舉行融資發布會,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達77億元,本輪融資由中信聯合體領投,應通科技、同程旅游、鴻為資本、德載厚資本等跟投,一汽、東風、長安、阿里、騰訊等老股東繼續加持。
這是自2018年以來網約車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單筆融資,為沉寂已久的網約車行業帶來大量關注。網約車平臺作為最具移動互聯網特色的產品之一,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務,如今人們早已無法脫離網約車的存在。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變革者的出場
這次獲得A輪融資的T3,也被媒體稱為網約車中的“國家隊”,由一汽、東風和長安共同組建而成。根據協議,三方是在前瞻共性技術、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探索新商業模式這四個領域背景下展開合作,創立出來T3網約車平臺。
首先,這無疑是老牌車企的一次業務創新和突破。汽車產業一直是我國的制造支柱產業,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車企的市場漸漸被新能源車和網約車出行平臺所侵食,越來越多的家庭在購車時會被新能源車放在考慮范圍,都市白領們也在用打車軟件叫車來解決上下班的出行交通問題,老牌車企需要做出改變來跟進市場。
其次,對網約車行業來說也是一次完善服務供給的實踐。在T3出現以前,網約車行業一直是私企壟斷的領域,滴滴、曹操等出行平臺占據著更大的市場份額。雖然經過幾輪網約車大戰和產品迭代后,網約車的服務普遍已經達到讓客戶滿意的階段性現狀,但T3作為國家背景網約車平臺出現,勢必會給行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尤其是在優化網約車司機和平臺關系上。
最后,T3的出現會讓大眾對于網約車的認知有所改觀。T3定位就是主打“安全、便捷、品質” ,而網約車由于產品特性,需要大量未經專業培訓的司機來為乘客提供服務,這會大大降低乘客的體驗,行駛服務中的各種糾紛一直是網約車繞不過去的話題,全行業需要一個主打品質服務的平臺出現。
網約車行業是跟隨移動互聯網浪潮一同興盛起來的新興行業,經過幾年快速發展,逐漸形成穩定的現狀并且停滯不前,此時需要攪局者的介入,來為行業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運營一言難盡
T3正式上線的時間是在2019年年底,之后陸陸續續進入重點城市,到目前運營也快2年。但從運營的現狀來看,則和大眾期待的有所背離,行業攪局者沒有改變行業現狀,反而被同質化。
一方面是網約車司機對T3平臺不滿。為了保證服務質量,T3一直是主打直營模式,有直招的司機并且簽訂勞動合同并保障五險一金,為了提升司機的積極性平臺也會設置任務獎勵,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則不是這樣。
T3在運營過程中,沒有遵守之前的約定,反而內部出臺新規要求直營司機放棄底薪和五險一金,改為和平臺的加盟合作關系。日常平臺運營任務也是頻頻變動,這些行為引起了司機師傅們的強烈不滿。
另一方面則是T3的進場時機和運營模式受到了市場的質疑。直營模式作為重資產運營模式,有首汽的運營先例在前,由于這種模式運營效率較低難以形成資本積累,最后首汽不得已放棄了直營模式,如今的T3會不會重蹈覆轍目前還是未知數。
從整個網約車市場發展來看,經過幾年有效市場運作,如今的網約車市場已經成為存量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各個先進網約車平臺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種形勢對T3來說顯然不利。
老牌車企們的初衷是好的,利用自身優勢孕育出新品投放到市場,希望最終跟上時代的步伐,但進場時機也很重要,先機一旦失去,后邊的跟隨者需要在產品上做出更有力的突破,T3出行顯然沒有做到這些。
刀鋒上起舞的巨頭
網約車先行者們的發展軌跡,對于T3出行來說是很好的參照系,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莫過于盛極一時又命運多舛的滴滴。今年7月自從赴美上市后,滴滴就遭遇了安全審查,APP被要求下架并暫停新用戶注冊。行業老大被綁住手腳時,意味著整個網約車行業再次進入群雄逐鹿期。
首先,滴滴無疑是網約車企業中做的最成功的。抓住移動互聯網窗口期的程維帶領滴滴披荊斬棘,經歷千辛萬苦的激烈競爭,在資本的助推和有效的運營下,最終吞并海外強勁優步奠定了行業領頭羊的位置。據公開消息來看,滴滴幾乎占據著網約車行業90%的市場份額,這樣的領先優勢讓其它競爭對手望其項背。
其次,網約車這類公共服務類行業的生意并不好做。從滴滴的發展歷程來看,經歷過幾次安全事故導致的審查風波,以及后續社會輿論壓力的影響,這樣的至暗時刻對企業危機處理能力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另外則是行業性質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公共民生領域,在利潤空間上受到的限制也多,不是一個雪厚的行業。
最后,網約車這類工具型服務產品缺乏一定的延展空間。拿滴滴來看,不論日活還是用戶粘性都處在一個非常良好的位置,這也是吸引無數資本涌入這個行業的原因之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工具型APP不論做的再出色,都缺乏可以延伸的空間,不能形成一個豐富的流量生態,這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十足的劣勢。
但從整個交通出行生態來看,網約車都是必不可少的,及時預約的產品屬性大大提升了大眾出行的便利性,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APP,卻無法給企業較好的生長空間。
塵埃尚未落定
T3出行攜資本和老牌車企資源的雙重優勢,高調殺入網約車行業,初衷也是希望為行業帶來一股新鮮血液,改變陳舊僵化的現狀。但從目前來看,T3的宏偉愿景還沒有實現,反倒是感受的出行行業的復雜和難以把握。有滴滴的殷鑒在前,就是不知T3出行的學習和執行能力如何。
一方面出行平臺需要做好三方機制的平衡。網約車行業的痛點在于難以在司機、用戶和平臺方間,達成一個不偏不倚的權責和成本劃分。平臺為了自身利潤空間有壓榨司機的動機和傾向,司機也有用腳投票的動力和能力,并且會在服務質量上偷工減料,最終就是客戶上帝不滿意從而損壞平臺和司機的利益。這其中牽扯的利害關系,根據時間、空間和對象的不同,難以做到準確劃分。
另一方面就是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平臺方的角度來看,技術能力和條件堆積出的產品在資本推動下不是無法逾越的壁壘,基本上所有出行平臺都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但更進一步的司機服務則是難以標準化和量化的體驗和指標。
對于叫車出行這樣的工具化服務場景來說,不需要把體驗拔的有多高,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極端負面體驗出現,哪怕出現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對平臺的口碑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服務這種非標準的產品難以實現全方位的把控,容易在被忽視的環節出現差錯,考驗的是平臺方的運營能力。
目前來看中國的網約車行業因滴滴下架再次迎來巨變,這種情況在商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暗流涌動的資本重新把籌碼壓在牌桌上,各路勢力又一次角逐在城市街頭,備受期待的T3出行能否眾望所歸還需拭目以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