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 | 2300w私域用戶、復購率60%,成立僅3年的熊貓不走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 | 丁奕然編輯 | 仵靜文設計 | 王浩南
大家聽說過「熊貓不走」這個生日蛋糕品牌嗎?
2018 年才成立的它,就已在 NCBD (餐寶典)評選出的《 2020 上半年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烘焙品牌》中位居第三,僅次于老牌網紅好利來和鮑師傅。
從融資和營收數據上來看,熊貓不走也是“風頭正勁”:
2019 年和 2020 年,熊貓不走蛋糕相繼獲頭頭是道基金和 IDG 資本數千萬投資,前不久又再獲XVC過億元 B 輪融資;
2020 年,熊貓不走蛋糕實現營收超 8 億。
這一戰果可以算相當驚人,畢竟“烘焙”這一賽道早就進入了紅海:
據有贊和維益聯合發布的《 2021 年烘焙行業發展趨勢報告》中統計, 2015 年至 2019 年我國烘焙行業市場規模增速超過 9% ;其中蛋糕的市場規模最大,占據 41 %。
和其他以線下門店為主的品牌不同,熊貓不走的“主戰場在”微信和微商城,私域營收占整體營收的 70%(2020 年數據): 目前,私域粉絲累計超過 2300 萬(公眾號+社群),用戶復購率達到 60% 左右 ,活躍用戶復購頻次達到 3.7 次。 那么,在品牌的建立過程中,他們使用了哪些「關鍵策略」,才得以在競爭已“紅海”的烘焙賽道“殺出重圍”呢?又是如何搭建起高復購私域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運營社對熊貓不走的運營總監@黃劍鋒 進行了深度采訪,終于得到了問題的答案。
01品牌發展:細分賽道,精準刺激用戶剛需
熊貓不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 2 點: 一方面,它選擇的「生日蛋糕」這個賽道,是很多用戶的“剛需”; 另一方面,因為這個賽道已經“紅海”,所以它將這個剛需賽道做了進一步細分,不斷嘗試梳理用戶需求,并且用自己的“品牌特色”滿足用戶需求。
1)烘焙賽道再細分,梳理用戶核心痛點
“當時選擇這個賽道,就是因為它的受眾廣,算是「剛需」產品。”被問及當時為什么選擇做生日蛋糕,@黃劍鋒 這樣回答。 但是,任何一個剛需的賽道,幾乎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如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熊貓不走做了兩個“關鍵動作”:
第一,優化了交易環節,讓用戶的下單更方便。
相比線下門店「到店 - 選擇 - 自取/配送」的模式,熊貓不走的經營模式更加便捷:無需到店,直接在小程序瀏覽下單,中央工廠統一制作,再由配送員將蛋糕送上門。 “品牌剛成立的時候,在惠州做地推,比如發傳單、做線下廣告,最終都是把流量引到線上來;18 年的時候,這種模式還是比較少的。” 黃劍鋒表示,用戶來到傳統的線下門店,也無非就是看圖片選蛋糕。這個場景完全是可以搬到線上的。 這樣,用戶不必特地再跑一次蛋糕店,方便快捷;同時,也能節省掉不少門店成本。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這對于一個初創公司的經營效益來說尤為重要。
熊貓不走的第二個關鍵動作,是給用戶提供免費的「增值服務」。
正是這個動作,讓熊貓不走“火出了圈”。 一般情況下,品牌配送員將蛋糕送到用戶手上之后,服務就結束了。 但是,熊貓不走的配送員為客人送蛋糕時,會身穿可愛的熊貓玩偶服,免費為用戶表演各種節目,如唱歌、跳舞、魔術,表達對用戶的生日祝福:
圖源:小紅書用戶@哼哼記
為什么會想到推出這樣“海底撈式”的服務呢? 熊貓不走的品牌創始人、 CEO @楊振華 曾公開分享過自己的“解題思路”:
大家買生日蛋糕不是為了填飽肚子,真正想要的是加強現場儀式感和歡慶氛圍,想要過一個更加快樂的生日。
許多烘焙品牌只關注蛋糕口味好不好吃、包裝精不精美、價格低不低、配送快不快,卻沒有注意到客人的生日過得開不開心。
這樣一來,不僅給用戶帶來了非常強的“驚喜感”,很大程度的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粘性;別出心裁地配送方式,更激發了用戶的分享欲,讓大家自愿“幫品牌做裂變”。 黃劍鋒告訴運營社,“熊貓不走的用戶自發分享率幾乎為 100% ”,大部分用戶都會主動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購買熊貓不走蛋糕的體驗。
更直觀的數據是,熊貓不走公眾號的新用戶來源中,自發搜索的占比最高可達 30% ,名片轉發的占比達 20% 。(數據來源@見實) 在小紅書上,用戶自發分享的筆記也超過 13 萬篇:
超高的分享率,給品牌帶來了大量的“自來水”。初創僅三四個月,熊貓不走就做到了惠州、佛山市場品類前三。 為了讓用戶持續有驚喜感,熊貓不走還會不斷更新“表演方式”,除了傳統地「熊貓頭唱歌跳舞」,還推出了小丑表演、互動游戲等新玩法。
2)依據用戶需求,確定開拓路線
一般來說,定位中高端的品牌,會優先從一線城市開始布局,因為這里消費水平更高、對新事物接受度也高。 然而,熊貓不走卻選擇了惠州這個三線城市作為自己的第一站,而后再在佛山、東莞、珠海做省內布局,最后才拓展到長沙、成都等地。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熊貓不走布局的幾乎都是二三線城市,直到今年才開始進駐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究其原因,@黃劍鋒 表示,這是綜合考慮目標用戶和市場競爭的結果。
首先,無論幾線城市的用戶,都會有買蛋糕這個需求;我們的蛋糕雖然客單價高,但一般中等消費能力的人都能接受。
其次,我們的目標用戶是喜歡熱鬧、對吃喝玩樂有追求的人,而長沙、成都等網紅城市的市民,喜歡吃喝玩樂,消費熱情較高,和我們的用戶畫像很匹配。
因此,熊貓不走決定先搶占二三線城市的市場,積累口碑和知名度,再進軍一線城市。 在成功進軍成都、廈門、重慶、杭州等城市后,熊貓不走的步伐才開始邁向了超一線城市:
2020 年 4 月進駐深圳,今年進駐了北京、上海。
黃劍鋒還補充道,在入駐一線城市后發現,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對蛋糕的需求其實非常一致 —— 對熊貓不走這樣的“海底撈”式服務,普遍都感到驚喜。 而且,一線城市的用戶能接受更高的價格,追求更好的服務。
3)做「生日派對」服務商,不做“賣蛋糕的”
目前,熊貓不走面向的用戶群體主要還是 C 端用戶,但@黃劍鋒透露,接下來,品牌著重布局的方向是偏 TOB 的 「企業定制」。 例如,替企業為員工策劃、舉辦生日會,給員工發放生日禮品卡等等,都將進入熊貓不走的服務范圍。
“我們給自己的定位不是‘賣蛋糕的’,而是‘提供生日派對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企業希望能讓員工感受到自己是被公司在意的,這就需要一些偏‘儀式感’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提供這份儀式感,那就是我們和企業、員工三贏的局面。”
究其根本,熊貓不走的這種商業模式售賣的其實是“快樂”,是一種情感體驗,蛋糕只是這種情感體驗的“載體”而已。
02營收 7 成靠私域,復購率超 50%
靠著用戶自發口碑宣傳,以及從美團、抖音等平臺上引流,熊貓不走的公眾號積累了 2000w+ 粉絲。 2020 年 12 月,熊貓不走開始用企業微信做私域。一年不到的時間,積累了近 300 萬的私域用戶池。這些流量,大部分來自于品牌自身的公眾號。 不過,相比粉絲數量,更令人咋舌的是還是熊貓不走的「復購率」:超 50%的用戶一年會復購 2 次,忠實用戶甚至一年會回購 3-4 次…… 那么,它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高復購」私域的?除了產品本身過硬之外,熊貓不走還用了這幾招。
1)引導互動:提升用戶粘性
將用戶引流到公眾號和企業微信上之后,熊貓不走會有一系列的動作,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 首先,熊貓不走會頻繁用“送蛋糕”這種福利,引導用戶和品牌做互動。 譬如,發起一個「有得聊的話題」,讓用戶在文章底部留言討論,文章的“在看”超過一定數量后,參與互動的用戶即可參與抽獎送蛋糕。
由于生日蛋糕這個產品自帶「溫情」的屬性,因此,熊貓不走還會策劃一系列和“溫情”有關的活動,用免費蛋糕、免費旅游等“鉤子”,吸引用戶投稿。 比如,在今年 7 月,熊貓不走就舉辦了一個線上的兒童繪畫征集大賽,讓孩子進行創意繪畫,一等獎可獲得 3 張成都大熊貓基地的門票和往返機票。
@黃劍鋒 還向運營社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
我們在公眾號中設立了一個欄目,專門用來收集購買了蛋糕的用戶分享的真實故事。
這些故事一般都是比較溫情的,例如一位先生為 92 歲的奶奶過生日、一位媽媽給兩位孩子準備生日驚喜,不少用戶留言“被感動了”。
黃劍鋒表示,這種活動形式雖然看上去好像“沒啥新意”,但從用戶反饋上來看,確實給不少人帶來了「情緒價值」,是一個很好的在情感上和用戶建立連接、提高粘性的方式。
2)提高復購:多次迭代主推優惠
在引導用戶復購這方面,熊貓不走則主要會通過「定期大額優惠觸達」和「充值卡鎖定 3-4 次消費」來完成。 熊貓不走企微號和公眾號,都會定期推送優惠活動消息,活動以打折為主,強調“大額優惠”,并用“限時/限量”提高緊迫感:
139 元可 3 款蛋糕任選,并且強調“僅剩最后 35 份”、“僅限一天”;
59 元搶購原價 299 元的蛋糕,限量 20 份......
除了這種看上去相對常規的手段外,@黃劍鋒 提到,根據他們的嘗試,生日蛋糕這種「低頻消費」的品類想提高復購,最好的方式還是把轉化環節前置,“一次性鎖定 3-4 次消費”;而不是用低價鉤子引流,再做轉化。 這個結論,是他們從實踐中得出的——在 2019 年,熊貓不走曾推出過“ 1 元購”和 “ 9.9 元購”活動:
花 1 元或 9.9 元購買“熊貓吃貨卡” 可享 6 項特權,包括 5 折買蛋糕、 88 元買特惠蛋糕、半價買優惠券等等。
雖然當時有許多用戶下單購買,但是長期觀察下來,發現轉化率并不好。
因為,生日蛋糕的消費需求雖然長期存在,但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在購卡之后不一定會立即消費,等到需要買蛋糕的時候,因為“吃貨卡”的單價只有 9.9 元,所以很多用戶會忘記使用。
所以,之后熊貓不走改變了策略:用力度較大的優惠,一次性鎖定用戶 3-4 次消費;這樣客單價相對較高,也不容易被用戶遺忘。 經過試錯、多次迭代后,目前,熊貓不走將「階梯式充值」作為品牌主推活動:
充值 479 元(相當于 9 折):只能額外獲得一張 50 元優惠券
充值 499 元(相當于 3.3 折):可額外獲得 1 個蛋糕 + 3 張 100 元優惠券 + 6 張 50 元優惠券
充值 999 元(相當于 5.4 折):可額外獲得 1 個蛋糕 + 3 張 100 元優惠券 + 7 張 50 元優惠券
為了凸顯優惠的超高力度,盡量放大用戶“占到便宜”的感覺,熊貓不走還設置了 479 元和 999 元兩個“錨定價格”,來襯托充值 499 元的劃算。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大部分用戶都會忍不住下單性價比最高的 499 元充值套餐;同時,用戶的續卡率也很高,足有 50% 。
3)精細化運營:轉化率提升 3 倍
據了解,熊貓不走的品牌平均復購率達 60% 左右,沉淀到企業微信里的用戶復購率則高達 70 - 80% ,復購頻次能達到 3.7 次。 做到這么優秀的復購成績,除了日常推送優惠活動外,這還和熊貓不走的精細化運營不無關系。
@黃劍鋒 向運營社介紹,企微運營會給每一位咨詢過的用戶打上標簽,例如寶媽、青年、學生等等。
通過對不同標簽的管理,定期地做定向推送。 比如,像是上面那種“征集孩子繪畫”的活動,就會定向推送給寶媽群體,提升活動參與度; 如果是一些比較優惠、但客單價相對較高的活動,則會購買了充值卡、消費意向較高的用戶。
熊貓不走的用戶標簽甚至會精確到用戶的「生日日期」,運營會在第二年用戶或其家人即將過生日之際,進行精準觸達。 黃劍鋒表示,“經過這樣對用戶足夠精準的精細化運營,轉化率直接提升了 3 倍左右,非常可觀”。
03 結語
熊貓不走的“暴風成長”的關鍵原因在于,洞察了用戶在“訂購生日蛋糕”這一動作背后的情感需求——想感受到快樂、感受到被重視,并通過產品、服務等一系列動作,竭力滿足它。
正如@黃劍鋒 所言:“只有實打實地站在用戶角度出發,才能成為被用戶所需要的、所依賴的好產品。”
參考資料:《粉絲成本8毛,年人均復購4次,熊貓不走蛋糕的突圍之道》,36氪
《年收入兩億多,這家網紅蛋糕店 2年圈粉 380 萬》,有贊
《熊貓不走楊振華:我們賣的不是蛋糕而是它背后的情感表達》,餐飲O2O
《專訪熊貓不走蛋糕黃劍鋒:售賣的不僅僅是蛋糕,儀式感孕育出的大生意丨品牌儀式感專題②》,數字營銷市場
《熊貓不走3年賣600萬個蛋糕:一年營收8億,私域占7成!》,見實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私信求“運營干貨”分享。但精力有限,沒法一一回復。
我手頭上正好整理了一份內含155篇硬核干貨文章和社群運營、活動策劃等超全的資料包,可以免費送給大家。
領取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回復關鍵詞【資料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