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北京到上海的年輕人,現在更快樂了嗎?
2021 年,北京常住人口 2189.3 萬人,外來人口占比 38.5%,分布在這座城市 9164 萬平方米面積和 6258 公里的道路上;
在這座城市里,有 2389 家便利店,主打智能零售的便利蜂是北京的主要便利店品牌。打工人需要便利店,在深夜里尤是如此。凌晨 3 點走在三里屯 soho 辦公樓間,你有很大概率會撞見年輕人手持著關東煮、牙刷牙膏、咖啡,或者聽到隱秘的哭聲;
在北京最擁擠的 13 號線地鐵里,一個在天通苑租房、在某互聯網大廠工作的 25 歲白領,抱著凌晨 3 點加班做完的 ppt 方案,打著哈欠,來到了位于北京北五環外的后廠村——這塊占地僅 2.6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譽為「中國硅谷」,聚集了百度、騰訊、網易、新浪等互聯網巨頭公司。
但不知道從何時起,一大批年輕人,正在從北京涌向上海。
在知乎上,問題「你如何對比北京和上海?」下,有高達 1700 萬多的瀏覽量、兩萬多人關注;在微信里,《北京卷人的盡頭,竟是上海》、《北京是你忘不掉的前任,上海是你想結婚的現任》等 10w+ 文章引起了年輕人的廣泛關注。
年輕人為什么要從北京到上海?從一座大城市到另一座大城市,他們的生活狀態又發生了怎樣的不同?
我們采訪了身邊幾位離開北京,來到上海的年輕人。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觀察日記
在本次的采訪過程中,橘老師還問了受訪者一個問題:“從北京到上海,是否后悔過?”
多數受訪者向我們表示,盡管北京的工作機會更好,離開北京后很難再有一線感,會有不甘。但生活在北京時,他們就像生活在一條工業流水線上,地鐵是從家到單位的傳送帶,除此之外,生活皆是荒漠。來到上海后,他們才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生活感”。
在今年年中,關于何為“生活感”的討論,曾在社交網絡上引發過熱議。
一位博主 @WowDaikon 通過對比北京上海的生活后,提出了她認為的,上海比北京更具有“生活感”的原因之一:
“上海市中心實在太小了,朋友們都住得很近,聚到凌晨也可以走路回家,打車也就十幾塊錢。大家隨時都能聚會,甚至走在路上都能偶遇,我一直以為日劇里那種在小酒館喝著喝著就有朋友走進來的生活不可能是真實的,但在這里,這可以是真的。”
策劃:有數青年觀察局
內容|沈慧、周瓊玉、張晨陽編輯|Fei插畫|王鶴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