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還識人人樂?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柴妹,快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吧~
如今我們看到人人樂的名字,或許覺得比較陌生。
但人人樂作為深圳本地成長起來的商超,曾是名副其實的零售龍頭,即使和沃爾瑪、家樂福正面硬剛都不落下風。
因此在坊間流傳著一句俗語——人人樂能夠“拳打家樂福,腳踢沃爾瑪”。
憑借高速增長,2010年人人樂成功上市。
并獲得“民營超市第一股”的美譽。
可這樣一個巨頭,卻在之后的幾年里每況愈下。
直到如今,圍繞著人人樂的只剩下閉店與虧損等負面新聞。
01
人人樂成立于1996年,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本土零售企業。
其創始人何金明,和那個年代的許多商界大腕一樣,曾就職于國企,擔任總經理的職位。
而人人樂的企業歷史,就相當于一部何金明奮斗史。
大概在1995年,何金明去歐洲進行培訓。
偶然發現國外的大型零售商超已經遍布全國,而彼時的中國,卻沒有幾家類似的大型商超。
他非常敏銳,從中嗅到了商機。
回國后,何金明毅然辭去國企總經理的職位,選擇自己創業。
在深圳南山區,開了第一家人人樂。
當時人人樂品憑借優惠促銷活動一炮而紅。
日銷售額高達6萬元人民幣。
注意,這可是九十年代。
在那個年代能夠有如此高的日銷售額,可見人人樂有多受歡迎。
為此,人人樂還曾和華潤萬家、新一佳并稱為“廣東超市三大巨頭”。
但創業總是充滿曲折。
在人人樂開業的第三個月,法國巨頭零售企業家樂福就在人人樂距離三公里的地方開了一家大賣場。
按照常理,他們倆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家樂福是法國巨頭,有著成熟的經營模式和供應渠道;而人人樂呢?剛成立三個月,品牌都沒有打出去。
所以人人樂的日銷售額一落千丈。
從剛開業的6萬,一下子跌到了2萬。
面對家樂福的競爭壓力,何金明沒有退縮,反而主動進攻打起了價格戰。
此舉簡直就是拿捏了咱們老百姓的心思。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人人樂日銷售額翻了十倍,倒是家樂福驟降一半。
可正當人人樂打敗家樂福站穩腳跟之際,另一家零售巨頭沃爾瑪也來了。
1999年,國際連鎖超市巨頭沃爾瑪入駐深圳,宣稱要開一個全亞洲最大且最具現代化的大賣場。
巧合的是,地址就在距離人人樂僅200米的地方。
這簡直就是赤果果的示威啊。
在何金明看來,這就是沃爾瑪向人人樂發下的戰書。
而他不僅不會認輸,還要給沃爾瑪一個下馬威。
在沃爾瑪開業的第一周,人人樂每天采用不同的促銷方式,做了七天的購物節,打價格戰。
眼瞅著人人樂這么做,沃爾瑪沒辦法只好跟著一起打價格戰。
可誰曾想,這只是何金明唱的一出“空城計”。
等沃爾瑪也打價格戰時,人人樂突然關店裝修,導致沃爾瑪虧損百萬。
然后人人樂再突然開業,大發廣告搞促銷。
這些招數很快就打得沃爾瑪節節敗退。
當時連沃爾瑪的運營總監,都對此感嘆道:“在中國能與沃爾瑪面對面競爭并繼續發展的公司,只有人人樂。”
從這兩場戰役中我們可以發現,人人樂的創始人何金明有謀略也敢做。
既然如此,人人樂又怎么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呢?
難道也是被時代拋棄了嗎?
02
自2002年之后,人人樂便一直保持著每年30%左右的增長速度。
2010年,人人樂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其創始人何金明也憑借人人樂一路走到江西首富的位置。
可誰都沒想到,對于人人樂來說,竟然應了那句話——“上市即巔峰”。
2012年,人人樂成立十幾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那一年,人人樂凈虧8961萬。當時誰也沒把這當回事兒,畢竟對于人人樂這樣的零售巨頭來說,幾千萬它虧得起。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人人樂連續虧了五年。
除了虧損,人人樂的營收也幾近腰斬,股價更是一路下跌,就連市值也蒸發了上百億。
2014年前后,人人樂出現巨虧狀態。
甚至因此進入了ST狀態,被貼上風險標簽。
為了扭轉局面,人人樂不得不出售旗下資產尋求利潤。
可是當人人樂好不容易摘下ST的帽子時,2017年和2018年他又巨虧了。
開個玩笑,這可不能隨隨便便就撂擔子不干了。
沒辦法,人人樂只能再度變賣資產。
因為這些,人人樂多次收到證監局等監管部門的警示函。
比如2019年,深圳證監局指出人人樂存在“重大仲裁事項未及時披露”“未合理關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經出現的明顯減值跡象等。
在業務沒有明顯轉圜時,靠變賣資產實現“盈利”無異于飲鴆止渴。
事實上,在人人樂第二次摘掉ST的帽子后,其財務數據便已經出現了高達6億的巨額虧損。
今年七月份,人人樂發布公告稱自己在2021年上半年關閉了19家店,并因此產生了6500萬元的損失。
要知道,人人樂過去幾年內關店的總數都沒有今年上半年多。
不少人還因為人人樂的關店傷感不已。
那些關掉的店面里,深圳還有屹立17年的老店。
那么人人樂到底是怎么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03
說起來,原因倒也很簡單。
大概分為三點。
①家族式企業的弊端
自上市后,人人樂就出現了很多高管離職現象。
比如曾經的CEO李彥峰、采購總監王牛崽等。
他們都是人人樂人均入職10年左右的元老級人物。
除了高管,還有很多中層管理人員紛紛離職。
而他們離開人人樂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沒有利益。
人人樂沒有對中高層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他們再怎么為人人樂肝腦涂地,最終的利益獲得者都是人人樂的創始人何金明和其妻子宋琦。
舉個例子,2011年,何金明和宋琦從公司領取了131.57萬的年薪。
而當時永輝超市的董事長年薪才34萬、步步高董事長的年薪才40萬。
由此可見,人人樂的大部分利益,都掌握在了何金明手里。
據人人樂的離職員工所說,公司內部就是何金明說了算。
和何家沾親帶故的親戚可以隨意被安排進公司,不干活白拿錢。
當李彥峰等人出走后,很多高管職位,都落在何金明及其妻子宋琦的親戚手中。
而何家和宋家,又因為公司控制權鬧得不可開交、矛盾重重。
直至今日,人人樂的家族式管理方法還在延續。
②沒有渠道門檻
雖然誕生初期,人人樂憑借價格優勢擊敗了家樂福和沃爾瑪,但在此后多年的發展中,人人樂卻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沃爾瑪有著冷凍生鮮價格低的優勢、永輝超市則有著豬肉、水產的渠道優勢。
而人人樂呢?
從始至終都在打價格戰。
隨著門店擴張,打價格戰的弊端便會越來越大。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虧損。
③行業潰敗
這個倒還真可以說是被時代拋棄了。
隨著電商的發展,線下的傳統商超企業遭遇了很大的沖擊。
不僅僅是人人樂,就連曾經的巨頭沃爾瑪,如今也顯露敗相。
這些年來,人人樂為了自救做過不少。
比如整頓企業內部管理、推出線上購物APP、跨界做美妝等。
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
正如網友所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也不會說。
搞垮移動的不是聯通,而是騰訊;打敗康師傅的不是統一,而是餓了么...
無論是什么企業,都要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
墨守成規不可取,必須要學會“變”。
說起來,當初廣東三巨頭之一的新一佳下場也比人人樂好不到哪兒去,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柴妹。
咱們下次安排上。
END
主筆 | 小柴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