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營銷,當商家遇到明星打卡,論如何正確蹭熱度的方法?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上周剛盤點完網紅火鍋店賢合莊事件,現在同屬一家公司的火鍋品牌譚鴨血又出事。熨斗先生想問問,至膳真的有在用心打理嗎…
反正你要說有也沒人信了,畢竟這次碰上“頂流”,營銷翻車帶來的負面可真是比往日流量多出幾千倍,難以想象吧!
一、藝人吃頓飯被爆出行蹤,譚鴨血想干嘛?
21日一早,#肖戰 譚鴨血#,#譚鴨血 道歉#兩個話題都掛在熱搜榜,早睡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發生了啥。
原來是20日,藝人肖戰參演的話劇《如夢之夢》成都站完美收官。當晚,肖戰與劇組成員選擇在譚鴨血老火鍋店舉辦慶功宴。
21日凌晨,肖戰本人微博配了火鍋圖。
有網友求證肖戰是否在譚鴨血就餐,沒想到官博小編還真是不客氣,說出了具體位置。
本來是平平無奇的劇組聚餐,不料被商家泄露了行程,遭到大量“粉絲”、代拍圍堵。
21日凌晨,譚鴨血老火鍋官微發布微博,稱無意打擾到慶功宴,為此說聲抱歉。
真的是無意嗎?原來在這之前譚鴨血就搶在劇組人員未進場用餐之前,將現場照片曬到網上。
可以看到譚鴨血在店內掛上了橫幅,擺上了《如夢之夢》成都站慶功宴海報。
譚鴨血此時似乎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隨后,又轉發藝人肖戰的微博,稱歡迎打卡。
還有人在朋友圈發了肖戰正在吃火鍋的視頻,借此宣傳譚鴨血。
直至,分不清是粉絲,路人還是代拍的群眾堵在店門口圍了個里外三層,譚鴨血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并發文道歉。
但網友似乎并不買賬,畢竟侵犯顧客隱私這種事是大忌,尤其是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
譚鴨血此次營銷,可真是稱得上教科書式失敗案例,熨斗先生覺得無論拍的是哪個明星,為了流量而泄露個人隱私,都是不對的。
如果真是商家偷拍視頻,發到網上大肆宣揚,再甩鍋小編,難道這么大的品牌卻沒點法律意識嗎,以后誰敢來?
二、守住職業素養,藝人信息不應成為“吹噓”的理由
近些年,個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時有發生,畢竟大數據時代,走到哪里被“跟蹤”到哪,毫無隱私可言,明星更是重災區。
去年1月,有人舉報稱,有國航員工在微博上發布了多名演藝明星個人信息及乘機記錄,其中包括張杰、韓紅、周筆暢等人。
這樣的乘機記錄曝光后,不難推測出張杰等明星是19年9月7日搭乘國航CA1561次航班從北京飛往南京。
針對這一事件,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官方微博3日深夜通報:針對網友反映有國航員工個人微博內容涉及旅客信息,國航對涉事乘務人員作出停飛處分。
機場追星,在粉絲經濟中占據重要的一環,“粉絲”在機場圍追堵截明星的現象并不少見,接機送機致航班延誤、機鬧的事件也接連發生。
這又讓熨斗先生想起前陣子吳亦凡包場與女生看電影的事,流露出來的照片全是電影院的監控錄像,沒想到涉事的還是業界知名的萬達影城。
此次事件的爆出給雙方帶來的影響都是負面的,但完全是萬達這一方咎由自取的結果,這種電影院以后換誰都不敢去吧?
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隱私,平常飯店吃飯、看電影、KTV等等都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將照片掛到網上到底安的什么心啊。
事后,這家電影院也收到了吳亦凡工作室的律師函。
三、以正確姿勢蹭熱度,才能事半功倍
近幾年,以“愛”冠名的私生越來越多,在藝人車上裝追蹤器,從片場跟到學校,再到家里,無時無刻通過鏡頭記錄著藝人的一舉一動。
藝人的行程信息屢屢被泄露,甚至直接衍生出“代拍”產業鏈,對他們生活已經造成嚴重困擾。熨斗先生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栗。因此,藝人行程更應該被嚴格保護,建議加上十八層鎖。
藝人到店打卡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其帶動的消費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那么,商家該如何正確對待“明星效應”?
1.流量可以蹭但是不能碰法律的界限
流量時代,藝人行程會受到粉絲、狗仔、以及“代拍”等各方關注。同樣部分商家為了流量去炒作,甚至是突破了法律的邊界。
其實不管是個人追星還是商家的營銷炒作也好,一定要有度,這個度就是法律。你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正常生活,不能侵犯別人的合法權益。
就像個人為了炫耀去泄露藝人航班信息,一方面給航司帶來了危機,萬一造成圍堵,發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面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并且是違法的。
譚鴨血作為商家,為了自身的流量,將就餐客人信息泄露出去,造成了大量人員聚集,并且還影響了客人的用餐與安全。
從某種意義上講,上述個人和商家行為都已經觸犯了法律,如果當事人追究的話,他們可能還要承擔相關責任,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個人也好商家也好在蹭流量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識,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2.堅守自己的特點,用口碑吸引流量
譚鴨血,一個誕生于2018年的火鍋品牌,憑借其有料鍋底和火鍋鏈接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在一年時間內引爆川渝、風靡全國,是一個實力不小的網紅品牌。
在蹭流量這件事情上,他的吃相可以說相當不雅觀,其實他完全可以“站著把錢賺了”。
在我們生活確實有很多商家,他們通過過硬的品質、優質的服務,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同樣也深得明星的喜愛。甚至還有很多明星去了以后,都主動在微博上幫店家打call,為商家加分不少。
品牌應該將工作重心放在產品和服務上,穩扎穩打,堅守品質,讓流量主動來,而不是想著借助一次“明星打卡”就大肆宣揚,本末倒置。
對于品牌來說,產品和服務才是真正的口碑,任何時候消費者的隱私不該是商家拿來營銷利用的工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