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風口元宇宙,究竟是精神鴉片還是時代進步?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小柴,快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吧~
借著元宇宙的東風,Zepeto靠“捏臉”一年融資上億,獲得無數資本青睞。
不僅如此。
如果說人工智能Alpha go戰勝圍棋選手李世石讓2017年成為“AI元年”,那么2021年或許將在之后的年月中被稱為“元宇宙元年”。
從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到扎克伯格改Facebook為“Meta”,元宇宙就像是一場龍卷風,從國外席卷至國內。
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小米、理想、愛奇藝、小鵬、藍色光標、小紅書等無數企業爭先恐后注冊元宇宙相關商標。
仿佛只要慢上一步,就會失去天大的好處...
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400家企業申請了元宇宙商標,“元宇宙”三個字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的流量密碼與財富密碼。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家長們稱其為新時代的“精神鴉片”?這樣一個連產品都沒有的概念,又為何受到眾人追捧?
#1
元宇宙概念
早在三十年前,科幻小說《雪崩》就提到過元宇宙一詞。
當時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strong>
想必小說迷們應該都知道,在某些小說中有一種游戲叫全息,需要頭盔或游戲倉來進入。
其實這就跟今天的元宇宙概念有些相似。
但也僅僅只是相似罷了。
事實上,目前科技界對元宇宙并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
扎克伯格把Facebook改名后用一段視頻向大眾展示了元宇宙的未來。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創造一個虛擬的“家”、邀請朋友開展社交;戴上類似于VR眼鏡的設備就可以進入虛擬空間工作、甚至創造一個世界。
聽起來很牛,但就目前來看,扎克伯格有點咱領導畫大餅內味兒。
根據一些教授、副研究員的說法,柴妹總結了一下。
元宇宙之所以還沒有具體產物就大火,歸根結底是時代原因。
如今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到頂并開始消退,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蘊含著社交、內容、游戲、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
再加上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5G通訊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蓬勃發展,打造元宇宙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但說到底,這個機遇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來。
于是為了不錯過,企業們排著隊、爭先恐后進入元宇宙的賽道。
所以元宇宙實際上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就像九十年代的互聯網一樣,只不過現在以及未來的技術可以讓它更具代入感。
因此坊間一直有句傳言,互聯網的盡頭是元宇宙。
#2
元宇宙之熱
盡管元宇宙沒有一個產物,但其模糊概念還是給了企業們無盡的可能性。
Facebook就不說了。
英偉達也靠一個虛擬廚房創造了股價新高。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中青寶。
今年9月,中青寶宣布打造一個把虛擬和現實聯動起來的元宇宙游戲,名為《釀酒大師》。
就是玩家選擇一個虛擬形象在線上定制白酒,然后線下快遞到家。
本來沒有什么亮點的游戲,硬生生靠元宇宙一詞讓中青寶的股價在次日直接漲停。
一個月內,中青寶股價翻了三倍,市值暴漲50億。
就連監管部門的緊急發函,都攔不住中青寶火箭速度的股價。
除了中青寶,還有一個湯姆貓公司。
一年前還背負著巨額虧損、被指控搞內幕交易,結果只是宣布成立“元宇宙工作組”,就在開盤當天直接漲停。
如果只是簡單以“元宇宙”三個字表述,或許你們并不能理解企業對此概念的看重。
這些企業蹭元宇宙熱點,難道只是為了飆升的股價嗎?
當然不是。
還記得前段時間非?;鸬臄底植仄贰癗FT”嗎?
現在很多元宇宙真金白銀的交易,都建立在NFT的機制上。
不少虛擬貨幣都打著NFT的幌子進軍元宇宙。
再則不少元宇宙小游戲的編程比較簡單,吸引了很多人去開發元宇宙小游戲...而這些操作所有數據,平臺都知道。
一旦以后元宇宙真的普及,那么平臺就可以掌握先機。
#3
元宇宙游戲
除了這些之外,元宇宙游戲背后的機遇,更令人心動。
業內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互聯網行業中最值錢的,就是用戶的時間”。
我們現在把時間耗費在社交、游戲、追劇、短視頻等方面,但這些在元宇宙游戲里都可以滿足。
舉個例子。
目前元宇宙的大熱項目手游Roblox。
玩家可以在游戲里和朋友社交、可以看演唱會、可以組隊打CS...在美國,每兩位小學生中就有一位是Roblox用戶。
普通游戲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每年收入十幾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上百億。
這還只是手游。
若出現了元宇宙虛擬游戲,那么用戶背后的價值,簡直無窮無盡。
前兩天,網傳江蘇省一學校發出告家長書,稱有兩名學生因玩“元宇宙”和“藍鯨”游戲入魔發生墜樓事件。
因此學校請每位家長務必仔細排查子女有無參與此兩款游戲的跡象。
公告中的“元宇宙”三個字,讓此事迅速鬧大。
不少人表示元宇宙就是精神鴉片。
他們認為,元宇宙這種沉溺于虛擬世界的行為,對人的精神影響、控制就和吸毒一樣,都是逃避現實的工具。
實際上,雖然熱度高,但元宇宙目前還處于剛起步的概念階段。
像前文中說的那些企業,其實大部分都是“蹭熱點”,只是為了迎合風口賺一波快錢罷了。
那么問題來了。
若未來元宇宙出現,難道真的會出現這種事情嗎?
#4
“元宇宙”軟件
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的“元宇宙”是什么樣子。
聲稱投入百億并改名的Facebook,時至今日,只拿出過一個3D的線上會議應用,也就是套上模型,做一份PPT。
而這份模型的質量,大概跟多年前的QQ秀差不了多少。
而那些打著“元宇宙”幌子的APP,其實際內容,也就是普通社交軟件。
在這里柴妹舉幾個例子。
比如這個某蛋。
雖然在APP名稱上加了“虛擬社交元宇宙”的后綴,但打開軟件除了社交內容,也只是多了一個虛擬形象的玩法。
包括捏臉、換裝等。
之后在與陌生人交流時,以自己捏出來的虛擬形象現身。
再比如這個某D的元宇宙社交APP。
這個甚至連虛擬形象都沒有,就是陪玩、直播、連麥、社交等普通軟件的操作。
整個APP內外與元宇宙有關的,也就APP名稱的后綴了。
至于其他的元宇宙軟件,大家可以親自試一試。
總之,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與元宇宙有關的游戲或軟件,其本質上還是普通內容。
部分則加上了虛擬形象。
但是這種虛擬形象壓根兒就不是真正的元宇宙。
所以,在江蘇那所學校的公告里,造成學生跳樓事故的元宇宙游戲,很大可能就是披著元宇宙外衣橫行的害人游戲。
“精神鴉片”這口鍋,所有娛樂方式都背過。
元宇宙的目的,是為世界創造價值。
即使未來元宇宙真的出現,也不會任其野蠻生長。
#5
“元宇宙”割韭菜
目前元宇宙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所以大家不要輕信網絡上有關元宇宙的商品。
在小紅書上,搜索元宇宙會出來上萬產品,大部分都是課程和書籍。
一個29.9元的“元宇宙6講”,能吸引四萬人參加。
主講收入高達130萬。
有些課程更是打著“元宇宙投資機會”的旗號,向大家推銷幾百上千的培訓課。
要知道,距離元宇宙技術成熟至少還需要五六年,這時候的“元宇宙生態”究竟是真是假,大家難道真的分辨不了嗎?
除此之外,一本東拼西湊的元宇宙書籍,在收獲無數惡評之后,銷量還在不斷上漲。
咱們前文中提到的NFT元宇宙,也被這些人拿來做詐騙。
用戶被忽悠著買了不少虛擬貨幣,結果沒過多久項目就跑路了。
錢沒了、暴富的希望更沒了。
就連我們說過的元宇宙熱點游戲Robolox,也因為極其嚴苛的提現必須七成稅飽受質疑。
原本還不錯的元宇宙概念,就在這些人的渾水摸魚中漸漸變了味道。
更細思極恐的是,那些熱衷于元宇宙的大公司,到底是為了利益,還是為了更方便的“控制”我們?
這些答案目前我們無法知道。
只是至少在當下,別被那些吹噓元宇宙的人蒙了眼睛。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