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汽車已雄起,特斯拉被“合圍”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愈發風云詭譎。
特斯拉市值飆升風光無限,比亞迪低調對抗持續領先。
而年輕的造車新勢力們,在技術上抓緊研發趕超特斯拉,在品宣上沿用本地模式的“雙微一抖一分眾”提升品牌力,抱團掀起了新能源反攻戰。
國產新能源汽車逐漸形成“合圍之勢”,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戰局日漸焦灼。全球第二大銷售市場這塊蛋糕,特斯拉吃起來有點困難。
風光無限的特斯拉,難逃被“圍攻”命運
最近,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一方面,特斯拉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57%,凈利潤同比增長389%,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凈利潤、營業利潤和毛利。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赫茲環球壕氣訂購了10萬輛Model3,一筆訂單解決了特斯拉10%的年銷量。
多重利好之下,特斯拉股價飆升,上市十年市值成功破萬億美元。
但它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就沒那么風光了。
除了銷量一直被比亞迪壓制以外,在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圍攻”下,特斯拉更是被迫打起了“價格戰”。
針對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特斯拉呈現出了鮮明的“兩副面孔”——美國市場連續漲價,中國市場一路狂跌。
受原材料上漲及產能不足影響,今年特斯拉在美國已經連續漲價了6次。但有趣的是,中國市場上Model3和ModelY的售價從2019年底開始就一路猛跌,Model3標準續航版更是從最初的36.39萬元狂降至如今的23.59萬元。
三年跌了近13萬,首批買家大概已經一萬次想給馬斯克“寄刀片”了。
但沒辦法,國產新能源汽車勢頭太猛了。
除了老巨頭比亞迪的強勢壓制,還有造車新勢力們的群體圍攻:它們有的要在價格上取勝,有的要在智能駕駛技術上趕超,有的在服務網絡上出擊……新勢力們一人抓起一塊石頭,瞄準不同的方位砸去,讓馬斯克深刻理解了“四面楚歌”這個中國成語的內涵。
在技術、產品、服務上下功夫外,蔚小理們也開始加速品牌力的提升。與其他品類相比,汽車這類重度決策的耐用消費品更需要形成強大的品牌勢能和社會場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更優勢的認知資產。特別是要面對特斯拉這樣有著強大品牌先發優勢的明星對手,提升品牌勢能也是必然之舉。
基于此,除了刷屏雙微一抖、小紅書、B站等線上媒體外,近兩年幾乎所有新能源領域的明星們都開始大規模投放分眾電梯廣告。
業內人士分析,分眾覆蓋了60%的城市新中產,這些人群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主力,更是其擴大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風向標。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規模精準化媒體,分眾梯媒同時具備廣覆蓋和高頻觸達屬性,已經成為了新老品牌與用戶溝通的第一消費場景和生活服務消費中核心的“場景觸發按鈕”,資源的豐富性和媒介策略的靈活性,能夠幫助新能源汽車品牌精準引爆城市主流人群,是新能源品牌加速崛起、抗衡“外敵”的重要利器。
也正因為如此,每逢汽車銷售旺季或新能源汽車推新,各大品牌都會在電梯媒體進行大規模宣傳,通過差異化優勢與核心亮點,努力爭取主流風向標人群對品牌的認可與選擇。各大品牌各出奇兵、加速自身的品牌力建設,也在營銷宣傳上給一向頗為傲慢的特斯拉施加了不少壓力。
盡管國產新能源汽車還很年輕、在各方面還有些許差距,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終究難逃被“圍攻”的命運。
比亞迪:綜合實力最強,銷量力壓特斯拉
特斯拉呼聲雖然很高,但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王者依然是比亞迪。
10月份,比亞迪總體銷量為88898臺,同比增長90.9%,環比增長12.5%,五度刷新銷量紀錄;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為80003臺,同比增長262.9%。
截至今年十月份,比亞迪在本土市場累計銷量達到418619臺。特斯拉今年前九個月的銷量是30萬臺左右,就算加上10月份的數據也很難超過比亞迪,特斯拉9月份的單月銷量對比也較比亞迪少了14000臺。
而在全球范圍內,比亞迪已經連續在6、7、8、9月奪得單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可以說,在銷量方面,比亞迪是唯一能夠打壓特斯拉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
除了銷量,比亞迪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都實力明顯。電池領域,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分列國內鋰電池行業的第一第二。隨著全球動力電池采購方向逐漸轉移至磷酸鐵鋰,給了比亞迪絕佳的機會和優勢。
此外,比亞迪也持續發力車載芯片。近日比亞迪半導體公司成功研制了90nm的“IGBT”的高端車載芯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國產新能源汽車缺芯的焦慮。
品牌方面,比亞迪從漢系列推出開始,便致力于打造“漢為觀止,中國自信”的強大中國車形象,成為國產新能源汽車話語爭奪戰的得力戰將。在高端賽道上,比亞迪漢可謂風頭正勁,10月銷量達11087輛,實現連續七個月銷量正增長、第六次達成單月銷量破萬,持續領跑中國品牌中大型轎車市場。
可以說,比亞迪是當下國產新能源汽車中綜合實力最強、對特斯拉最具威脅力的企業。
小鵬:猛攻智能化,最具侵略性
在國產新勢力中,小鵬是最接近特斯拉戰略和定位的,當然也是今年最高光的。
10月,小鵬的銷量延續了9月的勢頭,再度破萬。在芯片緊缺的大環境下,小鵬至今年10月底已經累計交付破十萬輛,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除了高光的銷量和交付成績,小鵬在各方面的實力也都逐年增強,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猛攻智能化”。
從問世之初,小鵬就在價格親民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智能化屬性,宣傳上更是直接打出了“更懂中國的智能汽車”這一差異化優勢。比如P7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就是由小鵬汽車自主研發、專門為中國路況打造,更符合本土化的需求。
除了立足本土,小鵬在智能化上還有更大的目標,在推出飛行汽車、機器馬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同時,小鵬還努力朝著飛機與汽車一體化高度融合的目標探索,并且計劃在3年后對飛行汽車進行量產。毫無疑問,如果這個目標達成,將推動全球智能汽車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并讓小鵬與競爭者迅速拉開差距。
在多產品布局方面,小鵬也是新勢力中最能打的。P5是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也代表了該公司在智能駕駛方面投入的成果;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P7是小鵬旗下首款智能電動轎跑,也是獲得了歐盟整車式認證、首款走出國門的國產智能轎跑,10月銷量同比大漲了187%;G3i在改款后樹立了年輕潮流、智能科技的雙重定位,大受消費者歡迎,銷量也一路走高。
品牌上,除了宣傳智能化,P7的706公里超強續航能力也是其宣傳的重點。今年汽車銷售旺季,小鵬推出的“續航里程焦慮癥,開車像拍恐怖片”的趣味廣告,也充分表現出了其在續航能力上的自信滿滿。
可以說,在車款、定價、品牌勢能以及產能擴張上,小鵬都極具侵略性。2022年上半年肇慶、廣州等工廠完工后,小鵬整體年產量將達到30萬輛。今年小鵬極具彈性的股價,也體現了市場對小鵬的信心。
理想:用增程消除里程焦慮,俘獲中國家庭
今年的理想也成績斐然。
10月28日,理想汽車第10萬輛整車正式下線,理想ONE成為首款單車突破10萬輛的造車新勢力產品。邁過10萬輛這道坎,特斯拉用了七年半的時間,理想僅用了708天。
憑借著高續航、大空間兩大核心優勢,理想ONE成功俘獲了中國消費者,甚至被譽為家用SUV最佳選擇。特別是2021款理想ONE,采用了更強大的增程電動系統,通過更高效的三合一后驅動電機和智能發電系統的效率優化,新車的NEDC綜合續航里程達到了1080公里。
可油可電的增程式,徹底消除了中國消費者的里程焦慮。
由于定位中大型SUV,理想ONE的空間表現一直十分優秀,對于“喜大”的國人消費者來說很有吸引力。再加上2021款還新增了對外放電功能,可以支持一系列的露營電器設備。在宣傳中,理想也一直在主打“增程電動、800KM續航”的優勢。瞄準家用、致力于讓消費者擁有一臺"移動的家"的理想,已經越來越受中國家庭的青睞。
蔚來:明年交付三款新車,將與Model 3直接競爭
在一眾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堅持高端化的蔚來,今年的情況略顯跌宕。
受芯片短缺和產線階段性改造影響,蔚來的交付量有所下降,10月份的交付更是暴跌65%,一度引發外界擔心。
但從11月10日蔚來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其第三季度營收為98.1億元,同比增長達116.6%,環比增長16.1%;整車銷售毛利率為18.0%,綜合毛利率為20.3%。
營收、毛利整體向好,表明了蔚來雄厚的實力基礎。雖然20.3%的綜合毛利還不及特斯拉30%的水平,但依然超過了多家傳統車企,可見蔚來汽車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
雖然交付受到一定影響,但蔚來今年的“基建工作”成果顯著。目前,蔚來的超級充電站已經建成1000座,覆蓋了202座城市;換電站已經建成600座,有望實現全年700座換電站的建設目標。
在最近的宣傳中,蔚來基于換電服務打出“終身免費換電,就在家門口”的差異化優勢。一直重視用戶服務的蔚來,多年來不斷加強其在銷售+補能+服務網絡的建設,希望為車主提供更為全面的配套服務,提升客戶粘性,鞏固核心壁壘。
新車方面,蔚來的第四款車型、首款轎車ET7,在此前的風洞測試中取得了0.208的超低風阻系數,成為了目前全球量產車低風阻前二名,僅次于風阻系數0.20的奔馳EQS。ET7憑借超1000公里的續航、150KWh的固態電池,依然備受行業期待。
據悉,ET7已經于9月正式下線,并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開始陸續交付。除了ET7外,明年蔚來還將交付另外兩款新車,其中的一款會是蔚來品牌價格最低的車型,預計售價可下探到24萬元,意在與Model 3直接競爭。
零跑C11:一半價格買特斯拉Model Y
今年另外一個來勢洶洶、對特斯拉極具針對性的新勢力,當屬零跑。新推出的零跑C11,直接打出了“一半價格買特斯拉Model Y”的旗號。不到20萬定價、媲美50萬豪華車配置的超高性價比,仿佛在對特斯拉說——我卷死你。
零跑C11最大的亮點,在于提供90度大容量電池車型可選。此前90度或以上的大容量動力電池,多見于特斯拉ModelS、保時捷Taycan等旗艦電動車的高配車型上。而在造車新勢力中,目前蔚來ES6的75度電池版本價格在35萬以上,小鵬P7的80.9度電池版本價格在25萬以上。
90度的大電池讓零跑C11的續航實力飆升,最高610公里長續航,充電10分鐘可增加續航100公里,30%~80%電量快充只需36分鐘……也就是說,零跑C11真的能夠做到“充電半小時、通勤1個月”。
上市后,零跑C11在宣傳上直接打出了“越級滿配”的口號,零跑科技創始人朱江明更是高調稱“C11是20萬以內最強純電SUV”,這匹新黑馬的問世可謂是攪得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沸騰。
在智能駕駛上,零跑的實力也不弱。零跑C11使用的凌芯01芯片是中國首款全國產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I智能駕駛芯片,配備的LeapPilot3.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算力高達8.4T,是此前行業頂級智能駕駛芯片之一MobileyeEyeQ4的3-4倍。
通過全棧自研,零跑正在打破缺芯困局,并且立志三年內智能駕駛技術要超過特斯拉,兇猛的勢頭不容行業小覷。
可以說,無論是產品、品牌還是服務,國產新能源汽車都為我國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了樣”。
激發傳統優勢、堅持自主攻關、加強國際合作……正是在這套創新驅動的“組合拳”之下,國產新能源汽車才實現了追趕甚至超越。
盡管我們仍受到不少關鍵技術的制約,但中國企業最不缺少的努力和耐力,定能夠一一解決這些難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