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驛站,何以至此?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小柴,快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吧~
要說起這位朋友跟菜鳥驛站的淵源,還得從上個月說起。
那天,朋友明明自己在家,快遞員不送貨上門也就算了,放在樓下的快遞柜也好啊?可快遞員非要把快遞放在小區外面的菜鳥驛站。
放在菜鳥驛站也就算了,她在淘寶端選擇送貨上門,可等來等去就是不見快遞的影子。
最后等到了菜鳥驛站工作人員的電話,讓她自己去取。
等她到了門店,只見兩位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玩手機頭也不抬的讓人自己去翻找快遞。
淘寶端菜鳥驛站的“送貨上門”服務,在這些工作人員的映襯下,仿佛一個笑話。
事實上,如今各大社交平臺有關菜鳥驛站的服務問題投訴屢見不鮮。
11月9日,西安一位高先生因菜鳥驛站工作人員態度惡劣,遂將其投訴到菜鳥客服,并設置了快遞不放菜鳥驛站。
可沒想到下一次快遞依舊被放在了菜鳥驛站,且快遞盒被菜鳥工作人員寫上了辱罵性詞語。
在某乎上有一個【各位是不是都對菜鳥驛站深惡痛絕?】的提問。
里面幾乎每一個回答都充斥著大家對菜鳥驛站的強烈不滿。
舉個例子。
有一位昵稱“彎道風景”的用戶跟柴妹朋友的情況很相似,都是樓下有快遞柜,任意時間都可以取。
而菜鳥驛站在小區外面,需要走過去取快遞。
因為平時自己的上下班時間跟菜鳥驛站的開關門時間不符,所以經常沒有時間去取快遞,這樣一來,還得給菜鳥付快遞停滯費。
最后該網友還來了句感慨:“遙想當年,每一個快遞都給我送到家?!?/strong>
什么時候開始,快遞行業變成了這個樣子?
從最初的打電話確認時間送貨上門、到發短信至快遞柜取件、再到如今的全自動(全程自己動)......
消費者得到的是大爺般的服務、流氓般的態度。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認為,平時的確有很多人不在家,就算送貨上門也沒有人簽收,還不如放在菜鳥驛站。
但我們得搞清楚主次關系。
放在快遞柜或驛站,其前提條件是快遞員已經和簽收人通過電話確認了快遞的存放地點。
而不是像這些網友所說,在簽收人明確要求送貨上門時無故拒絕并尋找借口推脫之后私自將快遞存放在菜鳥驛站。
甚至有的快遞顯示已簽收,可用戶根本沒收到貨。
更神奇的是,快遞員將快遞存放在菜鳥驛站后,菜鳥驛站的客服會打電話詢問是否送貨上門。
若你回答需要,那么你將會收到菜鳥驛站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
——“過來取快遞。”
客服與驛站的割裂態度,更是為菜鳥徒增笑料。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今年雙十一期間,微博有個菜鳥驛站按消費者需求送貨上門的話題。
結果有網友曬出了一張短信截圖。
內容是驛站工作人員要求用戶回復已送達,證明自己已經送貨上門。為此該工作人員各種電話短信不停轟炸。
可這個快遞實際上是用戶自己取件。
懂的都懂。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因為快遞問題與菜鳥驛站發生沖突。
為此,很多用戶都選擇拒絕將快遞存放在菜鳥驛站、拒絕浪費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時間成本(雖然沒什么用)。
而造成沖突的原因,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還有一點不得不說。
那就是有人查詢物流快遞時明明已經到了菜鳥驛站,但是菜鳥那邊卻壓著不入庫、不配送,也不發短信,多數等到下午五點之后才發短信。
在這中間騰挪的時間,實際上就是他們給自己節約的配送時間,如果你自己趕時間自己去取了,還剛好給他們節約了人力成本。
根據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快遞送貨上門原本就是居民的權利,快遞員不能拒絕送貨上門的要求。
可是隨著快遞業發展至今,送貨上門卻從基本操作變成了一種“福利”。
今年4月以來,淘寶官宣推出菜鳥免費送貨上門服務,且隆重宣布自己補貼菜鳥驛站,不需要消費者出錢。
可問題是,送貨上門不是一直都有的服務嗎?從快遞行業誕生開始,送貨上門就是快遞員最基本的操作啊。
現在怎么就被吹成了“福利”呢?
尷尬的是,淘寶此舉是為了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結果菜鳥的出現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創造了不少問題。
在豆瓣上有一個叫【你們覺不覺得菜鳥驛站擠壓快遞環境,正在引發社會矛盾】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
雖然看起來我們走幾步路自己去取快遞似乎并沒有太大問題,但若是那些老人呢?腿腳不方便群體呢?亦或者搬運不了的重物呢?
快遞存放在驛站,最初原因是為了方便快遞員和簽收人。
不是為了滋生社會矛盾。
而菜鳥驛站的加盟制度,就是這許多問題的誘因之一。
如今物流行業已經成為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可謂是前景無限。
而阿里手握淘寶這么一個“大殺器”,自然免不了想要插一腳,于是便建立了菜鳥驛站。
菜鳥驛站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優勢非常大的項目,不僅可以讓快遞公司對其形成依賴,還能通過加盟制度,用最低代價的輕資產模式賺到物流產業更多的錢。
這也是阿里為什么要推出菜鳥驛站的原因。
那么菜鳥驛站這樣一個身披美好服務外衣的產物,其本質究竟如何?
菜鳥驛站的加盟模式,一般都是兩人開店,比如夫妻或朋友。
而菜鳥驛站說直白點就是一個類似于倉庫的地方,快遞員把快遞存放在這里,菜鳥驛站再從中收取管理費。
可想而知,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也就跟倉庫管理員差不多。
需要為快遞分揀、整理、貼標。
一般來說,每個菜鳥驛站每天收到的快遞數大概在700件-1000件左右。若是遇到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大促,數量會更多。
所以,人數不多的驛站工作人員,根本忙不過來。
更別提送貨上門。
這也意味著加盟商們為了控制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很難具備末端運力。也就是說我們的快遞,都是他們“抽空送”。
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要求他們按時運送你的快遞。
講一個咱們編輯部里小柴的親身經歷,他有一個上門件是早上九點多已經在配送途中,但直到當天下午五點多才顯示菜鳥入庫。
于是一個當日達的快遞,就這樣變成了次日達。
對此,小柴特意詢問了菜鳥客服。
客服表示,下午三點前的快遞當天配送,三點之后的快遞是第二天晚上十點前配送。
也就是說,菜鳥驛站為了拖延配送時間,會把當天的上門件拖到三點之后入庫,這樣就可以第二天再進行配送。
而且這樣一來很多用戶會忍不住自己去取件,便正中他們的下懷,因為驛站收了錢卻不用自己送。
在豐巢、菜鳥等“中轉站”出現之前,快遞小哥挨家挨戶送貨上門,雖然單價比現在高,但不可否認效率很低。
而菜鳥出現后,直接管理一片小區域,快遞小哥為了多賺錢就必須多派件,如果派不完就會被罰款。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當然是放驛站。
雖然單價低了,但單量卻上來了。
對快遞員而言,總體是劃算的。
而對于快遞公司來說,驛站省去了快遞員的配送時間。
同樣的快遞員,以前需要五個人,現在只需要一個人。
把快遞放在驛站的費用還是快遞員自己出的,公司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所以對快遞公司來說,也是劃算的。
至于菜鳥驛站,那更不用說了。
驛站不送貨上門,可以節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但是從快遞員那里得到的收入不會減少,而且驛站和用戶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
再加上菜鳥跟四通一達的合作關系非常牢固,所以驛站根本不怕用戶投訴。
所以最后利益受到損害的只有消費者。
明明是和以前一樣的網購,得到的服務卻是驛站員的不理不睬,短信時發時不發,能不能收到全靠運氣。
如果強制送貨上門還會得到驛站員的“黑臉警告”,鬧出矛盾雖然能夠解決配送問題,但是次次都這樣大家都心累。
在這里柴妹必須得說說,為什么菜鳥驛站那些加盟商都要想盡辦法節約成本?
事實擺在面前,為了賺錢。
可接收了大部分風險和怒火的驛站,實際上并不賺錢。
他們和快遞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快遞單價在快遞公司無休止的價格戰中越來越低。
去掉加盟成本和水電費成本,驛站又能從中賺到幾分錢呢?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自然得不到什么好的服務。
菜鳥驛站讓阿里順利進軍物流行業,在賺行業錢的同時還能收取加盟商的加盟費,硬生生靠一己之力打開創業空間。
但是快遞競爭就是業務量的競爭,為了占據市場,不少快遞公司直接打起價格戰,比如極兔。
如今我們看到的行業飽和穩定期,實際上是企業們燒錢到了疲軟期。
再這么下去,整個快遞行業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暴風雨。
現在順豐一單收入大概降低到1.2元左右,韻達大概是7~9毛,四通大概也是這個價格,極兔價格殺的最低,只有6~7毛。
快遞員的收入不斷減少,只能以量取勝,所以把快遞放入驛站成了所有快遞員的最好選擇。
只是巨頭打架,用戶遭殃。
從以前的打車補貼、到后來的團購補貼,賣菜補貼...“免費”這兩個字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幌子。
而菜鳥就這樣輕易把勞資之間的階級矛盾轉換成了消費者和驛站、快遞員之間的人民內部矛盾。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選擇送貨上門時還需要支付1元或者2元的運費...
亦或者,平臺把費用轉移給商家,最后商家再從消費者身上薅回來。
家人們,以后收快遞,就是拼運氣的時刻。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