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盛中國:淺析品牌營銷中的臨場感
隨著新經濟時代悄然到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不再僅僅是滿足剛需,而是在挑選到下單這個過程中,予以其附帶的個性化、趣味化等一系列綜合因素的關注,直到自己需求與產品達成一致。因此商家的營銷的策略也不再是單純的產品介紹、信息的發布,而是以層出不窮的營銷內容和形式,吸引消費者關注,從而誘導消費行為。營銷中的臨場感正是借助“形、聲、聞、味、觸”人之五感來達到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進而達到營銷活動的轉化目的。
臨場感是什么?
臨場感最初是由西方學者1976年提出的社會臨場論延伸而來,他們認為社會臨場感是指在利用媒體進行溝通過程中,一個人被視為“真實的人的程度及與他人聯系的感知程度”。但是隨著時間和技術的變化,其概念也在演變,同時因為研究的角度不一,所以對其定義也沒有統一的界定。營銷中的臨場感通俗來說就是給消費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它既可以是一種實物場景,也可以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虛擬形象。例如,在俄羅斯世界杯期間,許多酒吧會打造足球主題裝飾,同時在室外大屏幕直播賽事。人們雖與世界杯現場相隔千山萬水,但氣氛卻讓人似乎置身其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一起看球并開懷暢飲,拉動酒吧消費。 而在微博中“皮”出了名氣的杜蕾斯,除去產品本身功能特點,更多的是讓人聯想到它所具有的年輕、趣味形象。每次杜蕾斯更新微博,總有一大票網友會評論互動,“臨場感”讓消費者樂于與一個并不存在的“小杜”對話,使得品牌話題得到發酵傳播,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如何營造“臨場感”:以技術為依托,以內容達飽滿
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感受,空間和時間都不再是固定的,成為了流動的空間和壓縮的時間。利用高速傳播的音像信息,人們可以立刻進入到一個不同的空間,并參與其中;憑借強大的信息存儲能力,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情都能集中為同一個瞬間。在2017年淘寶造物節的黑科技直播中,將技術帶來的臨場感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技術團隊的研發,讓AR直播突破空間和設備的限制,構建實時互動的現實與虛擬相疊加的場景。在AR直播下,即使室內也能感受滴滴答答下雨的感覺,還能看到從頭頂游過的錦鯉,在關注一個商品時,與之相關的信息可以得到全部展示。更加神奇的是同樣是一塊廣告牌,在技術支持下呈現出來的信息和場景是千人千面……技術帶來的臨場感,讓消費者在購物期間全方面與產品接觸,滿足用戶的在獲得商品之外的獨特體驗。
除了互聯網大佬們在臨場感營銷中的黑科技試水,日常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商家為產品營銷在臨場感方面所做的努力。流水線一般制作咖啡的星巴克,總有現磨的咖啡豆和機器讓人相信五分鐘出品的咖啡是來自這每一顆咖啡豆的精粹;有機蔬菜的販賣柜臺,會循環播放蔬菜在農地里播種、生長的過程;刷著抖音看著滿屏的彈幕嘴角卻忍不住上揚;綜藝節目里承包絕大部分笑點的“花字”……這些操作都是在吸引用戶眼球的時候,為自己的產品“補充說明”,完善產品的信息,挖掘用戶想看到的內容,增加真實度和群體認同感,讓人在觀看中找到心理歸屬感。
互聯網的更新迭代帶動了感官體驗的升級,如何讓消費者對產品的注意力更持久、印象更深刻成為各大企業所普遍面臨的難題;由此基礎之上,營銷中的臨場感在帶動消費者情緒,取得消費者深度認可上,有著“感同身受”的優勢。在不同的營銷環境下,傳播者對于營銷臨場感的需求不盡相同,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媒介和技術,“文本化”的臨場感最常見也相對容易,而如果要打造全方位“感受力”的臨場感,則需要新新技術和物料的介入。一旦用戶體驗得到了滿足,那么營銷轉化就水到渠成了。
映盛中國(INSUN CHINA),作為最早涉足互聯網營銷的專業服務商,在互聯網互動整合營銷和移動營銷領域擁有強大實力和卓越口碑,立足于多套自主開發專利技術的互聯網營銷與網絡公關執行分析系統矩陣,為客戶提供:互聯網互動整合營銷規劃與執行,互聯網公共關系(EPR),社會化媒體營銷策略制定與實現,移動營銷策略制定與執行,互聯網輿情定制化解決方案&分析報告,以及快速實現銷售線索或品牌效應增長的各類整合營銷服務組合。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