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的愛奇藝與長視頻行業的偽命題!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柴妹,快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吧~
根據愛奇藝的年報顯示,2020年共有7721名員工。如果按照20%-40%的比例裁員,意味著愛奇藝將會裁掉1500人-3000人。
除了“不花錢”的新人之外,有人爆料稱中層被裁的比較多。
也就是說,那些司齡較長、年齡較大、薪水較高...比較值錢的員工,大多在被裁之列。
而市場、投放、渠道合作等花錢為主的部門,裁員比例都在30%以上,甚至有的被裁50%。
信息已經很明顯,愛奇藝在“省錢”。
其實愛奇藝虧錢這事兒,早就是眾所周知。
愛奇藝連續11年盈利都是負數,從2015年到2020年的六年時間里虧損高達359億,今年前三個季度也虧了44億。
由此可見,2021年肯定又是負數。
但造成這種現象,與愛奇藝自己當初的一些騷操作脫不開關系。
并且,包括愛奇藝在內、幾乎所有的長視頻平臺都面臨著一個窘境——一直燒錢卻看不到賺錢的希望。
①版權費越來越貴,平臺燒錢越來越狠;
大家都知道,演員片酬很高。
實際上這是因為影視劇的版權貴,劇組有錢支付演員們的片酬費。
十五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輕喜劇《武林外傳》初代網絡版權費才10萬,80集的片子,每集大概1250元。
三年后,諜戰劇《潛伏》、宮斗劇《美人心計》每集都賣到了一萬以上,足足漲了好幾倍。
到了2010年,大爆劇《宮》每集更是漲到了30萬元的天價。
但這還不是最瘋狂的,2011年各大視頻平臺拉開版權大戰——為了搶奪影視劇版權不斷抬高版權費。
影視劇版權從當初的幾十萬,直接翻到了幾千萬,甚至上億。
那時候很多網友吐槽,一些影視劇把劇情拉得又臭又長,愣是把原本30集就可以拍完的劇情給拉到了八十多集。
其實就是因為影視劇按單集價格賣,集數越多,就可以賣得越貴。
比如87集的《如懿傳》,就賣出了8.1億的天價。
試想一下,平臺買幾部影視劇就得上億,再加上那些殺瘋了的體育視頻、綜藝節目...
多大的家底也禁不住這么揮霍啊,可不得虧錢嘛。
可當初版權大戰已經定下了行業的基本格局,當他們想要停下來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沒辦法停止。
那么問題來了。
制作方為演員買單、平臺為制作方買單,誰為平臺買單?
請把答案打在評論區。
沒錯,當然是我們這些VIP、VVIP、VVVIP們了。
一個APP,整三套會員系統。
想看電視劇?買黃金VIP;
想用電腦端?買星鉆VIP;
想看漫畫?買FUN會員;
體育視頻更牛了,得單獨按項目買。
更絕的是,被大眾diss的超前點播,簡直就是明晃晃的鐮刀。
②短視頻平臺對大行業的沖擊;
有數據顯示,截至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行業時長占比已達19.5%;2020年9月,短視頻行業用戶滲透率為74.5%,已經超過長視頻。
以前我們看劇,如果注水過多,也就調個倍速的事兒。
但是現在,短視頻三分鐘就能看完全劇的高光時刻,誰還愿意花錢去買VIP一集集的追劇呢?
自從抖音和快手出現后,大家對長視頻的內容就更沒有耐心了,開始喜歡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就跌宕起伏的劇情。
再加上B站的高質量中視頻分流,長視頻用戶的停留時長不僅很難增長,還在不斷下滑。
本來想搞個超前點播平衡一下支出和營收,卻遭到了大眾抵制;
想聯合業內人士斥責中、短視頻的二次剪輯,給中、短視頻們戴上侵犯版權的帽子,結果自己平臺的侵權事件又時而發生......
最近這幾年,各家互聯網平臺都在拼了命的搶流量。
誰能獲得更多的用戶時間,誰就能在硝煙四起的互聯網戰場上存活更久。
可惜的是,長視頻平臺們已經陷入了惡劣的怪圈。
③廣告營收減少,與會員相悖;
無論是愛奇藝,還是其他長視頻平臺,最主要的營收都是來自會員和廣告。
但是咱們前面提到過,因為短視頻的分流,長視頻平臺的會員數已經很難繼續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寄希望于廣告業務。
可根據數據顯示,2017-2020年,愛奇藝的廣告營收分別為82億元、93億元、83億元、68億元。
可以發現,愛奇藝廣告營收每年都在減少。
一方面是短視頻分流的后遺癥。
用戶流向短視頻,廣告主們自然也會跟著用戶走。
另一方面,就是吃力不討好。
用戶為什么在平臺上開會員?除了很多劇只能會員才能觀看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看廣告。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悖論,平臺投放廣告賺廣告錢,但會員花錢開VIP就會關閉廣告。
平臺應該要廣告、還是要會員?
當然了,我們現在即使開通VIP,還是會有一部分廣告出現。
而這些廣告,能不能產生效益還不一定,可是被用戶嫌棄卻是基操。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多少廣告主愿意花錢吃力不討好呢?
面對短視頻的崛起,愛奇藝也曾想過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0年,愛奇藝開啟了“長+短”的戰略布局,上線了自己的短視頻產品隨刻APP,試圖將流量與用戶搶回來。
可短視頻平臺的市場集中度太高了。
抖音和快手兩座大山就占了整個市場的一半,而前五名短視平臺的日活躍用戶占比超過80%。
導致愛奇藝這些年來推出的“晃唄”、“姜餅”、“納逗”、“錦視”和“隨刻”等所有短視頻平臺,全都沒有出圈。
一邊營收虧損、一邊流量流失...
選擇裁員減負,其實是很正常的決定。
愛奇藝能否通過裁員順利過冬目前尚未可知,但是像這樣面臨困境的長視頻平臺決不止愛奇藝一個。
如果這些困在流量沼澤中的平臺們不能跟上時代,屆時又該如何“求生”呢?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