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誰能說的清
詳解洞察(一)
洞察到底是什么?廣告里為什么一定要有洞察?什么叫這個洞察好強?智威湯遜說洞察不是簡單的觀察,奧美卻沒這么說,甚至有些洞察看起來就是觀察。到底誰是對的?大數據是不是洞察?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始一個新內容的研究:
洞察到底是什么? “洞察”是個外來詞匯,是由“insight”翻譯而來。這個詞由“in”和“sight”兩個詞組成,其實是說,事物內在的邏輯、表象背后的本質、行為背后的動機、消費背后的需求。
簡單說就是需求,但是是對什么的需求,我們常說這個廣告太有洞察了,這句話非常模糊,是廣告里的什么太有洞察了。
消費者會被廣告吸引的四大洞察來源:
消費者需要廣告里的產品
—— 產品自帶強需求
比如蘋果的產品,早期蘋果的廣告是不需要廣告創意的,只要清楚的呈現產品,直白傳達信息就已經足夠了,這種情況廣告創意發揮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消費者需要廣告里的價值觀
—— 價值觀得到巨大認同
當產品趨同或功能也沒什么好說的,在策略端就需要制造大家認同的價值觀求得共鳴,比如牛仔褲的廣告、普通飲料的廣告、啤酒的廣告等等。
消費者需要廣告里的信息
—— 信息本身就是需求
比如促銷信息、比如活動地址、比如銷量領先等等。
消費者需要這個廣告的創意—— 娛樂性極強,成為社交素材廣告創意讓消費者過目不忘,滿足了消費者獵奇心,消費者會深深的記住廣告本身,但常常會忽略廣告主是誰,這一類廣告是大多數創意人最愛做的。
廣告里的洞察從心理維度分為兩種:
1.顯性洞察即是顯而易見的需求,比如對外觀、品質、便宜、舒適的需求。2.隱性洞察不會與外人說起,甚至自己都無法察覺到的行為動機,需要廣告人分析后才能得出。

廣告里的洞察從人的維度分為三層:

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人的所有心理活動當然與社會、集體、個人相關,所以所有的洞察都是從個體出發走向更大的集體,人心理上的矛盾、問題也是和這幾個維度發生矛盾產生關系的,當你和更大的維度發生沖突的時候,洞察就會非常的強,比如女權、比如同性戀、比如人生的意義等,這些問題都是和小小的個體和社會維度產生的矛盾,當這樣的洞察落在廣告上時爆發出的力量就是驚人的。

在這里我們每個維度舉了三個例子,每個維度都是從不同的創作作品出發的,如果想做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一定是社會維度的,比如《后浪》,群體洞察也會產出非常有力量的作品,就是利用一個群體,或者一個群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共鳴符號去創作,比如《十年前你用的諾基亞手機》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微洞察是近兩年產生的,這個部分,我們在廣告門的課程里有詳細的解答。
以上三種不同維度的洞察分法,在廣告中邏輯關系是這樣的:

廣告里為什么一定要有洞察?
所有廣告的目的都是為了傳達信息,而能夠成功傳達信息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吸引注意力,而能夠吸引注意力的唯一方法就是讓你的廣告有洞察,上面有談到廣告會吸引消費者的四大洞察來源,我們在廣告當中必具其一,而且必須要強,那在這部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注意力經濟”,這部分的內容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詳解。什么叫強洞察?
廣告圈的每個同學應該都用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提過案。但馬老師的理論指導過我們產出過具體的創意嗎?馬斯洛需求層級是全人類的基礎需求,因為維度過大所以是無法指導我們產出具體創意的,在廣告中的洞察或者創作作品中的洞察必須是很具體的,只有把這些大的需求不斷的往下落到非常具體的需求上,才有可能指導大家產出具體的深入人心的創意。
在這里獻上一份可以指導大家產出具體創意的需求強度表:

這張表已經能指導大家產出一些具體的創意了,但如果你想更加動人,還是需要靠自己不斷的體會生活體會人性,還可以在這些類別下面繼續深挖洞察。
洞察來自仔細觀察認識自我,了解人性熱愛生活,敏銳洞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