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務云”到“工業互聯網”,浪潮云為何能沖擊全球云巨頭TOP5
“云計算+大數據”正替代“鼠標+水泥”成為方興未艾的新經濟主角,互聯網正開啟新一輪升維,中美兩國頭部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擁抱“ABCD”戰略(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云服務、大數據)一支或多支,誰能洞悉先機后并更有實力提前籌劃、搭建好基礎設施,誰就有可能成為“智能時代”的王者。
我們正處在一個從“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新IT”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的過渡關口,在inspur World 2018大會上,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主題演講中振聾發聵的觸及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宏觀命題。經過互聯網行業二十多年飛速推進以及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蓬勃演進,“信息化”已經深入到個人生活和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在“智能化”的躍遷之中,肯定會有很多公司在數字化轉型大趨勢無所適從、落伍甚至掉隊,尤其各個傳統產業中很多實體公司在企業信息化、業務互聯網化方面尚未進行徹底,又將迎接“云化”與“AI化”洗禮。
顯然,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只能善假于物、借助外在平臺輸送的“內力”和“招式”,才能最快實現換道超車,這就是“云+數”時代“賦能”要義,問題是誰能擔任云數時代的真正“賦能者”?
一、“云數”驅動的新IT時代,需要有不一樣的云服務平臺
所謂“云化”,筆者的理解是,數據存儲不再是固態的硬件或者服務器上,而是放在大型互聯網巨頭開發的“公有云”之上,或者有企業想要在公有云上買下“云島”獨自使用或存儲機密信息就是“私有云”;而既有使用開放注冊的公有云,又有獨立私有云的就是“混合云”。
如今的企業“云化”之所以是剛需和常態,是由于一方面是由于只有數據線上化存儲、調動才能多終端共享和“互操作”,如果沒有“上云”,更多的數據就像是沉睡的礦產,而沒有被提煉加工成為可用的產品,所以沒有云服務就沒有所謂的“在線”大數據;另一方面,有了海量的大數據還需要把數據結構化、確立好算法模型進行分析,并且算法速度越快、算力越強,對大數據的開發就越釋放,以前老祖宗說的“算數”不分家,如今,“算”就是云計算、“數”就是大數據。
目前全球公有云市場主要玩家有Amazon的AWS,Microsoft的Azure,國內公有云有阿里云、浪潮云、騰訊云等巨頭,還有第二梯隊的電信云、金山云等。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Q1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整體規模達652.62億元,同比增長87%,環比增長26%;其中,2018年第一季度浪潮云IaaS市場整體規模增速位居前10家廠商首位。
云服務市場的份額主要是指管理大數據量級、企業和機構數量等等,“浪潮云”之所以有如此高增速的成績,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國內大多數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均來自浪潮,作為國內最大云服務器儲存提供商之一,“浪潮云”在拓展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上的確擁有存量優勢。
其次,浪潮云本身除了為互聯網公司提供底層基礎設施以外,還是國內“政務云”市場領導者(“政務云”這個詞就是浪潮率先提出的),浪潮還運營著國內多個省市的政府數據,由“保姆”升格為運營政務大數據的“管家”。相對于其他只做to C消費者大數據、to B類企業大數據托管的公司來說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因為有價值的數據80%在組織(企業)數據,而組織數據中80%的價值在政府數據,在打通to C、to B與to G大數據方面,浪潮云擁有更為全的鏈路和數據版圖。
再次、浪潮云在初步完成政務云市場“跑馬圈地”之后,開始切入到企業云服務市場,具備政府權威背書的勢能并且還擁有從事30多年從事云ERP服務的經驗,在深刻理解業務方面,能在“咨詢—設計—測試—部署和優化—交付”的IT云化方法與步驟更為專業,幫助企業快速通過SaaS實現業務數據化。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浪潮云董事長袁誼生把浪潮云總結為“可信賴的、專業的、生態化的云”,可以說這是浪潮云賦能企業“云戰略”轉型的“三張王牌”;并且為企業打造集成IaaS/PaaS/SaaS整體云解決方案落地方面,我們也能看到一系列組合招數推出。
二、“工業互聯網”開源化操作系統,重擔誰來挑?
如果以to C互聯網來看,移動互聯網走向了下半場,BAT要想保持財務數據增長,必須不斷在二級市場上收購更多創業公司甚至投資獨角獸。而從to B市場上看,企業云服務中的SaaS(軟件即服務)從2016年以來就是資本看中的萬億級賽道。
袁誼生認為,互聯網公司在to C領域的數據在云服務上是“消費互聯網”,浪潮云在政府大數據管理與運營市場屬于“政務云”,而對企業提供云服務平臺支撐和開源化數據支持則是“工業互聯網”的范疇?!靶翴T”時代真正的藍海市場是工業互聯網,因此浪潮云下一步業務重點就是為無數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公司做好市場啟蒙、準備好工作接口、鋪設好開源化的操作平臺,類似工業互聯網版本的Windows或者Android,企業在其業務流程之中需要什么樣的工具就能夠在操作系統中完成,需要引入什么樣的大數據就能夠從云端調取,所以工業互聯網OS一定誕生在云服務巨頭之中。
要擔任起國內“工業互聯網OS”絕非易事,袁誼生認為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
1.搭建起PaaS平臺需要涵蓋彈性運行環境以及應用服務、軟件開發服務、數據庫服務、大數據服務和物聯網服務,才能幫助用戶實現基礎設施云化、應用架構現代化和開發流程敏捷化。
2.必須擁有各個垂直行業系統解決方案,不是向企業客戶推銷購買系統,而是幫助他們在線上就解決研發體系和銷售體系,提升其業務效率,浪潮云將聚集企業云市場方方面面的應用提供商以及運營商。
3.越是大公司在數據安全保護上安全級別越高,企業云服務市場頭部效益也會愈發明顯,未來全球TOP5企業云服務巨頭一定會誕生在中美兩個互聯網最繁榮的國家,而國外云服務巨頭如AWS、Azure等由于部分原因市場份額很難拓展,剩下的競爭將在第一梯隊中展開。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把大數據視為“鎮廠之寶”并通過大數據為用戶精準畫像的方式來實現盈利不同,浪潮云則是致力于打通數據壁壘讓數據在流通之中產生價值,讓人人生產數據并讓人人受惠于數據;浪潮云不僅把自己的云和數據提供給合作伙伴使用,并搭建起了“云中心生態、云服務生態、政府數據生態、愛城市網生態、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生態、云ERP應用市場生態”于一體的大數據“新生態”,這為工業互聯網開源OS締造了前提。
當然,打造面向360行的企業服務通用的云服務平臺和云服務、大數據運營商還是具有相當的難度。筆者公眾號“靠譜的阿星”在8月28日至30日前往成都市參觀了“云數賦能 智慧未來”inspur world2018峰會,大會上聚集5000+政企代表、生態合作伙伴,在4000平的展會區擁有智慧零售、智慧財務、智慧稅務、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家居等16個展區,共演示了超220個細分行業落地接近方案,并且在每一個領域中具有相當細致的流程圖和數據化改造方案,可以說是這是浪潮集團30多年企業服務的經驗結晶,也是大數據開源化成果集體亮相,大有明月生于浪潮云海之勢,這些相對完善、可操作落地成功案例和數據化方法論為開源化PaaS平臺筑建了基礎。
袁誼生舉個例子,開源化的PaaS平臺相對于以往企業單獨搭建服務器相比就好像市政的管道天然氣與各家的煤氣罐一樣,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革,通用型OS必然會淘汰各自為政數據運維模式。此次大會上,由浪潮云牽頭成立的“中國開源工業互聯網PaaS聯盟”宣布正式啟動,致力于打通工業PaaS價值鏈、推動聯盟實現微服務化、開源化和社區化,并通過浪潮云構建起開源化PaaS平臺,實際上是為企業裝上云服務和大數據時代的“企業智慧大腦”。
三、浪潮云計劃獨立IPO,步步為營躋身全球頂尖公有云巨頭
8月29日,孫丕恕董事長在“云數賦能、智慧未來”主題演講中釋放了浪潮云將盡快啟動IPO的重磅消息。目前浪潮云已經完成二次融資,浪潮集團旗下已擁有多家上市公司,計劃要上市的“浪潮云”在政務云市場上樹大根深,而切入到企業云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巨大藍海市場更是讓投資人和合作伙伴興奮不已,可以說,這是浪潮集團要為轉型成為“云+數”新型互聯網企業立下的新“里程碑”。
袁誼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浪潮云從浪潮集團母體中孵化,帶有浪潮企業服務的先天優勢,并在新IT時代幫助更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時會具有更多的“互聯網思維”的稟賦。
能體現浪潮云“互聯網思維”特色就是浪潮云在峰會上發布的“云梯計劃”,浪潮云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0億,到2020年合作伙伴規模達15000+,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和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云還計劃投入斥巨資從“Enhance(提升)、Enable(賦能)、Enlarge(擴展)”的“3E合力”來幫助企業合作伙伴搭建更開放共贏的“云生態”。
筆者認為浪潮云成功上市和沖擊全球云服務市場前五兩大目標均不難實現,后者沖擊的不只是排名,而是要在全球市場份額和營收規模與巨頭一較高下。
首先,浪潮云在云計算市場的領導者地位和構建“數字中國”戰略的獨特優勢具備上市條件,并依托中國最多的人口數據、企業數據市場,這是“地利”。
其次,A股為了吸引國內超級獨角獸在對企業盈利條件上有所放寬,掌握有巨大大數據資產的公司優先上市,A股目前與港股和美股競爭,這一利好下今年上市的獨角獸公司有很多,這是“天時”。
第三、在工業互聯網PaaS平臺及開源化企業云服務操作系統搭建上商業價值不可估量,尤其是浪潮云已經涵蓋9大行業、7大領域,生態合作伙伴中有政府、央視、國企、民營企業、互聯網公司、大數據創客等,這是“人和”。
結語:
在云服務和大數據作為雙輪驅動的新IT 時代,需要有新鏈接、新生態、新運營商格局的平臺級公司替傳統產業和企業賦能;互聯網公司目標是“數字人”,浪潮集團幫助政府形成“數字政府”,而同時耕耘企業市場和政府市場的浪潮云在大數據流通上擁有更大籌碼,接下來工業互聯網開源PaaS平臺就是完成“數字中國”中最后壁壘——帶出無數的數字企業一起把握“云數時代”紅利。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