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教父”汪潮涌的兩級人生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柴妹,快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吧~
百度、搜狐等一個個成功投資案例讓汪潮涌聲名鵲起;36只基金、累計認繳規模161.25億元、在管實繳規模112.01億元成為信中利的累累戰績。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如今卻落得失聯境地。
網絡上瘋傳,汪潮涌因“涉嫌職務侵占”被北京朝陽警方刑事拘留。
真相如何我們尚不能確定,但失聯已久的汪潮涌,從開掛般的人生一步步走到今天,卻讓人無比唏噓。
汪潮涌的前半生,簡直就是光環籠罩。
自出生起,父母便為他取名為“王超涌”,后來有一位算命先生斷言:“這孩子五行缺水”,于是,“王超涌”便變成了“汪潮涌”。
1980年,15歲的汪潮涌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成為該校當時年齡最小的學生。彼時同學們對他的評價一致是“學習能力超強,一看就會”。
自此,汪潮涌便一路頂著神童名號。
考入清華、留學美國、MBA畢業、闖蕩華爾街......
而真正讓這位從大別山中走出來的神童聲名鵲起的一件事,發生在1993年初。
那時他發表了一篇名為《企業破產概率與債信變化》的經濟學論文,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還被《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廣泛引用。
他在文中列出的債券信用評級,被國內外金融機構沿用至今。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汪潮涌不是那種徒有虛名的人,他能夠成為風投教父,也并不是沽名釣譽。
當然,神童的創業之路,也沒有那么一帆風順。
金融行業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汪潮涌也有著開掛般的人生經歷和頭腦,但歸根結底,這一行最重要的是資源和人脈。
對于寒門出身的汪潮涌來說,這是一個致命bug。
1997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前身)成為我國第一家同時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的大型國有企業。
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資本局中,高盛與新成立的中金公司聯手,越過公認的投行龍頭摩根斯坦利拿下其上市承銷業務。
身為大摩亞洲副總裁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的汪潮涌,在這種拼資源和人脈的場合里,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這讓大摩管理者開始重新審視汪潮涌的能力。
1998年,汪潮涌離開大摩,加入籌備中的國家開發銀行投行部門擔任高級顧問,但沒過多久,這個籌備中的部門就胎死腹中,汪潮涌的轉型之路也宣告失敗。
或許是命運、或許是無奈,汪潮涌最后沒有做執行者、也沒有做管理者,而是做了創造者——創辦了信中利。
當時信中利的優勢非常明顯。
它利用汪潮涌在國內“華工大+清華”的學霸人設,以及在華爾街“從銀行、投行到評級機構全程熟悉”的專業背景,專門推介國內新興的民營高科技公司赴美上市。
除此之外,信中利還投資了北大青鳥、瑞星科技、搜狐、百度等知名企業。
正是這些案例,奠定了汪潮涌風投教父的位置。
更厲害的是,信中利的LP中有一部分來自歐洲財富家族。
汪潮涌曾將此事作為信中利的輝煌戰績:“信中利除了自有資金以外,還管理著歐洲一些財富家族的資金,比如保時捷家族、信達電梯家族、瑞海姆銀行和瑞士礦業集團等。這些財富家族習慣于對自己的財富做配比,一般會把一部分資金交給VC的經紀人管理,一部分交給PE的經紀人管理,還有一部分投放到像共同基金、二級市場和對沖基金這樣的領域中。”
或許有人并不了解這些,實際上,在風險投資領域,拿機構的錢可比財富家族的錢要簡單多了。
那些財富家族對這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正因如此,當他們愿意把錢交給一個成立時間不久的中國公司管理時,很多人都被驚掉了下巴。
據汪潮涌的解釋,他們是看中了汪潮涌在華爾街12年的從業經驗和出色表現,以及汪潮涌自己也出錢投資,所以風險共擔。
從1987年初涉投資圈來算,汪潮涌已經在這個領域沉浮了超過30年。
如果不出意外,汪潮涌會在暮年變成一個作家。
可世事總是如此變化莫測。
隨著互聯網經濟概念的普及與平臺經濟崛起給互聯網生態造成的極大沖擊,信中利的競爭優勢被不斷削弱。
以前常見的成長型上市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少,如今動輒就是百億、千億的頭部互聯企業。
這個市場,早已變成資本家的游樂園。
他們不需要汪潮涌這種經驗與理論知識滿分的大佬,只需要支持長期燒錢的資本以及背后各種人脈渠道與政策支持。
很不巧,這恰恰是汪潮涌的弱勢。
而接下來一次收購,成了汪潮涌最大的坎。
2016年,汪潮涌以16.5億元現金控股收購惠程科技11.1%的股份,溢價高達113.7%。
在這16.5億元中,有12億是信中利募集到的資金,另外3.5億則是信中利向北京恒宇天澤投資以12%的年化利率拆借而來。
這意味著,汪潮涌收購惠程科技的大部分資金,全都是信中利以高杠桿借貸得來的,如此一來,公司的資金壓力會變得很大。
巧合的是,那段時間中國證監會修改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增加了“借殼上市”的觸發條件。
因此,汪潮涌不惜以高杠桿借貸孤注一擲得來的“借殼上市機會”,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沒有上市,但錢還是得還的。
可盡管面臨如此嚴重的資金壓力,汪潮涌還是不甘心,又以高杠桿的方式借了17.8億元收購游戲公司哆可夢。
起初哆可夢的確為惠程科技帶來過不少利潤,可是在2018年游戲行業監管加碼后,哆可夢連帶著惠程科技全都陷入低谷,出現持續虧損。
高溢價買來的公司不能借殼上市、也不能賺錢;而信中利一邊面臨負債壓力、一邊又不斷喪失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在最近三年里,信中利重點投資的項目中只有兩家成功上市,在已有項目方面,2020年轉讓惠程科技的交易中信中利直接投資損失就高達四千萬。
這樣的投資成績簡直就是自砸招牌。
而且這兩年來,關于信中利的負面信息和司法訴訟非常多,其中有一個案件是信中利將基金持有的股票擅自質押,用于融資增信。直到即將解禁時,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才發現這筆無法操作的股票價值超過1億。
在風投圈子里,信中利這種操作可以說是徹底打破了合伙人對信中利的信任。不說其他,單憑這個操作,以后誰還敢把自己的資金交給信中利?
如今汪潮涌失聯,很大概率就是網傳的那樣被刑事拘留。
暫且不提汪潮涌手中掌管的上百億資金何去何從,就算是汪潮涌又回來了,這個曾經的“風投教父”也很難像從前那樣風光了。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