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 一年內營收從1億到5億,酵色用做時尚的方式重做彩妝
作者 | Siete
編輯 | 刀姐doris
彩妝市場廝殺激烈,品牌越來越多,生命周期卻越來越短。
對于新品牌來說,尤其在創(chuàng)立初期,多半需要一些“不計成本”的投入,才能在人均全渠道投放和飽和式營銷的市場中,占領住消費者心智的一席之地;而一旦一鳴不能驚人,則極容易在流水般的市場中被快速淘汰。
不過,刀法研究所卻留意到一個有些特殊的彩妝品牌,不僅在成立一年就完成了 GMV 過億的目標,還在頭年就達成了盈虧平衡;成立兩年,品牌已經邁入 5 億 GMV 俱樂部,并且呈現(xiàn)良性發(fā)展的勢頭。
這是創(chuàng)立于 2019 年年底的彩妝品牌酵色。不可忽視的是,它其實是個從“基因”上來說就很優(yōu)秀的小孩——酵色所屬的橘宜集團,早在 2017 年就孵化了橘朵,后者最出圈的單色眼影總銷量超過 1300 萬件,單色腮紅 2019-2021 三年淘內銷量第一,高光、眼影等產品也均位于淘內 TOP3。
酵色如何得以在翻滾的彩妝紅海中脫穎而出?連續(xù)成功孵化兩個彩妝品牌的背后,橘宜集團有方法論嗎?前段時間,我們采訪到橘宜合伙人 & 酵色 CEO 劉晛,及酵色的兩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胡歡、于小淳,他們向我們分享了酵色是如何在競爭加劇的彩妝市場中快速發(fā)展的,以及酵色在橘宜集團的多品牌戰(zhàn)略中承擔了什么樣的角色。
01
實用之上還有浪漫與時尚
酵色抓住彩妝的“造夢”本質
僅僅 5 年前,國人的梳妝臺還幾乎由海外品牌壟斷。而在 2017 年前后,隨著完美日記、花西子等一眾國貨彩妝品牌踩住國潮風口順勢進擊,國貨彩妝站上消費潮頭。不過,在這一階段,彩妝大多還作為“產品”而存在,更多的國內品牌主打性價比,憑借高頻次的上新與階段性的爆品,讓消費者用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到與國外大牌同樣、甚至更好的使用價值。
但消費者在不斷進化,尤其是在最近一兩年,消費升級讓人們對美的追求也升級。新一代消費者最大的特點是不迷信大牌,更具自我意識。對他們來說,彩妝除了提供使用價值,還需要提供精神價值,除了要能讓自己外表變美,還需要和自己審美及情緒共振。此時,國貨彩妝不僅需要解決底層的實用性以及高性價比的問題,還需要承載消費者們更多個性化的期待。這一點,也讓彩妝開始具備了一些時尚行業(yè)的意味——比起賣貨,彩妝品牌更需要的是造夢。
觀察到這些變化,酵色以此切入,開始建立起明確的標簽和審美傾向,用做時尚的方法做彩妝。
時尚離不開眼緣,品牌的“第一眼氣質”非常重要,在整體風格的定調與產品主題的探索上,酵色就定下了“設計師彩妝”的大基調。
首先,在品牌定位上,酵色避開了日韓系彩妝見長的甜美風、歐美系彩妝見長的極簡風, 也沒有選擇與亞洲個性相差較大的哥特風,而是在國內女性的群體特性變化中,發(fā)掘到“自由獨立”這個新趨勢,進而定位到國內彩妝市場的空缺風格——“摩登現(xiàn)代、獨立自由、浪漫時髦”,既不盲目追求可愛、也不盲目追求潮酷,而是趕上現(xiàn)代的流行趨勢,還能比趨勢稍微“多一點”。
而在產品主題上,酵色也有些跨界做設計的意味。它找到的是“原生材質”與“時代風格”兩個不易過季的關鍵詞,圍繞這兩個關鍵詞,探索不同材質、不同形式與彩妝結合的化學反應。例如,在最初的產品系列中,酵色就做了琥珀、貝殼、絲綢等主題,而最近的一期新品主題“浮金若夢”則是主打 Vintage,復刻三大 90 年代經典的時妝趨勢
酵色每次的產品上新,也沿襲了時尚品牌的風格。
時尚品牌每季末都會舉辦例行新品發(fā)布大秀,酵色以此為靈感,每間隔 2-3 個月,便推出品牌的新系列,每個系列包含一個特定的主題,將具備類似視覺風格的不同產品以套裝的形式推出。以“夏禪”禮盒為例,套裝內包含口紅、高光、腮紅、眼線液筆四種產品,均采用了具備透明感、果凍質地的杏色包裝,再用綠色的半透明外盒整體收納,既契合夏日主題,又提升了整體質感。
當然,為了保持品牌的統(tǒng)一性,酵色在不同的每季產品之間始終留有一個統(tǒng)一的品牌錨點。以口紅為例,無論是 2021 年 6 月推出的“浮波”系列、 8 月推出的“夏禪”系列,還是此后的 Vintage 系列,外殼的模具都是通用的,均使用了品牌招牌的水波狀的異形外殼,留住視覺風格的底線。
酵色口紅系列
時尚的方式還表現(xiàn)在推廣上。像時尚品牌一樣,酵色的推廣是品牌驅動的,通過連續(xù)的、有體系的內容,重在傳遞品牌整體的調性,而非強烈的購買導向。
具體而言,酵色在品牌發(fā)展初期沒有選擇線下活動、代言人這類高舉高打的方式,也不投放與品牌無關的夸張的劇情短視頻,而是從年輕彩妝用戶的興趣點出發(fā)進行內容創(chuàng)作。一方面,以酵色產品的美感、模特妝造的氛圍感為基調,打造品牌 TVC;另一方面,在小紅書、抖音等內容種草型渠道找到與品牌調性合適的、核心的美妝垂類的達人,針對產品特色做講解,這類達人的受眾往往是彩妝的重度使用者,也是酵色的目標受眾。
酵色小紅書KOL
無論什么東西一旦沾上“時尚”,總給大眾一種前衛(wèi)先鋒、屢屢破界的感覺。然而,看似有許多探索性質的嘗試,但酵色在品牌創(chuàng)立初期就規(guī)劃好了“兩個邊界”。
第一是品牌的邊界。即最終的產品體系中,風格款只能占到兩成,而 80% 的產品則需要保證實用性,以滿足中度彩妝用戶的功能性為第一需求。酵色也基于這個邊界,針對產品痛點做出升級。比如,2021 年“鏡面感”的唇部妝效非常流行,這種妝效原本只能在唇釉中實現(xiàn),但唇釉品類存在粘膩、染唇的缺點。酵色通過配方調整,突破性地在口紅產品上達成了鏡面光澤感的妝效,同時規(guī)避了染唇問題。
第二是財務的邊界。作為一個在紅海中誕生的品牌,酵色沒有采用以虧損換增長的打法,而是通過品牌驅動的營銷方向、輕巧的營銷方式,將營銷費比一直維持在健康的水平,為品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埋下了種子。
02
爆品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但只有“組織”能讓品牌穿越周期
美妝個護行業(yè)中,彩妝是公認的“最難做的”,因為它是周期最短、變化最快的。一個產品想要從“萬變”之中突圍,離不開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時間要巧、渠道要對、用人要準。
在酵色發(fā)展的最早期,就依靠這三點,打造出了品牌的第一個爆款“琥珀”。
酵色琥珀系列產品
在彩妝市場上,做得巧基本等于做得早。
2020 年底,正是唇釉這一品類起勢的風口,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已經初步被教育,很多品牌趁勢推出秋冬唇釉新品。不過,唇部彩妝產品的色號,從來都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當時酵色的團隊就發(fā)現(xiàn),市面上還缺一只符合自己心意的“琥珀色”。從發(fā)現(xiàn)色號的空白、到將自然靈感融入彩妝風格、到最早將環(huán)繞式 3D 印刷工藝應用到了包裝上,種種微創(chuàng)新疊加,給了琥珀唇釉由內到外的起跑優(yōu)勢。
而讓琥珀沖出突圍的助推器,是意料之外一次熱搜。
琥珀系列推出后,酵色以產品為核心,特別放大獨家的核心特色“琥珀元素”,進行一系列推廣宣發(fā)。當時正值秋冬季節(jié),在時尚達人集中的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酵色以琥珀妝容為起點, 挖掘了包括整體服裝、細節(jié)配飾、甚至日落燈的氛圍營造在內的各種展示方式,將每個時尚細節(jié)都與“琥珀元素”相關聯(lián)。這之后的某天,“琥珀秋冬妝”登上熱搜,帶來了一批公域的流量。
看似意外的熱搜,實際上是因為酵色選擇了適配渠道的內容風格。在微博、小紅書這樣偏重內容的社交平臺上,酵色根據(jù)產品特性,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留有討論空間的內容,為產品添上社交屬性,助力它更出圈。
琥珀背后的團隊,用人之準則貫穿在全流程中。比如,在產品開發(fā)時,關于色號的創(chuàng)意,就由產品開發(fā)團隊的成員提出,而她本身就是一位美妝博主,對當下的流行元素了如指掌;在推廣時,酵色也找到了合適的 KOL,除了美妝博主之外,酵色甚至找到了美甲博主,做了琥珀色的美甲,將產品的核心元素放大到極致。
酵色小紅書美甲博主
就這樣,截至 2021 年底,琥珀系列唇釉在全渠道銷售量已超過 220 萬支,在停止推廣后半年,該系列還有 70% 左右的免費流量,而且“酵色琥珀”的整體搜索量甚至高于“酵色唇釉”本身,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款爆品。復用這樣的方法,酵色后續(xù)推出了貝殼唇釉、水波口紅等多個月銷 10w+ 的產品,把爆品做成了一門可以復刻的生意。
如此,在逐步開拓了遮瑕、卸妝油等新產品線后,酵色在用戶畫像中發(fā)現(xiàn),在單品類中已經出現(xiàn)了和推新周期匹配的回購周期,也就是說,品牌已經積累到一批忠誠用戶。
但趨勢之風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一直走在時尚前沿。用時尚的思路做彩妝風險并不低,最簡單來說,品類分得再細,品類空間也是有限的,微創(chuàng)新之路總會遇到瓶頸,而單一的產品、單一的設計,都會在潮流變動中失去競爭力。一個品牌想要穿越周期,最重要的是有強大的、持續(xù)升級迭代的組織,以及組織背后的復合型團隊。
彩妝產業(yè)完整的鏈路中,包含了在品類策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布局、理解并呈現(xiàn)時尚流行元素、定制化地開發(fā)產品、配合品牌調性做后續(xù)傳播等等。因此,能夠穿越周期的組織,既要吸引在策略和商業(yè)方面最優(yōu)秀的專才,也需要吸引在時尚創(chuàng)意和美學方面的專才,更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讓各類型的人才自由發(fā)揮、高效創(chuàng)作的空間。
在酵色的團隊中,有畢業(yè)于國內頂尖院校、出身大廠的行業(yè)專業(yè)人員,負責產品各個迭代過程中的品類洞察、消費者調研等;有一批本身就是美妝博主的產品開發(fā)人員,在工作之余,始終保持著對時尚流行元素的嗅覺,近期的 Vintage 主題就誕生于他們的日常討論之中;有 in-house 的設計團隊,將異形和波紋融入設計中,全程參與手稿、三維圖、效果圖、私模開模等流程,用市面上獨一無二的設計保證了產品的競爭力。
酵色卸妝油 3D 模型及實物圖
而將這些不同背景的專才融合,需要極強的組織管理能力。酵色的管理團隊中,CEO 劉晛、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胡歡和于小淳,都是出身國際化品牌集團的專業(yè)人才。他們一方面受過大公司完整的體系、規(guī)范的流程的培訓,對于管理有系統(tǒng)化的認知。而跳出大廠的他們,身上又帶著一些屬于創(chuàng)業(yè)者的“反叛”氣質,愿意擁抱多樣性。就像劉晛向刀法研究所分享的——想要做出好的品牌,就需要努力招攬多元化背景的頂尖人才,讓理性的專家和感性的創(chuàng)作者共同在產品和品牌營銷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
這就是酵色的思路:放大這個時代中創(chuàng)新者們的創(chuàng)造力,并堅持在一個審美體系中發(fā)現(xiàn)趨勢、跟隨趨勢、定義趨勢,就有可能持續(xù)做出更好的產品和品牌。
03
酵色背后的橘宜
正在探路多品牌美妝集團
作為一個相當年輕的品牌,酵色至今成立剛剛滿兩年。
在品牌的第一年,很多東西都帶著“嘗試”的性質,酵色在嘗試中跑通了初步的生意模式,在清晰的財務邊界下,首年就達成了盈虧平衡,繼而進入到更系統(tǒng)性的品牌化階段。面對高達 90% 的女性受眾,酵色將自己定義成一個更偏向女性主義的品牌。與強調甜美風格的姐妹品牌橘朵不同,酵色面對的是消費力更高的都市白領,整體風格更真實自由,強調美且實用。
橘宜集團旗下品牌
讓酵色完成這樣的成績,除了品牌內部的團隊努力、組織構架之外,更不能忽視的是背后的橘宜集團為它提供的支撐。
“多品牌戰(zhàn)略”貫穿橘宜集團發(fā)展的始終,因而,搭建一個能夠服務多品牌的中臺體系,也從集團創(chuàng)建之初就提上議程。在過去的幾年中,橘宜集團已經構建出包括 IT 體系、數(shù)據(jù)分析體系、質量把控體系、供應鏈體系等在內的中臺體系,成為了酵色背后支撐體系的著力點。
定制化、透明化、高效率是橘宜中臺體系的幾大突出特點。
以 IT 系統(tǒng)為例,在橘宜之前,市面上美妝公司所使用的 IT 系統(tǒng),大多是基于傳統(tǒng)線下零售系統(tǒng)改造,在舊有的功能上不斷“打補丁”升級而來,不僅難以應對國內彩妝市場 SKU 多、渠道多、節(jié)奏快、單量集中爆發(fā)且峰值高的特點,而且舊功能和新增功能之間存在割裂,使用起來有諸多限制。所以,橘宜針對本土市場的實際情況,全盤規(guī)劃后,重新定制了整套 IT 前后端系統(tǒng),覆蓋范圍更全面,靈活度也更高,可以支撐未來更多品牌之間的持續(xù)發(fā)展。
高顆粒度的數(shù)據(jù)分析由財務部門協(xié)助保證,讓集團管理者能看到不同品牌之間每個渠道、甚至每個終端的數(shù)據(jù),從而基于數(shù)據(jù)和事實來做商業(yè)判斷,也能在幾個小時內,對失常的數(shù)據(jù)所反應出來的業(yè)務問題進行溝通解決。
在普遍代工的彩妝行業(yè),建立自有的質量標準體系相當于找到品牌的“守門人”。橘宜集團的質量部門從供應商選擇、到產品設計、小試、中試、大生產驗證等,到最后質檢驗收,都有一套自有的執(zhí)行標準,而并非依附于代工廠的質量標準。不僅如此,還會對供應商提供輔導,確保其能夠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
多 SKU 是對供應鏈系統(tǒng)的挑戰(zhàn),而集團的供應鏈能做到快速翻單、周周預測、及時調配,團隊成員也都具備全鏈路的知識儲備,從而進行高精準度的庫存管理。在各大中臺進行獨立工作的基礎上,幾個中臺之間還能就如訂貨量、庫存等數(shù)據(jù)及時更新配合,實現(xiàn)高效協(xié)調。
爆品可以復刻成為產品矩陣,品牌也可以復刻成品牌矩陣。在酵色誕生之前,橘宜集團早就孵化出了另一個成功的品牌橘朵,作為集團嘗試多品牌的第一份答卷,酵色兩年達到 5 億體量,算是邁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酵色 Vintage 系列產品
為什么在橘朵大獲成功之后,還要做風格迥異的酵色?這其實是橘宜集團面對變幻莫測的彩妝市場的解決方案。如今的 Z 世代消費者的需求已經非常個性化,單個審美風格、固定的價格區(qū)間,很難完全覆蓋到這類人群,更不用說,在品牌未來的發(fā)展中或許還將遇到更加未知的次世代,“一招鮮食通天”的故事早已不適用當下。
而橘宜集團這套像插座一般“即插即用”的中臺體系,既保證業(yè)務團隊不會在重要的風險點上犯錯,從而能夠安心專注于品牌和產品本身,也為橘宜集團在橘朵與酵色之外,提供了更多星星點點的可能。
04
分析師點評
速食時代,一切都在變得更快,尤其對于彩妝這種生命周期短的品類,大眾審美隨時變動、產品創(chuàng)新點逐漸被擠壓、代工廠日趨同質化……一旦出現(xiàn)爆品便被快速復制,消費者的心智成為品牌圈地運動的現(xiàn)場,被畫上了一個又一個雷同的圈。
于是,衡量一個彩妝品牌生命力的指標,也變成了“這個品還能賣多久”以及“下個品什么時候出”。
生意或許可以這么聊,但錨定長期主義的品牌卻不應該這么思考,甚至很多問題——比如怎么發(fā)掘紅利、怎么提升銷量、怎么積累勢能——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里看往往不是問題,只是結果。
但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品牌面臨的問題或許是這幾年一個世界性的議題: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就酵色而言,在集團穩(wěn)定的中臺支持體系中,它已經找到了品牌發(fā)展初期的業(yè)務邊界與財務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一年就以盈虧平衡之姿邁入億元俱樂部。
但未來的挑戰(zhàn)是必然的,此前的經驗是否有效也不得而知。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所言——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品牌能做的,只有放眼長期,向內看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