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35+的程序員,招聘廣告開始玩噱頭?
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年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進入35歲之后,便走到了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意味著進入一個隨時可能被裁掉的階段。裁員年年有,今年似乎更加嚴峻。從B站、快手、愛奇藝,再到百度MEG、騰訊PCG、微店、蘇寧、好未來等,互聯網公司裁員名單中的成員還在不斷增加。而在這輪裁員風暴中,一個明顯特征是大量擁有長工齡、高工資的員工被裁,他們有一個集體名詞叫做“偽中層”或“老白兔”。
事實上,這一背后還隱藏著更為殘酷的事實,年齡35歲+的求職者,在尋找新工作時還將遭遇隱形的就業歧視。國內如是,國外亦如此。有匿名用戶在Quora上問道:“我今年35歲。我是否太老了?無法加入谷歌、臉書、微軟或蘋果擔任軟件工程師?”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國外各大社交平臺上并不鮮見。
一邊是裁員風暴,一邊是就業歧視,讓眾多的大齡求職者陷入兩難境地。不過,在裁員的風潮中,有的企業卻選擇逆勢擴張,甚至是拋出了特殊要求,只要35歲以上的程序員,這到底是營銷味十足的噱頭,還是充滿誠意的招聘?
招聘都開始玩營銷噱頭了嗎?
不久前,社交媒體上有關# 北京程序員招聘有多內卷#的話題一度沖上熱搜,一家企業更是打出了只要35歲+程序員的招聘廣告,在圈內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從招聘海報設置的條件來看,招聘崗位數量多達10-15個,硬性條件方面例如需要八年以上軟件開發實戰經驗,需要掌握Java、.net、PHP等一門技術語言。
而最硬核的門檻,也是引發爭議最多的一項,是程序員年齡不低于35歲。 這也意味著,互聯網大廠們最想干掉的“偽中層”,卻是這家公司最想要的人。
從崗位福利來看,還是比較有吸引力,例如可以遠程工作,工作時間彈性制,五險一金一樣不少。 這個招聘發出來之后,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是營銷蹭熱度,也有人嘗試著投了簡歷出去,并很快得到企業的回復。
經介紹,我聯系到了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和他聊了聊外界對于這次招聘的一些看法,以及他對于此次招聘的初衷。
根據官方的介紹,盛安德創立于2001年,創始人張紀偉是媒體出身,離開媒體后一頭扎進了軟件開發領域。公司至今成立二十周年,業務從一開始做歐美外包,到現在定制化開發服務,目前擁有程序員四百余人,其中35歲以上的程序員有202人,占比40%。(注:該數據由企業提供,截至2021年6月)
對于這次招聘為何設置年齡限制, 張紀偉坦言最近常看到有關35歲危機的文章,似乎三十五歲成了程序員的退役年齡。盛安德的使命就是不斷提升和體現程序員價值,希望在建立一個溫厚的內部環境,讓程序員能夠不斷積累經驗和能力,變得越老越值錢。
談及招聘初衷,張紀偉開誠布公地講:“ 這次招聘一個是希望引起大家關注,35歲不一定是危機,只要讓自己站在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立場,而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35歲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另一個方面,如果真有些程序員到35歲要換一份工作,可以考慮我們,我們從不認為年齡會是問題。歡迎大家投簡歷給我們。”
針對部分網絡上 “是一次營銷活動,還是真實招聘?”的疑問, 張紀偉很肯定地回答:當然是真實招聘。據其透露,此次計劃招聘10-15名不同崗位的程序員,除了少數特殊崗位,大部分崗位都開放遠程工作選項,程序員可以在任何地點工作。
至于薪水并沒有如外界想象那樣高的問題,張紀偉強調更在意的是能夠為程序員提供長期價格的發展空間。“在盛安德的薪酬體系里,薪水與能力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不需要討好上級或組織,你的能力可以更好的轉化為收入。或許你的薪水一時被打了折扣,但不會一直打折扣。”
這樣的說辭,似乎有一些“官方說辭”的意味,員工心聲或更具代表性。在和多位員工溝通后了解到,盛安德施行8小時工作制,沒有996也不強制加班。所以,以單位時長的薪資回報來計算,薪資并不低。事實上,國內多家一線互聯網公司在告別996加班制之后,員工實際到手薪資紛紛普降,行業平均薪資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在眾多互聯網大廠中,35+程序員是一種“負擔”。盛安德究竟看中了他們什么?
張紀偉打了一個比喻。他認為35歲以上程序員技術能力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很多人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張無忌,體內內力已經很驚人,但不知道怎么用。
“我相信程序員開始面對用戶業務上的問題,就能從積累技術能力轉變為積累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容易從價值的角度去衡量,技術能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需要的一項能力。我看中的是他們的技術能力,一旦擁有解決問題的視角,就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
三方服務公司缺失的安全感
有數據顯示,2006年至2020年,全國服務外包企業從500多家擴展至6萬多家,增長了120倍;服務合同執行金額從13.84億美元激增至1753.5億美元,增長了126倍;行業從業人員由不足6萬人猛增至1290.9萬人。行業蛋糕持續擴大,同時也意味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在很多技術求職者的印象中,三方服務公司不但是二等公民,而且加班非常多。在知名的程序員社區CSDN上,有人甚至詳細列舉了服務公司的各大“罪狀”。尤其是伴隨著項目結束,項目人員被迫離職帶來的不安全感,引發了諸多人的共鳴。
盛安德作為一家三方開發服務公司,能否擺脫相同困境?
在一個名為“全球非禿頭程序員”視頻號往期的節目中,對盛安德員工有過一次專訪。多數受訪者都提到一點:做程序員,希望能夠做到退休。
一個程序員的最長職業生涯能有多久?盛安德給出的答案——年齡最大的男性程序員59歲,女性程序員50歲,后者退休后已被返聘。這位最大齡的女程序員名叫王世瑩,在盛安德工作十四年,一直服務于專做銀行系統的Govolution項目。
用王世瑩的話來說,做Govolution項目就如同經歷了java的發展史,需要不斷地學習。一個項目要生存,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架構,來適應新的技術環境。在Govolution項目工作的十四年中,客戶管理對接人員都換了好幾個,可王世瑩的服務從未中斷。
此外,在很多的印象中,程序員們經常加班到深夜,幾乎沒有太多閑暇時間兼顧生活。
一個遠在江西山村的90后Python工程師,在加入盛安德之后感嘆到:之前很久沒有感受到生活氣息了,遠程辦公后不僅可以聽到鳥鳴蛙叫,還能夠照顧父母。隨著愛人從北京遷徙到杭州的吉勇靜,也是盛安德的遠程辦公程序員,她在工作之余可以投入更多時間用于陪伴孩子。
眾所周知的是,在互聯網行業和外包行業中,高流動性已經是常態,或跳槽尋求更高的收入,或因為項目失敗導致團隊解散。更有戲稱:三年是資深員工,五年是老員工,十年堪稱元老級別。
不過,讓人驚詫的是,在盛安德四百人的大團隊中,工作10年以上的員工就有80余人。
那么,員工的安全感和自由感究竟從何而來?這大概離不開看似縹緲的企業文化。
盛安德為何如此“特立獨行”?
如果拋開此次面向35歲+程序員的招聘,我們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盛安德會發現:
這是一家非常“特立獨行”的公司。
例如公司沒有秘密,每月財務收支和人員情況全部共享;扁平化管理,每個人都可以和CEO直接對話;鼓勵遠程辦公,員工能照顧好家庭和生活;不鼓勵加班,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對客戶和同事說謊,不隱藏問題。
這些都離不開過去二十余年,創始人張紀偉始終倡導的工程師文化,最大限度信任員工并給予自由。
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過,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一個人的善意和潛能。張紀偉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盛安德在努力創造一個溫厚的環境,讓每一個員工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服務,這樣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目前,盛安德分公司遍布于國內20余個城市,并在英國、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美國等多個國家有海外分支機構。
作為一家三方開發服務公司,盛安德發展歷程中有兩個關鍵轉折:一個是發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裁員之后,2009年開始明確以ODC(離案研發中心)敏捷業務為公司主營業務;2019年底盛安德籌劃遠程工作社區,希望能在中國讓遠程工作觸手可及。
這兩個重要決定,都直接成為了影響盛安德未來五到十年發展的關鍵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兩次重要決定也讓盛安德發生了本質性變化。
“傳統外包公司的模式,就是不斷接項目做項目,客戶提什么需求,就完成什么需求。”在張紀偉看來,盛安德一直專注于為客戶開發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創造真正價值的軟件,立足于這一點,除了技術支持外,還會從業務角度,梳理客戶公司真正的需求,然后給出專業建議。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客戶快速解決問題,打造一款有價值的軟件。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發程序員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夠站在客戶的立場上,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個人的長期價值也會因而逐漸沉淀下來。這也是盛安德與傳統外包公司的本質性區別所在。”張紀偉如此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遠程辦公固然可以給予員工種種便利,但是也可能使得程序員對于企業文化的認同產生疏離。
張紀偉并不否認這個問題的存在,他列舉了一些舉措,如各地建立辦公室,配合內刊、視頻號等形式,也還會不定期舉辦一些線上的活動,讓有共同愛好的人先找到小集體,再慢慢融合到大集體之中。他坦言,還需要一些時間去尋找更好更有效的辦法,這是企業一直在努力和嘗試的。
所以,回看盛安德這家公司,我們的腦海中似乎浮現了一個畫面:倡導工程師文化,彈性工作,扁平化管理,堅持誠信。這不正是互聯網巨頭們曾經在最為輝煌時代所倡導的嗎?而這家“小”公司時至今日仍然在踐行。
在和盛安德溝通的最后,出于好奇和習慣,我詢問市場部的負責人是在北京嗎?
對方回復說:在北歐呢。
不得不感慨,這的確是一家“特立獨行”的公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