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人社群,1分鐘銷售額破10萬|造勢營銷案例復盤
作者:祁杰 來源:鳥哥筆記
上周,我幫一個朋友操盤了一個項目,通過社群造勢營銷,在1分鐘內銷售額破10萬。
我迫不及待的進行一次實操復盤,希望將我實操成功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也可以供大家直接復制落地。
這篇文章,我將通過三部分進行復盤。
1、介紹項目背景,以及項目需求;
2、對過程中每個細節進行復盤,告訴大家我的思考方式,以及我使用的營銷方法;
3、將實操的成功方法提煉成方法論,可以直接復用的那種。
一、項目背景及需求
這個項目是我朋友的一個項目,是做女裝的。談到女裝,可能有人會提到張大奕,她通過淘寶直播銷售額可以破千萬。
但是那個是結果,結果是不可復制的,結果背后的方法才可以復制。
別人是網紅,已經有大量的流量積累。如果張大奕開課教大家如何銷售額破千萬,卻不告訴你她有多少基礎流量,她是如何拉新流量,如何積累沉淀流量的,那我只能說,這是“耍流氓”。
1、產品背景
這個項目沒有任何流量積累。
這家女裝是一個從法國留學回來的獨立設計師的品牌,設計師曾經在香奈兒實習過,設計功底過硬。
這也是營銷項目的宗旨,好的產品才應該被營銷,因為營銷只是助推作用,假如產品不好,過早的、過多的營銷只是自尋死路。
這里展示幾張設計師的衣服。
2、經營現狀
產品客單價:
夏季款,T恤價格在300~500之間,裙子價格在800~1500之間。
冬季款,在1500塊以上。
銷售渠道:
在北上廣一些潮牌買手店,有賣這個品牌的貨。
同時在做本地一些熟客生意。
營銷模式:
曾經嘗試過在本地生活服務類公眾號投放軟文,一篇軟文價格在5000左右。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也堅持在朋友圈發衣服圖片,一個高大上的品牌曾經選擇了一條類似微商的路。
3、需求
設計師的目的是把目前積壓的夏季庫存全部清掉,并通過這次活動能夠提升銷售額。
但是苦于目前并沒有流量積累,所以這次營銷的前提反而變成先找流量。
二、項目實操復盤
這個項目我接手后,總共用了2天時間來做這次活動,我分別做了如下事情:
第1天:找人,鋪設流量渠道,進行小規模裂變,并持續做造勢營銷來保持社群活躍度;
第2天:通過活動運營,將社群流量引入公眾號沉淀。然后找準節點,我通過一種看似有點笨的方式來完成最終付費轉化(當然我故意用這種很笨的辦法,后面環節我會具體分析)。
最終的銷售情況是,1分鐘內就破了10萬。
這次活動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其實并不是靠一個單一的方法來支撐的,我使用了的具體的方法包含:基礎流量準備、社群裂變、社群促活、造勢營銷、價格錨點設置、利用消費心理學激發用戶購買情緒。
下面,逐項做一個詳細說明。
1、分析-基礎流量準備
上面已經說了,這次目的是清理夏季庫存,而庫存有限,所以并未做大規模裂變,我選擇了通過社群完成整個活動。
社群滿500人即可,但問題是,對于這個項目來說,這500人可能并沒有那么容易獲得,因為并沒有前期流量積累。
最終能夠提升付費轉化其實有兩個重要的點:500人的精準度,以及如何使用消費心理學的方法去激發用戶的感性消費。
2、實操-基礎流量準備
我對目前這個品牌的用戶畫像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女性,25~35之間,白領或者那種家里有礦的妹子。
首先要過濾掉大學生,以及剛剛步入職場的女生,因為這類女生付費能力普遍不足。
我的方法是:
先找到10個人,這10個人最終能不能付費并不重要,但他們必須用戶畫像相匹配;
500人不好找,但是10個人很容易找——設計師本人,設計師的朋友,我的女性朋友,很快找到10人。由于都是朋友,讓他們幫忙轉發朋友圈并沒有花錢。
有句話有時聽起來可能不太好聽,但是確實有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10個人的一度人脈就是我們社群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當晚,10個人全部發朋友圈,將流量引入社群,社群當晚人數達到200多人。
(這是當時進群的截圖)
這200人,是社群的精準用戶。
3、需要注意的點-基礎流量準備
10人帶200人,算下來平均1人帶20人,這個不難,問題出在如何讓這20人精準?
這個總結來說:人和事兩方面。
首先是人。
這10人我們更關注的是他們與目標用戶畫像的匹配程度,而不是他能夠裂變帶來多少流量。
換句話說,如果A可以帶100普通流量,B能帶20精準流量,則這次活動我們選B。所以,我們在選擇這10人時特意挑選了廣東這邊的一些服裝設計行業的朋友,同時還是富二代。
當然他們身邊的人也有價格敏感度高的,但是富二代身邊有錢人還是多,同時他們本身是服裝設計行業,本來在朋友圈就有一定信用背書。
其次,是事。
其實就是這10個人在朋友圈拉新時的內容。說的小一點可以叫做朋友圈裂變海報,說的大一點就是朋友圈的內容,也可以是話術之類的。這個內容發到朋友圈后,其實本身就具備流量篩選功能。
我們當時發了個九宮格衣服圖片到朋友圈,看到的人首先大部分是有錢人,然后有錢人中對衣服的款式感興趣的就會入群,這樣進來的就是精準的,即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女性。通過這個文案,男的或者大媽看到就不會入群。
再舉個例子,之前玩轉社群666的裂變,發到朋友圈的海報強調人脈,這是人們共同的需求,所以,進群有男有女,有律師、有運營等等。
4、10人到200人的社群裂變
10人到200人的裂變,我們通過私聊,談妥這10人后,讓這10人來發朋友圈為社群拉新200人的種子用戶。
再看一下上圖朋友圈的文案,這個文案水平不算很高,但是重要的幾個點都已經涵蓋了。
制造懸念:“有史以來第一次促銷”,“很刺激”,“搶意想不到的尖貨”。
說明時間:“周五晚上9:00-10:00開搶”。為什么要定周五?因為周一到周四加班的比例更高。
說明規則:需要私加微信,把喜歡的款式發圖片過去,然后轉賬,留收貨地址。
這就是我說的很笨的辦法,盡管有電商小程序可以使用,但是這次活動我們不用小程序。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做,后面付費轉化環節會給大家詳細分析。
5、200人到500人的社群裂變
通過這10個人的第一波拉新,群在當晚就滿200多人了。正常的裂變玩法是要讓這200人分享帶群二維碼的海報去朋友圈,但是我們并沒有這么做,我們不做大規模裂變。我們只要精準的500人,清掉10幾萬的庫存。
但是這里,這200人其實是拉滿500人的基礎流量。我通過設置裂變的誘餌,做了一個很小的裂變。
誘餌有兩類,我們會在群里不斷透露這些信息:
第一:如果群滿500人,明晚9點準時開搶,8點的時候會放一波福利,給各位薅羊毛,所以請大家帶朋友進來。只有滿500人,才放福利。
第二:稀缺性,滿500人后不會再開二群,所以現在的社群群員一個位置難得。提升群員位置在用戶心中的價值。其目的是讓大家珍惜自己的群員位置,同時也可以避免用戶退群現象出現。
最終,在第二天早上群就滿了500人。
下圖對上文的邏輯進行了總結。
6、社群促活及造勢營銷
群滿后我們擔心一個事情——死群,也就是用戶活躍不高,一旦如此,用戶的感性消費就很難激發出來。并且,很容易該屏蔽的屏蔽,該忽視的忽視,信息觸達不到用戶,社群就廢了。
所以,我們從第一天當晚就開始持續在社群造勢。
我的幾個運營圈的朋友,也通過我的邀請混進社群圍觀。讓他們震驚的是,這個群當天晚上持續活躍到凌晨12點左右,第二天,從早上一直活躍到活動結束。
怎么做到的?我是通過造勢營銷來完成的。
在社群的造勢營銷有以下幾點技巧:
① 多類優質內容觸達用戶
這個品牌積壓的庫存大概有20幾款,我們挑選了夏季銷量最好的10款左右作為爆款,被市場驗證的爆款一般也會受到用戶的喜愛。
然后將爆款的衣服圖片以10-20分鐘的間隔發到群里,并不間斷的將提前拍攝好的爆款小視頻發到群里。
同時,我們提前邀請設計師的朋友,法國小帥哥擔任模特拍攝了爆款衣服的小視頻,一并發到了群里。
所以,總結來說豐富的優質內容,是爆款衣服的圖片和小視頻,以及能夠撩動女性用戶的,特別是法國小帥哥的視頻。
② 通過互動不斷制造懸念
雙11提前告訴你優惠多少,然后到點開搶,我們采用了一個和雙11完全不同的玩法,我們就是不告訴你價格,只是告訴你白菜價。
然后這個時候因為有懸念,所以會有用戶參與互動,到底一口價是多少錢?
并且群的氛圍會非常好,大家有人會開玩笑的說,明天一直盯著手機不上班,之類的。
為什么不提前公布價格?如果提前公布價格,而價格不是很優惠的話,可能會出現集體退群。
這比淘寶恐怖很多,淘寶不是社群,雙11的價格你不感興趣,你最多不買。但是在社群里,如果出現價格不滿意,就會有人說,哎呀~一點也不便宜。
而社群一旦出現這樣的聲音,就很容易出現刷屏,大家都開始說價格貴,最后可能出現大規模退群現象。這對后續的銷售轉化一定是極大的傷害。
③ 用水軍提前設置價格錨點
在群的互動中,設計師其實有做一點點劇透的,有人問起,一口價的白菜價到底是多少時,設計師會說,1~7字頭,也就是100多到700多不等。
這個時候如果水軍不出場,用戶是興奮不起來的。因為用戶對100到700之間的價格沒有形成對比,也許還會覺得有點貴。
水軍出場后:
“啊?我之前在北京三里屯的買手那里買的要2千多,這次只要幾百塊嗎?”
還有水軍說:
“設計師,之前在你家買原價都是1、2千的”
用戶的心理是喜歡占到便宜的感覺,所以,水軍負責設置價格錨點,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用戶心里會想,原來原價都是1、2千,哇,現在100到700的價格算是撿到便宜了。
7、薅羊毛活動:
第二天晚上八點,距離開搶1小時,我們拋出了薅羊毛活動。
沒費任何成本,就是在公眾號里設置隨機關鍵字回復,發10元優惠券、20元優惠券等等。
設計師將公眾號丟入群里,告訴大家關注公眾號,回復福利,就可以薅羊毛,大家紛紛關注。
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
對我們:構建更多的用戶觸點。
即便同樣一個用戶,群可以觸達,公眾號可以觸達,微博可以觸達,抖音可以觸達等等,這樣可以避免群未來不活躍后,流失掉這個用戶。
對用戶:領取開搶1小時前的紅包,用戶會提前進入興奮狀態,這對最終付費轉化會起到幫助。
8、利用消費心理學做最終付費轉化
好了,重頭戲。
晚上九點做付費轉化,我們提前已經把懸念做足了,羊毛大家也薅了,價格錨點也設置好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① 用戶付費方式:
這次我們根本沒用小程序,而是用一種很笨的辦法。
設計師在9點把每一款圖片帶上原價和一口價,并標明各個尺碼的件數,一張一張發到群里。然后用戶如果有薅羊毛,把薅羊毛截圖給設計師私人微信,然后發喜歡的款式圖片,并且直接微信轉賬,并留下地址。
② 消費心理學的分析
這個付費方式,聽起來很笨對吧,但我們就是用這種方式實現,當晚9點01分就銷售額破10萬。
很多人會問,干嘛不丟小程序進群里啊,設置好庫存,大家搶購不就好了。我想說,我們有小程序,就是故意不用的。
對比一下兩種付費方式的用戶心理:
如果用小程序用戶的情緒會集中在一個點上,就是點搶購按鈕,看誰手速快。在這個點上用戶會有緊張,會有焦慮,會有興奮。
不用小程序,用戶的情緒是集中在另外一個點上——設計師,我轉賬給你了,你干嘛不收我的錢?因為搶的過程中,不收錢會讓用戶緊張、焦慮。設計師要手工在微信收錢,幾百人同時在付款,所以收款會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用戶一直是在焦慮情緒中的。這個時間段比小程序搶購的焦慮時間更久。所以,最終搶到貨所體驗到的興奮與激動程度也不同。
而為什么不用小程序可以提升這次的付費轉化?(我不是不提倡小程序,而是我這次的活動不適合用小程序)
兩種付費轉化的邏輯是這樣的:
小程序搶購,如果沒搶到,會有人進群吐槽,MMP,沒搶到,然后就不會有人再搶了。
另外一種方式是打錢給設計師,用戶是焦慮的,然后用戶會去群里說“快收錢啊,設計師,你怎么不收錢啊,不收錢是不是代表沒搶到啊”。這樣實際上是在社群里擴散焦慮,擴散的目的,是讓情緒還沒被調動起來的用戶被這種焦慮喚起,人在那種社群狀態下,會有種怕失去感,所以會提升付費轉化的幾率。
使用小程序,用戶在群里只會傳遞說,沒貨了,沒搶到。用戶使用轉賬這種方式,人們會不管有沒有貨,先打錢給設計師,在群里傳遞的是情緒。
所以,我們有些款式很快把庫存消完了。
假如沒庫存了,但還收了別人的錢,怎么辦呢?
這邊會立即排產,最快的生產周期一周就可以搞定,可以生產出來再發貨給用戶。
所以,如果用小程序10件庫存賣完了就沒人買了,用這個有點笨的辦法,可能10件庫存可以賣20人。
當用戶處在搶購的環境中時,錢沒付出去就會特別緊張、焦慮、難受,只有賣家收了我的錢,我才能夠放松下來。
在最后一個付費節點,其實在激發用戶的負面情緒,并且像病毒一樣利用社群擴散這種情緒。
三、可復用的方法論
下面我把以上流程提煉成一個方法論,讓大家可以能夠復用。在說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說兩點在實操營銷中的體會:
不要迷信工具,這次我專門反其道而行之,比工具更重要的是營銷的思維。
不要被知識焦慮的時代所迷惑,讓你無法獨立思考。營銷要能做出好效果,必然需要營銷體系來支撐,所以,看到營銷效果的同時,請重視營銷的理論,比如最易上手的消費心理學。營銷絕對不是說,2天學會營銷,1個月后月入百萬。那是騙人錢財的毒藥。
通過對這次實操項目的復盤,我希望它不僅僅是被用來賣衣服,我希望它可以被大家能夠復用。我們暫且將它定義為“造勢營銷方法論”。
1、關于裂變
現在裂變很火,但其實裂變無非是一種流量思維。
流量思維認為,只要有流量就一定能夠變現盈利,但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或者說,能否變現和流量多少沒有太多直接關系。
拿這次衣服來說,如果社群里全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說是50歲的富婆,哪怕社群有5000人,付費轉化也未必好。
營銷是一個體系,你需要提前想好變現路徑,從而決定是玩之前那種幾分鐘上千用戶的大規模社群裂變,還是玩像我這次項目的精準用戶小裂變。
不要一上來就用裂變,如果不以一個體系化思維來考慮,那么裂變人越多,也許后面越是噩夢,你發現你要花更大的成本去篩選過濾用戶。
2、基礎流量準備
基礎流量準備階段,渠道的選擇或者KOL的選擇,不能盲目選擇,提前構建好自己的目標用戶畫像,然后基于用戶畫像去選擇渠道,則事半功倍。
如果你玩的是精準流量,那么早期的基礎流量,必須這樣做精細化處理。上來什么也不管,就是一波粗暴的海報活碼裂變,會很慘。
3、造勢營銷
造勢營銷百度可以查到一堆,我自己總結出一個可以復用的套路如下:
在社群里進行,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但不代表說只可以在社群造勢;
社群的活躍,長期來說,需要考慮社群的一些規則,內容等。但短期來說,通過造勢,制造懸念,以懸念為話題,進行社群互動,從而放大懸念;
制造懸念,提升用戶期望,然后通過水軍設置價格錨點,來為最后的付費轉化做準備。
4、付費轉化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利用用戶的情緒。
這里一般往往利用用戶的負面情緒,即焦慮、緊張、恐懼、害怕失去等等。我將如何利用情緒做付費轉化,做成了一個如圖所示的閉環,我將它定義為“情緒閉環”。
首先,在社群中激發用戶的負面情緒;
其次,要想辦法要這種負面情緒在用戶身上停留久一點;
再次,通過社群來放大這個負面情緒,并在社群中以病毒的方式進行擴散;
最后,最重要的環節,付費轉化。讓用戶以搶到、買到,來平復用戶心中的負面情緒。
結尾
文章結尾多說兩句,如果你無法用好產品平復用戶的負面情緒,那你就是在賣焦慮,如果你能夠利用好用戶的焦慮,并用好產品平復它,這就是營銷。而后者,是我提倡的。
營銷是把雙刃劍,只有不忘初心,我希望我的產品能夠造福大家,造福社會。這樣的產品才值得被營銷。否則營銷會開啟你的潘多拉寶盒,從而最后傷害到你。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