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公益這支廣告有點暖
《小王子》里的狐貍說過一句話。
“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比如愛情、親情和友情,其實用這句話來形容善念也合適不過。
善念是看不見的,但從下面騰訊這支公益視頻里,我們能清楚看見它一直在傳遞和流淌。
這是今年騰訊99公益日期間,繼《為家鄉種希望》H5之后,對外推出的新視頻。
在我看來,《為家鄉種希望》H5更像一個面,里面囊括中國31個省的風土風貌。而這個TVC視頻更像一條線,用“善念”把幾個普通人心與心串連起來。
鏡頭從教室屋頂漏水開始,然后用蒙太奇的手法,鏡頭轉向了另一邊。阿姨給屋檐下躲雨的送傘,躲雨的給貨車司機打傘,貨車司機幫送瓦人推車,最后瓦片縫補了屋檐。
這個簡樸的內容背后,卻能看出騰訊這支公益短片的高級表達。
就像騰訊公益的核心主張“積小善,成大愛”一樣,這支短片以小見大的手法去動態地表達善念。明顯能感受到,善念就像一個接力棒,最初給與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但最終能產生巨大的美好改變。從送一把傘,到最后孩子們安心上學了。
看到孩子們臉上出現的微笑那一刻,讀者內心也跟著笑了起來。此刻,更加明白和認同了這個公益片的內容主張。
用善念接力,是世上最美麗的蝴蝶效應。
▼
而且,我覺得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善念的傳遞只是剛剛開始。結局頗有些國畫中的留白,意味深長,讓讀者想象。這里,我妄自猜測下后續的可能性哈……
孩子們努力學習走出了大山,其中有人當上了一名外科醫生,最后幫助了那個一開始“送傘”的阿姨。
故事的結局就是,善意這個接力棒在環形跑道上,經過很多熾熱的手心,最后把暖心遞回你手心。
所以,你還記得做過什么善舉嗎?這個善舉可能還一直流動著,溫暖著很多很多人,還可能以另一種形式回到自己身上。
▼
再回到公益這件事上,下面這句話能很好形容出每一個做公益的初心。
這個世界的窮,救不完;這世界的病,也治不光,但可以做的是喚醒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善意和善心。
騰訊在傳播公益方面,的確用了不少心。去年刷屏的“小朋友畫廊“,到今年的H5和視頻,騰訊一直愿意當一只“蝴蝶”去扇動愛心的翅膀。
而且讓公益的方式更生活化,不僅是捐獻善款,還可以是走路,跑步,閱讀,購物和理財……通過凝聚這些微小善意,讓公益走進全民生活。
再說回公益廣告這件事上,其背后或多或少能折射出品牌的內在。
首先,最能直觀地體現出一個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起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其次,公益廣告能夠成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提高員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
說實話,這也可能是騰訊一小部分的私心吧。騰訊這些公益行為,能帶來更多的品牌曝光和社會認可。
▼
每個人都有私心,私心大了就成了公益。當通過從事公益行為獲得曝光和認可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關注公益并參與進來。這其實也是一種“蝴蝶效應”。
一個品牌于社會能夠起到正面的作用,會影響另一個品牌去積極扇動翅膀,并且能帶動自己的用戶。像震源一樣從橫向和縱向開始擴散,最終能引起一場愛的龍卷風,去推動公益的傳播。
也就是說,當一個企業或者機構愿意去做一只公益蝴蝶的時候,那么產生的蝴蝶效應可能就會成指數增長。
不過,想要公益的蝴蝶效應最大化,最好的做法是匯集每個人的力量。當你和我都獻上一份力,愛的海洋就能灌溉到每一寸需要滋潤的土地上。
最后,還有一個讓你我成為那只蝴蝶的理由。有時候做公益,也能因此獲得某些東西,比如聲譽、曝光、平靜、自我滿足等等。
就像白巖松在《白說》中說到過: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從事公益事業,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對于中年人是奢侈品。
其實,豈止是中年人。在這個焦慮盛行的社會,年輕人也特別渴望那種平靜。所以沒事可以多嘗試下公益,從而獲得peace&love。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