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從個性到共性,企業微信從共性到個性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互聯網發展進入了下半場,B端市場越發火熱。字節跳動和騰訊為了完善自己的企業服務生態,以B端業務為重點切入口,深入企服賽道。
受疫情的影響,字節跳動的飛書和騰訊的企業微信一躍成為手中的“香餑餑”,不過飛書和企業微信沒有先發優勢的光環,所以兩者目前在綜合協同辦公市場上的發展還是落人一步。為了面向B端不掉鏈子,飛書和企業微信這兩年不斷整合資源,調整戰略方向。
協同辦公:B端門票
IDC 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企業團隊協同軟件市場規模為2.55億美元,預測到2025年,將達到6.02億美元,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8.8%。客觀上說,綜合協同辦公平臺作為企業團隊協同市場的一條細分賽道,其整體容量并不是很大。
至于為什么字節跳動和騰訊都在綜合協同辦公平臺上發力,究其原因與其B端發展邏輯息息相關。
其一,可以作為B端服務的載體。在智能時代,云計算已經逐漸滲透進行業的方方面面,各個互聯網巨頭越發重視構建自己的云服務生態,期許在云計算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協同辦公平臺可以承接巨頭們的云服務產品,是其重點發展平臺。
所以,關于在飛書和企業微信中深入布局云服務的藍圖,字節跳動和騰訊早早就付諸實踐。
2019年,小量級云服務產品“輕服務”在飛書上線,2021年6月,在云服務產品“火山引擎”發布會上,字節跳動副總裁表示未來不排除飛書和火山引擎聯合的可能。可見,隨著字節跳動TO B的繼續深入,云服務在飛書的發展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而企業微信則是與騰訊“千帆計劃”密切聯系,采用“云”、“端”結合的方式給予SaaS企業幫助,即騰訊云可以為企業微信端中的SaaS企業提供穩定的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支持。
其二,在線協同辦公平臺深度綁定到企業客戶,可以作為騰訊和字節跳動各項B端業務連接或落地至各個企業的窗口。
據企業微信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1000萬。雖然飛書未表露出具體的企業客戶數據,但從其官網展示的企業案例可以看到,飛書已經引入小米、虎撲、理想汽車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客戶。可見,飛書和企業微信在獲取B端資源上存在巨大潛力,對于騰訊和字節跳動B端的發展大有裨益。
在產業互聯網階段,擁有企業資源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線協同辦公平臺就像騰訊、字節跳動深入產業互聯網的門票,為推進云計算、構建TO B生態等提供潛在機遇。
因此,在推進B端發展上,飛書和企業微信任重道遠。值得關注的是,飛書和企業微信已經在為實現企業客戶增量不斷調整戰略,以適應動態的市場需求。
飛書:從個性到共性
延續了字節跳動的一貫激進的打法,從成立以來,飛書與其他同類型平臺的運作路徑相比盡顯與眾不同。
首先,市場拓展方面。國內一些頭部的綜合協同平臺多走國內市場再轉海外的路線,而飛書一開始則是“Lark”的身份先在海外市場試水,而后才以“飛書”的名號進軍國內市場。
其次,平臺特性方面。飛書采用輕量級運行,主要是圍繞“工作”進行系統運轉,聚焦于“人”的協同效率和創造力的提升。對比企業微信、釘釘等同類型平臺,其更多是以提升“企業效率”為運作思維,注重與各類應用平臺的耦合度。
不過究其原因,這些“個性”特質的背后,實際上是飛書想要避開海外的微軟、Slack和國內的釘釘、企業微信等巨頭的鋒芒,以求順利入場。
而在2020年,飛書趕上了在線協同的發展風口,得以大火了一把。當前的飛書已經從最初的內部自用平臺,成為綜合協同辦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因此,飛書需要尋找新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實現商業利益。
于是,飛書逐漸將目光重點轉向與國內其他平臺相似的生態構建道路。在平臺應用系統層面,飛書不斷拉攏行業伙伴構建自身生態體系。目前包括法大大、摹客、Cotask、問卷網等生態伙伴都已經入駐到飛書的生態工具箱。
在定位層面,在飛書最新的5.0版本中,涵蓋飛書人事、飛書合同、飛書審批等新產品,從側面說明了飛書逐漸從面向組織的效率工具過渡成更為完整的企業管理平臺。
飛書一改個性化的運作思維,直面奔赴生態構建,主要是國內有企業微信、釘釘兩大綜合在線協同辦公生態走在前作表率,生態的創建已然成為協同辦公平臺發展的新風向標。所以,飛書要想平滑進入國內市場,迎合生態創建的潮流是必行步驟。
企業微信:從共性到個性
相比于飛書,企業微信在2017年就早已開放生態,現在的企業微信已然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協同辦公系統。不過企業微信要想取勝,就需要在當前市場的眾多協同辦公生態平臺做出差異化,爭取脫穎而出。
一方面,企業微信一直將自己定位成“企業專屬連接器”,注重企業內外部的全方位連接,嘗試運用不同的連接邏輯將企業復雜的管理系統簡便化。
針對企業內部則是通過“通訊+應用”的方式,實現信息直達和共享;對于企業與企業之間,則是集成多類應用,讓企業能夠自建自己的生態網絡,實現共生;對于企業和C端之間,通過“騰訊+微信”幫助企業連接C端用戶,服務企業降本提效。
而在三種不同的連接邏輯中,最有可能讓企業微信在綜合協同戰局中占據上風的是其與微信生態的聯合。
早在2018年,企業微信已經與微信實現互通,企業可以直接觸達海量微信用戶,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微信相對于同類型平臺來說,擁有了能夠直接提供給企業C TO B的優勢。除此之外,在2022年企業微信最新推出的4.0版本中新增微信客服、連接視頻號,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觸角增多,企業微信在產業上下游的連接上有了進一步的升級。
另一方面,尋找市場缺口,滲入生活場景。當前,大部分的協同辦公產品還停留在“辦公”、“職場”的定位上,日常生活場景還比較少。而企業微信不單單著眼于企業客戶,還把目光投向了學校組織,其針對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問題,率先做出嘗試,打造“家校群”。
綜上來看,成為企業連接器、瞄準市場缺口,無一不在表明著企業微信正在不斷走向“個性化”的決心。或許,企業微信是希望能在逐漸個性化的多個新方向中凸顯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難以進行的突圍戰
飛書個性轉共性,企業微信共性轉個性,為了能夠在綜合協同市場實現進一步突破,兩者都在不斷轉變自己的戰略方向。可就客觀事實而言,無論是“新秀”飛書,還是“老手”企業微信,短時間內想要實現突破并不是件易事。
從應用流量來說,早早入局的釘釘已經形成較大的流量規模,在用戶習慣的培養上功底深厚。在這一方面,企業微信和飛書可能難以企及。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8月,釘釘應用全景流量規模就達到了1.93億,而企業微信約0.96億,飛書的流量規模更小,不在前10范圍。
而且對于協同辦公市場的流量資源,百度如流、華為云WeLink也在虎視眈眈,飛書和企業微信的增長空間可能會大大縮水。
從平臺屬性來說,飛書和企業微信在綜合協同辦公領域的突圍也并不容易。一是產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并不容易。二是企業對現用平臺已形成使用習慣,剝離難度大,而且對于平臺B端企業客戶而言,企業內部數據復雜,中途轉換協同平臺的成本較高。
雖然飛書已經在加快升級的步伐,企業微信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差異化,兩者正不斷奮力追趕,試圖加速超車。但實際上外部強敵環伺,內部平臺創新乏力,用戶使用習慣難改,飛書和企業微信的突圍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持久之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