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生·新所:一座具有「沉浸感」的街區是如何養成的?
在三年來的持續探索中,上生·新所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商業街區的敘事”能力,形成不可替代,無法復制的“沉浸式文化街區”
如果要提名近年來魔都商業圈“熱度不減”的打卡地,那么位于長寧區新華街道的上生·新所一定榜上有名。
當你游逛于園區時,這里的百年建筑神韻依舊,整個園區充滿著活力、開放、包容的精氣神;不僅如此,你甚至還能從園區的每個細節中,感受到一種“沉浸感”,建筑、商戶、活動、人群在深度鏈接中,創造出更豐富的體驗。
“沉浸式”在年輕人間一直話題不減。不論是當下火熱的劇本殺,還是為全球人造夢的迪士尼樂園,我們都能將其稱為“具有沉浸感的空間”。當人們置入到一個完全沉浸的空間中,會不由產生一種代入感,使你“不出戲”地完成所有體驗,并以此獲得現實生活所沒有的滿足感。 那么,像上生·新所這樣真實的城市商業空間,是如何做到“沉浸感”的?
就像那些單體式沉浸空間一樣,上生·新所可以做到“沉浸感”的前提,是它自帶“劇本”:百年前的哥倫比亞生活圈。隱藏在百年建筑里極富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雅致獨特的業態組合...這些渾然天成又絕無僅有的特色,都為上生·新所蛻變成為具有沉浸感的城市文化街區埋下伏筆。
01
獨一無二的“劇本”
Columbia Circle的百年傳奇故事 上生·新所這片區域百年前位于哥倫比亞生活圈內,關于這里的故事可能一篇文章都寫不完。 它是百年前上海西區歷史的一道縮影,曾是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建筑師鄔達克及家人、英國作家巴拉德等知名人物在上海的住所,也是駐滬美僑們的休閑娛樂場所,人們在這里游泳、打球;加之四周優美的鄉野田園風光,使這里成為了當時僑民們的理想居所。
上下滾動查看更多
上生·新所內現存的3幢近百年的老建筑——孫科別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及附屬泳池也都建成于這一時期。 建國后,這片區域封閉成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廠區,3幢老建筑也成為辦公場所。 2020年末,孫科別墅的修繕完成,意味著3幢老建筑全部面向公眾開放。與此同時,孫科別墅內還舉辦了首展《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歷史文獻展》,通過上千份資料與照片,詳實地呈現出了這片土地的百年變遷脈絡。
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歷史文獻展:分別用“田園”、“單位”、“社區” 作為三個脈絡,串聯起從哥倫比亞公園,到上生所,再到今天新華路街道的城市生活面貌;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上生·新所還將策展內容裝訂成冊,取名《理想之地》,它像是一本guide book,引導你穿越到建筑所處的不同時空,與其中不同的居民對話,感受著每個時期的故事,以及人們對于理想之地與理想生活的不同憧憬。
讓建筑高度還原,實現新舊生活的對話
如果說擁有百年歷史的傳奇故事,是上生·新所“孕育”出獨特氣質的前提;那經過時間錘煉的建筑體,則是歷史發展的實證。
為了保證歷史文化的肌理在建筑體上得以延續,同時還能喚醒場所的新活力,上海萬科花了大量時間,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反復討論,在修復用材及工藝上反復打磨,終于有了今天的模樣。
△ 三棟標志性歷史保護建筑的修復,點擊圖片放大
△上生所時期三棟建筑的修復,點擊圖片放大
也正因此,上生·新所“沉浸式空間”的邏輯才能被講通,讓城市獲得一片“可閱讀的建筑群”。園區的落成實現了街區文脈的延續和發揚,也使得百年前的封閉街區被打開,讓公眾所擁有。
02
“好戲上演”
空間+內容,打造365天不停歇的城市舞臺
到這里,上生·新所的沉浸感已有了一套“好劇本”,經修復后功能得以拓展的百年建筑空間,這兩項重要前提;接下來,就是用一出出“好戲”,讓人們與這里產生情感連接。
應選用什么樣的“戲”呢?上生·新所的方法是,差異化定位園區建筑空間,臻選文化藝術內容,與空間特色充分融合,持續強化空間定位。 孫科別墅文化策源地
孫科別墅的修復開館是上生·新所的重要節點,而“理想之地”展覽作為首秀,為空間開放拉開序幕的同時,也為之奠定了特別的文化基調。 在這之后,不論是去年5月份展出的第十三屆雙年展之“水體”城市項目-延伸展,還是11月探討當代藝術與城市關聯的《都市觀奇》主題展,都利用了孫科別墅特定的場域,進行進一步融合創作,努力營造出觀展的“沉浸感”之余,也向上海呈現出難能可貴的城市展覽作品。
△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城市項目-延伸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都市觀奇》主題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孫科別墅位于園區的側邊,這反而讓建筑的恬靜感得以體現,一些立意更深遠的文化內容也更易于在這里發生、探討、延續。 海軍俱樂部文化演繹新空間
海軍俱樂部一直頗受公眾和活動方的歡迎,有趣的是,不少在這發生的活動,也皆與“沉浸式”有關。
例如,「首屆咖啡戲劇節」,以及已舉辦了兩屆的「懸疑戲劇展演周」 便是典型的空間與內容充分融合的文化活動,也因此成為上生·新所的重要IP。又如去年11月,上生·新所聯合笑果打造的「漫才主題喜劇周末」使得海軍俱樂部“變身”為漫才和脫口秀劇場,營造出了與懸疑劇截然不同的歡樂場域。空間的靈動性在這些風格迥異的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發揮。
△ 懸疑戲劇展演周
△ 漫才主題喜劇周末
海軍俱樂部獨特的調性還吸引了眾多大牌們來此舉辦活動。單是2021年,空間便集結了包括卡地亞、祖·瑪瓏、寶格麗、朗格等品牌的重磅大秀。幾乎每個品牌都選擇將“沉浸式進行到底”,將空間故事充分融合于活動策展之中,營造出可看性更強的活動體驗。 好空間的魅力在于,無需做過多解釋,內容提供者們會自動受到場域感染,遵循其無形的秩序規則,形成更具有靈動的內容。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蔦屋書店的生活美學
與海軍俱樂部不同,與之毗鄰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與蔦屋書店牽手,通過其日式生活美學價值觀,特有的生活提案模式,以及蔦屋自運營體系中的文化藝術策展、日本匠人手作、藝術巨匠作品等,形成獨具一格的商業文化IP,吸引上海乃至全國的創意階層。
盡管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蔦屋書店,上生·新所的蔦屋,始終是目前最獨特的空間之一。建筑會說話,而優質的IP則讓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釋放出更具有力度的文化語言。 街區公共空間城市新舞臺
△ 安高若市集
除了三棟標志歷史建筑外,將各個建筑體串聯的戶外街區,亦是點亮園區活力的重要因素。在開業初期,市集、快閃一直都是戶外街區在周末吸引人們駐足的主要內容。
自去年11月起,上生·新所推出全新策劃——城市新舞臺,計劃每年發布100場公共免費演出,以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形式,豐富居民生活,提升街區活力。
△ 已落成的8場「城市新舞臺」
這些本就獨具一格的空間,在與內容的相互組合之中,宛如一出出單元劇,持續在園區中上演,形成了365天不停歇的城市舞臺,園區的沉浸感也因此獲得了更進一步的滲透。 03
沉浸式的下一步
打造不可復制的「城市文化品牌」 三年的蛻變,除了讓上生·新所從初期僅是單次打卡、遛彎的“公共開放空間”,逐漸生長成沉浸式的文化街區之外,它還成為一個為都市人所共享、共生、共融的“可持續的友好活力街區”,這點在數據上得到了證實:
園區2021年月均到訪人數提升至18.2萬人次,相比開園之初高出2.3倍;
其中,喜愛潮流的年輕客群重復到訪頻次也提升至每月3.2次;
上生·新所正在被更多人喜愛,年輕人因優質內容頻繁流連于此;在園區工作的人們、生活在附近的人們對這里有了更強聯結。
作為最早入園辦公的公司,IDEO 合伙人 Charles Hayes 這么評價園區:“在上生·新所中,我最喜歡的地方,不是特定的物理空間,更多的是我在園區里走來走去,從不同節目、活動,以及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中獲得歸屬感。” 透射至城市,打造平臺式的文化品牌 一個事物的頂層設計決定了它的發展高度。而上生·新所的想象空間,也并不止于當下。 2021年下半年,第四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開場,主題定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 人民城市”,而上生·新所,成為了藝術季的主題演繹展區,也是唯一一個商業性的空間,自然擔任了更重要的角色。
在多位大師的設計之下,打造了六種社區元空間,建構出多種可快速、靈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動載體范本;同時還集結多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七件作品在上生·新所展示,讓公眾在了解“社區生活圈”的同時,暢享藝術盛宴。
SUSAS 的承辦,似乎為上生·新所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打開自己,承載更多責任,以此收獲更多能量。 今年初,上生·新所宣布了與 SMG LIVE 的合作,雙方將啟動“創世者計劃”,辟出園區內特定的空間,向新銳藝術家發出邀約,幫助他們的想法轉為現實,用沉浸藝術完成共創與呈現。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創世者計劃”信息
在此前策劃《理想之地》展覽時采訪了多位人士,SMG副總裁馬晨騁先生也是受訪者之一,他說到:“有趣的靈魂才能帶來活力的軀殼,萬科搭建了一個平臺,在這樣一個富有傳承意味的建筑里,能夠產生新的故事,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顯然,這個“沉浸式文化街區”正在試圖轉化運營思路,用平臺式的模式,集結更多有趣的靈魂,共創出更多可能,最終實現自成 IP,成為更能代表城市與獨特氣韻的文化品牌。 在上生·新所的沉浸式街區打造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全然不同的商業案例,上海萬科沒有遵循尋常的商業運營思路,沒有停留在空間的表象打造,在三年來的持續探索中,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商業街區的敘事”能力,再憑借不同類型的內容持續植入,形成不可替代,無法復制的“沉浸式文化街區”。 今年,上生·新所“沉浸式活力街區”的打造計劃仍在繼續中,城市新舞臺、咖啡戲劇節、懸疑戲劇周、喜劇節等沉淀下來的內容線也都將持續進行。 完成從“公共街區”到“沉浸街區”的蛻變后,它依然沒有止步于此,將自己投射至城市,打開自己的資源,擁抱更多可能。“上生·新所”的文化效應正在向城市溢出,好戲持續上演,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在此發生。 能超越自己的,終究還是自己。 *本文涉及相關的人物采訪話術引用,均源自《理想之地》展覽同名的紙質刊物
探索實體商業,看見城市未來城市 | 地產 | 消費 | 人文
商務合作、文章轉載、讀者群申請等事宜,請添加客服“銳小球”微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