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路止,“拆遷富豪”不再!今后廣東老舊小區將以微改造為主
近期,廣州“舊改”動態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前腳剛“官宣”今年將重點建設42個三舊改造項目,稍顯舊改回暖跡象,后腳便有老舊小區改造負面清單等相關文件出臺。
而上述負面清單的出臺,疊加五羊新城、南洋電器廠二期等舊改計劃變更,可以看出,大拆大建的舊改模式已成歷史,昔日的“淘金之路”已經結束,今后廣東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將以“微改造”為主。
圖片來源:互聯網
“按照目前城建大方向來看,‘一片舊小區倒下,一堆拆遷富豪站起來’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向鳳凰網房產直言道,“改造,才是大部分‘老破小’今后的宿命。”
微改造已成趨勢
2月11日,廣東省住建廳、發改委和財政廳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范化提升質量和效果的通知》,并制定《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負面清單(試行)》和《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激勵清單(試行)》。
上述文件明確,嚴禁確定年度改造計劃未從當地實際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層層下指標、搞“一刀切”,超過當地資金籌集能力、組織實施能力,盲目舉債鋪攤子、增加政府隱性債務;嚴禁將不符合當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對象條件的小區納入改造計劃;嚴禁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名,隨意拆除老建筑、搬遷居民、砍伐老樹;隨意改建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隨意更改老地名;嚴謹(對于有歷史價值的老城區)破壞老城區傳統格局和街巷肌理,隨意拉直拓寬道路,修大馬路、建大廣場。
簡而言之,往后廣東老舊小區將以“微改造”為主,如水電煤氣、外立面整飾,以及對商業、物業等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環節的升級完善,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微改造代替大拆大建是一項利于民的工程,也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過程。”袁帥認為,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房地產告別大拆大建是市場所趨,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調控重點從增量轉為存量;鼓勵穩步實施微改造代替大拆大建,有助于穩定住房租租賃和市場買賣價格;有利于房地產業探索可持續更新創新模式,鼓勵推動自身由傳統“開發方式”向“經營模式”垂直深度化轉變。
為舊改“加碼”防線
事實上,“微改造”模式早已運用在廣州部分舊改項目建設進程中。
例如此前二手房價飆升的越秀區五羊新城更新改造項目,便從微改造、混合改造和全面改造相結合的方式,簡化更新為微改造模式;而越秀區南洋電器廠更新改造二期項目(以住宅為主)也在春節前夕傳來“叫停”的訊息。
圖片來源:互聯網
“太多少人都曾經幻想過,啥時候自己家門口也能出現‘拆’字。一個‘拆’字承載了人們‘一夜暴富’的美夢。”袁帥表示,當前國家相關部門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求中心思想依舊是圍繞“防止因城市更新過度追求房地產化而出現隨意拆除歷史建筑”等內容而展開,因此要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提倡分類審慎處置既有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負面清單出臺不久前,廣州市發改委“官宣”了城市更新等重點工作項目共48項,其中三舊改造共42項,總投資額約435.27億元。
此外,在早前的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多次提及“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明確將科學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包括優化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加強片區統籌和計劃管控等。
結合上述種種官方動作,可以看出,城市更新仍是往后廣州發展的“主旋律”,只是“加碼”防線。而這道防線,也意味著老城改造的“紅利風口”不再,“憑拆致富”的淘金夢將成歷史。
內容來源:鳳凰網地產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發
圖:新農人袁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