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澳大利亞,菲諾能夠反向打開植物奶起源地市場嗎?
作者 | Zijing
編輯 | 冰清
“厚椰乳這個產品,在澳洲有賣嗎?”
2021 年夏天,澳洲一位亞洲超市老板發來的信息讓菲諾意識到,自己的名氣已經沿著網線,外延到了海外。
從瑞幸攜手利路修把椰子基咖啡產品“生椰拿鐵”推上 yyds 的神壇,到眼尖的消費者“曝光”生椰拿鐵背后的椰基品牌菲諾,再到澳洲老板發來詢問,不過四個多月的時間。
而且不止澳洲,加拿大的很多留學生也曾在小紅書上發圖,分享自己在當地中國超市里買到菲諾的喜悅。中超老板甚至會特意為菲諾到貨發一條筆記:“之前問的小紅薯(小紅書用戶的昵稱)們可以來看看?!?/p>
驚異之余,菲諾也認真考慮了出海這件事。2022 年元旦剛過,厚椰乳在天津港口啟航,駛向澳大利亞。
在國內的新消費場景中,植物基飲品是海外流入的概念,OATLY 在入華之初就因為文化上的“水土不服”而屢屢碰壁。誕生于中國的菲諾為什么要反向出海?目標群體只是海外占比并不高的華人嗎?其布局場景如何?澳大利亞的植物奶生態究竟如何?外國人對植物奶的接受程度更高,又是為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刀法研究所采訪了菲諾的品牌總監張犁,了解到菲諾出海的原因、動作、未來計劃,并以澳大利亞為例,探索了西方植物奶市場的形態和椰奶的未來發展。
01
菲諾出海:
一邊滿足國人需求,一邊探索國際消費生態
菲諾在元旦期間出海的這批貨物,都是 1L 裝的厚椰乳。通過國際貿易經銷商的幫助,這批產品將通過墨爾本的線下超市和線下茶飲店兩種渠道,分別面向 C 端和 B 端,預計 2 月 6、7 日抵達墨爾本港口,月底或三月初消費者就可以買到。
不過比起面向消費者,B 端才是菲諾著重發力的對象。據張犁介紹,在正式出海之前,菲諾曾往澳洲送了幾十箱,反饋很好。這次出海,菲諾已經與當地 5 個亞洲茶飲品牌達成合作意向,第一批運送過去的厚椰乳將會進駐這幾家品牌的各個門店,門店數保底 70+。
菲諾首次出海專攻亞洲市場和亞洲人群,原因并不難理解。首先,菲諾出海的契機之一就是海外華人對厚椰乳這款產品的高呼聲。據張犁的分析,澳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受到小紅書、抖音、bilibili 等社交媒體的影響,對品牌和產品產生了好奇,但又買不到。因此品牌此次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第一波核心的消費者就是他們。
澳洲和加拿大華人在小紅書上的分享
此外,厚椰乳這個品類并不像碳酸飲料、牛奶、果汁等一樣,全球人民的認知高度一致。對于這種“不太大的品類”,張犁認為還需要品牌謹慎摸索。從華人市場切入,是菲諾在海外建立其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也是最穩妥的一步。
當然,長久來看,張犁并不希望菲諾的產品只出現在唐人街里面,永遠都只是中國人在消費——菲諾還有著做國際品牌的夢想。
這決定了菲諾出海的另一個原因,即通過在海外的經營行為,更深入地了解國外用戶的口味、了解海外植物奶的消費環境、了解海外對椰子基產品的生產標準要求,從而倒逼自己的產品研發,最終生產出“能在全球流行的椰基植物乳”。
計劃長遠,但張犁表示目前菲諾尚處于初步階段。她告訴刀法研究所,首批出海的貨物除了供給商超和亞洲茶飲店鋪,還會作為樣品送往墨爾本的咖啡館,接觸到更多本土消費者。首批產品到貨后,菲諾就會啟動第二批產品出海,成體系地進入當地咖啡館。
02
菲諾的測試標的澳大利亞
植物奶市場如何?
“植物基、植物奶,國外的確要比國內發達很多。在國外的貨架上,植物奶就在牛奶旁邊?!?張犁說,“我們要更早地觸碰到在這個品類上已經做得比較好的國家或者文化?!?/p>
2021 年,全球的植物奶已經占據了整個奶類飲品市場的 10% 左右。在澳大利亞、英國、歐洲等地區,豆奶、杏仁奶、椰奶等植物奶已經發展出了很多細分品類。
很多植物奶都有需要冷藏的新鮮植物奶、保質期較長的常溫奶兩種類型,且各自分為含糖和無糖兩個版本。有的植物奶品牌還會推出專門用來出品咖啡的“咖啡大師”版本,供給咖啡館之余也會放在超市售賣。
海外超市貨架上種類豐富的植物奶飲品
圖源自網絡
不過比起牛奶,植物奶的價格依然偏高,且同一產品,不同品牌的售價起伏較大。在澳大利亞連鎖超市 Drakes. 里,Milk Lab 的無乳糖牛奶售價 3.52 澳元/L,同品牌燕麥奶、杏仁奶和椰奶均在 5 澳元以上。同樣的常溫椰奶,Milk Lab、Pure Harvest 和 Vitasoy 三個品牌的產品售價也分別在 5、4 和 3 澳元以上。而同一超市的牛奶產品,價格區間普遍在 1-3 澳元/L 。
雖然價格沒有想象中親民,但澳洲的植物奶市場還是在向上生長的。根據 Food&Drink Business,澳大利亞的植物奶市場在 2020 年達到了 2.37 億澳元,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8.3%,還會在未來幾年持續增長。
價格不便宜,在超市里、咖啡館里卻能和牛奶“平起平坐”。植物奶好像已經融入了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中。這是為什么?
海外市場調研機構 Persistence 在有關報告中稱,植物奶被視為“完美的牛奶替代品”,主要出于乳糖不耐受人群的增加,消費者對卡路里、膽固醇問題的在意,和素食主義者的增多。
在刀法研究所看來,西方人更接受植物奶,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1、營養結構
在國內,牛奶被視為補鈣、補充蛋白質的產品。這是因為傳統中式飲食結構中,豆制品較多,鈣攝入不足,但植物蛋白質攝入充分。
相比之下,西方飲食中的動物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別占比 15% 和 30%,植物蛋白只占 5%。用植物奶代替牛奶,不僅能補充飲食中缺乏的植物蛋白,還能減低高膽固醇的風險。
圖源:Pexels
這也是為什么,植物奶品牌很難在中國打造出“牛奶替代品”形象的原因:在多數國人心中,喝奶就是為了補鈣。
2、素食主義風潮
2018 年,澳大利亞已經有 12% 的人正在吃素或嘗試吃素。對于這群人來說,植物奶會成為代替牛奶的飲品選擇。
但素食主義能在澳洲和其他西方地區形成風潮,是因為這個概念與環保、動物保護、宗教、嬉皮等文化都產生過聯系。
1980 年代的朋克人群和后來的嬉皮士,都在踐行素食主義以反對工業化的發展;倡導動物權利的素食主義者認為,高度工業化的農場、糟糕的生活環境對動物來說都是不公平的;關注環境的素食者則認為,為了滿足發達國家對肉類的需求,拉美大量雨林被開發成放牧區,肉類產品的生產、運輸還會產生大量的碳和硫,加劇溫室效應。
瑞典植物奶品牌 OATLY 就曾以環保角度切入,宣傳養牛對環境帶來的負擔。雖然這個結論的準確性受到多方質疑,但 OATLY 的這一系列營銷,的確為自己帶來了很多聲量和銷量。
OATLY 在倫敦地鐵的廣告
該品牌曾因其營銷手段引起瑞典牛奶產業的憤怒
圖源:The Drum
好奇心日報曾說,食物是種信仰。某種食物被推崇、被爭論時,總會和各種“主義”糾結在一起,最終形成你對它的信仰。在一波波文化浪潮的帶動下,喝植物奶、不吃肉都可以成為消費者的一款標簽,一種態度的彰顯。
3、多元繁榮的咖啡文化
在拿鐵的幫助下,厚椰乳在 C 端流行起來,因此咖啡文化的形態對植物奶的發展,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都十分重要。
受意大利移民的影響,澳大利亞的咖啡文化多元且繁榮,一度讓席卷世界的星巴克站不住腳。有報道稱,約 75% 的澳大利亞人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當地的咖啡店市場規模在 2022 年達到了 105 億澳元。
這個發明了澳白(flat white,咖啡飲品的一種)的國家,似乎并不喜歡模式統一的連鎖咖啡店,而是熱衷于探索不同種類的獨立咖啡館。有留澳經歷的知乎網友說,澳大利亞的咖啡店即使開連鎖,也會把每個店裝修出不同的風格。
小紅書用戶分享的各類獨立咖啡館
在口味上,澳大利亞的咖啡館也會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口味:“咖啡的濃淡、溫度、用牛奶還是植物奶、奶加到幾分滿、奶泡薄厚的喜好(當地人)都是隨口說來?!?/p>
“咖啡多樣化的生態代表著大家的消費偏好是多樣化的?!?張犁說。對外國人來說,菲諾是個新品牌,厚椰乳又是新口味。這樣新的產品,似乎在消費環境包容、多元的澳大利亞更容易被接受,然后活下來。
03
植物奶中的小眾
椰奶要搞清的問題還有很多
在澳大利亞蓬勃發展的植物奶市場中,椰奶目前的銷量最少,但增速最快,預計將在 2020 到 2027 年間增長 8.6%。
但實際上椰奶這個品類,可以發展、研究的還有很多。
目前,植物奶被詬病最多的就是它加工步驟太多,含有食品添加劑。除了豆奶較為穩定,其他研磨出來的植物奶在靜置后會出現絮狀沉淀和分層,因此需要加入穩定劑、乳化劑、膠等食品添加劑來穩定產品形態。對于椰奶,很多品牌還會選擇加入大米、谷物等較為穩定的植物,來保證植物奶即使不“喝前搖一搖”,也可以不分層。
但自從歐盟地區的“清潔標簽(clean label)”政策開始實施以來,少添加、無添加的觀念逐漸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重視。擺脫不了的穩定劑就成了椰奶的痛點。
菲諾不想靠其他植物來穩定產品形態,因此正在以清潔標簽為目標進行相關技術研發,希望能改進椰奶生產工藝,用科學和技術手段,做出一款純椰子、純天然的椰奶。
此外,消費者對椰奶的口味認知、偏好,也是菲諾想要深入探索的問題。
國內的椰奶產品,大多是加糖的。可可滿分推出的“無糖椰乳”,也添加了代糖。這說明在品牌方眼里,國人還是嗜甜的。
這代表著追求真正無糖口感的那批人,需求正在被忽略。上海某家鮮榨植物奶的外賣店店主曾告訴刀法研究所,自己從英國回來后找不到無糖的植物奶,干脆自己開了一家店,現磨植物奶,搭配咖啡一起售賣。目前店里可以做杏仁奶、榛子奶和腰果奶。
圖源:Pexels
而在澳大利亞,無糖植物奶的銷售額占植物奶銷售總額的 75% 左右。如果說植物奶的風潮是從國外刮過來的,那么這個數據是否能代表中國消費者口味變化的趨勢?愛喝無糖椰汁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多?菲諾能不能做出一款像可口可樂一樣,全球人民都愛喝的椰子飲品?
要解決這些問題,菲諾還是要走出去看看。
“不走到國外去的話,很可能就認為全國人對椰子飲品的統一標準就是椰樹牌椰汁。但實際上不是。為什么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會把這種喝起來沒有什么味道的植物奶作為日常選擇?這個東西你要走出去才看得到。”
04
結語
雖然現在只是產品出海階段,但菲諾希望能給海外消費者留下一個“中國椰奶”的品牌形象。
因此,菲諾沒有在厚椰乳的包裝上做變動,延續了簡單的風格和醒目的中文,這些特點也會沿用下去。
1L 裝菲諾厚椰乳的包裝外形
長遠來看,菲諾還會考慮在澳大利亞的華人點餐平臺、本土社交媒體等平臺上進行營銷,也會考慮和國外大型餐飲、咖啡品牌合作,提高海外知名度。
不過張犁也有隱憂:從中國出去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和國內相比都是九牛一毛。所以,她當下的愿望就是厚椰乳能在澳大利亞的咖啡館留下來。
“留下來才能慢慢地影響消費者?!?/p>
Reference:
[1] 好奇心日報:素食主義、環保主義、動物福利主義……在吃這件事上,你是哪種?| 誰在決定你吃什么②
[2] ENJOY 精選美食電商:除了傲嬌的意大利呆,你猜,第二個不待見星巴克的國家是……
[3] 知乎:植物奶會成為牛奶的替代品嗎?
[4] ABC Radio National:The history of vegetarianism in Australia is only two centuries old and it's full of characters
[5] Food&Drink Business:Opinion: Exploring the growth of plant-based milk
[6] ingredi:Why do almond milk and other plant-based beverages contain additives?
[7] The Drum:After angering Swedish dairy industry, Oatly brings controversial ad campaign to the U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