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視覺錘贏得競爭的6大法寶之一:讓認知資源聚集
前言
我曾經在一個圈內的小型線上分享會中總結了《視覺錘》一書的3大貢獻:
1、提出了“視覺錘”的概念,使人們意識到視覺的戰略價值。
2、明確了“視覺錘”的地位:釘子更重要,但錘子更強大。(摘自勞拉·里斯《視覺錘》)
3、總結了一些視覺錘的普遍性規律。
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和大家探討上述的第2點,為什么說“釘子更重要,但錘子更強大”?
書里主要談到的兩個原因是:
第一,識別更快:使用視覺錘比僅僅使用文字更好,因為它們幾乎可以被立刻識別出來。(摘自勞拉·里斯《視覺錘》)
第二,記得更久:因為視覺具備情感力量,是情感使得記憶長時間存在于心智中。(摘自勞拉·里斯《視覺錘》)
實際上,“視覺錘更強大”的原因不止如此。
從品牌競爭的角度來說,為什么我們需要視覺錘?
第一,“視覺錘”是“語言釘”的信息補充,利用好“視覺錘”,才能使傳播效率最大化。
2011年10月英國人類遺傳學中心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語言最早源起于20萬年前。也就是說,此之前的200萬年里,還沒有成為“智人”的“人”都是依靠非語言信息交流的。然而,即使人類擁有了語言,依然大量地、不自覺地在使用非語言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的調查指出,在全部的信息傳遞效果中,高達93%的人際溝通是利用非語言進行的,僅有7%的溝通是通過語言進行的。而在非語言溝通中,有大約55%的溝通是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姿態以及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38%是通過音調高低進行的。
因此,艾伯特·梅瑞賓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說,視覺的非語言信息占比達到了一半以上。
在品牌的視覺傳播中,非語言信息的占比究竟有多少,我不敢輕下結論。但是,我們知道通常語言信息的傳遞不可能脫離非語言信息進行。既然你甩不掉,那就好好利用它。
企業資源是有限的,每一個觸點資源都極其可貴。你如此煞費心機地設計了能夠占據顧客心智的“語言釘”,為什么不考慮去擁有一個有助于品牌競爭的“視覺錘”呢?
“視覺錘”是品牌識別,但是它的意義不僅限于識別。勞拉的提出“視覺錘”,是“撿回”了長久以來被人們遺忘的、品牌傳播的另一只推手。
猴子在前進的路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人類在前進的路上,發展了語言功能區域,遺忘了非語言功能。但是,跟西瓜不同的是,大腦的進化具有歷史遺傳性,非語言的功能“丟不掉”,甚至更加根深蒂固。
正因為心智資源有限,傳播資源有限,我們更要追求品牌傳播的最大效率。
還記得那句廣告界的名言嗎?“我知道我的廣告有一半被浪費了,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p>
語言釘(定位概念)找回了廣告浪費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靠誰找回來?
靠視覺錘。
有傳播勝無傳播,
有定位的傳播勝無定位的傳播,
有視覺錘的定位勝無視覺錘的定位。
第二,“視覺錘”與“語言釘”一樣,蘊含著極大競爭價值,只是很少有人能看懂。
2010年5月,悶熱的夏季,我帶著兩個同事在北京soho的一間小辦公喝了一個月的紅牛,只為完成《創業家》雜志的全部改版。
當時的雜志社社長牛文文(現黑馬營董事長)、主編申音(后來創辦了《羅輯思維》)和常務副主編劉濤(現在創立了自己的花茶品牌)都參與其中。
其間,我還跟牛文文有一次爭執。起因記不起來了,只記得最后他生氣地說:“哪有你這么牛逼的乙方?。?!”
最后,事實證明,不管我這個乙方是不是牛逼,成果是牛逼的:《創業家》改版后的第一期,銷售量就翻升了10倍。
雜志的功能,是閱讀,按理說,只要文章質量好,應該就不愁賣不是嗎?然而對于雜志里文章的標題、內容,我沒有一點修改的權利。
我做的,全都是視覺非語言信息的設計。這個設計不是關于漂亮的封面,而是關于有競爭力的封面,不是關于漂亮的版式,而是關于閱讀的節奏和體驗。
你問我《創業家》雜志有視覺錘嗎?
我告訴你,很可惜,沒有。如果8年前的我就有意識地為其打造視覺錘,這個銷量的翻升,應該就不止是10倍了。
優秀的設計,給品牌帶來直接的競爭優勢。而“視覺錘”是更優秀的設計指導思想,它不僅是一個符號、一個形象,它能幫助品牌在整個的視覺競爭層面奠定優勢地位。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視覺錘”是一個可用于品牌識別的視覺非語言信息,而不直接說“視覺錘=品牌識別”。
因為“識別”源于CIS,是從企業內部視角出發,逐漸演變而來的產物。而“視覺錘”是從顧客心智出發,從競爭角度出發的。
因此,從“VI與視覺錘”的關系來說,視覺錘承擔了最基本的“品牌識別”功能,但是它不僅僅是識別。品牌識別是視覺錘發揮競爭作用的一個方面。
關于VI設計與視覺錘設計的差異,以及具體思考方法我會在之后的文章中闡述。
今天,我將帶大家了解:“視覺錘”是如何作為“語言釘”的補充,幫助我們最大效率地利用每一個傳播觸點,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優勢的。
為了詳細說明這個問題,我總結了視覺錘的6大作用:
1、讓認知資源聚集
2、讓品牌識別更快
3、讓認知成為事實
4、讓品牌體驗升級
5、讓品牌容易記憶
6、讓產品成為廣告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視覺錘6用”。
《視覺錘的實質與創作》系列
中篇:為什么錘子更強大?
第一章
讓認知資源聚集
1. 注意力:早于“定位”的競爭
漆黑的夜晚,你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燈壞了,僅有微弱的月光相伴。走著走著,還飄起了蒙蒙細雨。當你轉過街角,眼睛瞥到什么晃過。于是你回頭望去,發現一個黑影正在向你靠近。隨著黑影越來越近,你看的越來越清楚,原來它是......
就在這個有一點戲劇色彩的情節中,你經歷了什么認知過程呢?
首先是[注意],從心理上關注一些感官刺激(一個晃過的黑影);
然后是[知覺],解釋感覺信息以形成有意義的資訊(影子越來越近的過程中,你反復賦予試圖理解這是什么);
當然,在認出這個影子是某一熟悉的事物的過程中,你無疑用到了[記憶]。
注意(attention)、知覺(perception)和記憶(memory),他們都是認知過程中的重要要素。
我們都十分清楚,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認知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誰先贏得認知資源,誰就在競爭中占據了先機。那么,是誰在配置顧客的認知資源呢?
是注意力。
意識的聚焦化和專注是[注意]的根本所在。這意味著為了有效處理某些事情,就必須從另外一些事物中抽離出來,是與混淆、茫然、腦力不集中截然相反的一種狀態。
從信息獲取和加工的順序來看,[注意]是首先發生的,注意力主導了后續的信息處理活動。
換句話說,注意力掌握了品牌的生殺大權,沒有對品牌的注意,就沒有對品牌的記憶。吸引注意力,就是在第一時刻引導顧客的認知資源聚集。
那么,什么是引起了注意呢?
是感官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刺激。
消費者正在掃描貨架上的一排排各式各樣產品,你能不能讓他快速把腦力資源集中在你身上?
就是消費者偶然路過你的店面,你能不能讓他突然停下腳步,把散漫的眼光聚焦在你這里?
如果沒有讓顧客將注意力資源放在你身上,后面的一系列認知過程不會發生,顧客沒有機會花費腦力去理解你是品類第一還是第二,也沒有機會花費腦力去關心的你的特性到底是什么。
視覺錘的作用首先就是對視覺產生刺激,從而捕獲消費者的注意力,搶奪認知資源。這是早于“定位”的競爭,它發生在顧客“理解”品牌名、品類名、廣告語這些定位信息之前。
所以,為什么分眾傳媒的電梯廣告如此受歡迎?
因為他強迫式地引導了顧客的注意力。在這個狹窄的空間內,“分散”顧客注意力的事物極其有限。
為什么很多品牌熱衷于冠名綜藝節目,或者在影視劇里植入廣告?
因為當顧客在觀看節目時,他們的注意力資源投放在節目上了。
那么,通常是誰在執行在吸引注意力,搶奪認知資源的這項重要工作呢?
是非語言信息。
在一個吵鬧的party上,你的朋友在正跟別人聊天,你遠遠地看到了他,想跟他打個招呼,你會怎么做呢?
你可能走過去,從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用觸覺的刺激引起他的關注。馬上,他的注意力就成功從他的聊天對象身上,轉移到你身上了。
但是如果前面擠了一堆人,你一時半會擠不過去,怎么喊他也聽不見,你又會怎么做呢?
也許你會嘗試朝他用力地、大幅度地揮手,用你的身體最大程度上地去制造視覺刺激引起他的注意。
瞧,這是一個多么司空見慣的場景。當我們想引起別人注意的時候,我們本能地、下意識地,就知道用非語言的形式去帶給別人感官上的刺激。
為什么我們用非語言信息去進行感官刺激?
因為我們的身體很聰明,它知道所謂語言信息,要經過“知覺”(對感覺的解釋)才有意義,否則,“字”只是“字”的形狀,沒有語義。
換句話說,沒有經過“知覺”的語言信息,就像沒有經過解碼的密文,不能稱之為“語言信息”,它就像阿塞拜疆語一樣,對你沒有意義。所以我們下意識地選擇使用效果更快的非語言信息。
因為在吸引注意的階段,我們不需要對方理解“意義”,我們只要給他們“刺激”。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在現實的商業社會中,視覺錘是如何帶給顧客感官刺激,從而搶奪注意力資源的?
2. 用視覺錘搶奪注意力
美國學者邁克爾·R·所羅門教授所編寫的經典營銷學教材《消費者行為學》中,專門介紹了兩個心理學名詞:[絕對閾限]和[差別閾限]。
一般來說,感覺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種感官引起的。但刺激物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覺。[絕對閾限]是指特定感覺渠道所能察覺的最小刺激量。
在進行視覺營銷時,[絕對閾限]是必要的考慮因素。例如,高速公路上廣告牌上的文字也許是一個特別厲害的廣告語,但是印刷的太小,駕車路過的顧客根本看不清,這個超牛的廣告語就白費了。
所以,刺激量要超過人的[絕對閾限],這一點,通常的廣告設計都能做到。
而[差別閾限]是指,感覺所能覺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
比如有些過于相近的色彩是肉眼難以分辨的,它們之間的差異量就沒有超過[差別閾限]。
[韋伯定律]告訴我們:初始的刺激越強,引起注意所需要的刺激變化量越大。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晚宴上,所有男士都戴浪琴手表,而你戴勞力士,你就可以引起注意;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戴勞力士,你想要引起注意,就需要一塊里查德米爾了,或者,一塊潮流的swatch。
差異越大的刺激越有可能引起注意。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鶴立雞群”,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為什么視覺錘能聚集認知資源?
因為視覺錘能通過設計與周圍事物形成差異巨大的刺激,來搶奪顧客的注意力。
具體看看視覺錘是怎么做到的。
(1)視覺刺激之“大”
大,對于視覺來說,可謂是最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的刺激。
我記得小馬宋做過一個題為“如何開好一家奶茶店?”的演講,他說了九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店招”。
他說:“什么叫店招?就是門頭?!?/p>
“門頭的設計,最關鍵是什么?是搶奪顧客的視覺注意力,那怎樣才能做得到呢?logo要大,然后,內燈要打亮?!?/p>
是的,大部分時候,這就是我們思考框架:
按照以上邏輯,喜茶的店招設計是不合格的,因為logo只占整個門頭的五分之一。還有五分之四的面積居然不好好利用,真是氣死了。
再看一點點奶茶。logo占據了門頭的三分之一,比喜茶好一點,不錯。
這家皇茶似乎是最符合要求的,logo幾乎把整個門頭都鋪滿了。
所以,皇茶真的是這3家奶茶店中最能搶奪注意力的嗎?
各位看官自己評判,我暫不表態。
我只想問,當一條街上所有的門頭一樣大,所有的logo都用盡了門頭的最后一絲面積時,如何把logo做的更大呢?
還記得[韋伯定律]嗎?我們去哪里制造更“大”的刺激,來搶奪顧客的注意力呢?
這時候,我們需要逃出上述的思維框架了。
從哪里跳?從邏輯的第一層跳。
“店招=門頭”嗎?
這樣想的話,就太狹隘了。店招就是店鋪的招牌,你應該把整個門面當成招牌,而不是只盯著小小的門頭。
Tiffany如何保證自己在商場中被顧客注意?
在整個店面大面積使用它的視覺錘——獨有的Tiffany藍。
打開你的思維,店招不等于門頭,店招可以“放大”到整個店面。甚至,是整個建筑。
我推薦所有企業家看一部電影《大創業家》,它講述的是麥當勞的誕生和擴張。這里面,你也可以看到經典的視覺錘應用案例:麥當勞的金拱門。
兩個金色的拱形拔地而起,獨特而大氣,這樣一個建筑物在路邊,難道不足以引起注意嗎?
紅屋頂作為必勝客的視覺錘,同樣是引人注目的建筑。
如果建筑本身不能大改,那就想辦法在上面加點什么。比如前幾年因為韓劇而大火的 line friends。這是他們開在南京的一家店。
視覺錘可以充滿整個店面,可以與建筑相結合,在第一瞬間奪去顧客的視覺注意力。這是語言信息難以做到的。
承載語言信息的“文字”放得再大,也大不過建筑本身。
▲沒有金拱門之前的麥當勞
所以,跳出“店招=門頭”的思維框框,你會發現,想要吸引眼球,你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視覺錘是一個創意,只要你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視覺錘的創意者,這并不是設計師的專屬能力。創意,從跳出傳統思維開始。
如果你走出“店招=門頭”框架,剛剛的喜茶、一點點和皇茶門店,哪個更能搶奪顧客的注意力,還真不能靠門頭上logo的大小去評判。
想要用“大”去刺激顧客的視覺,就不能再把眼光放一個門頭上了,顧客視力范圍內的,是一整個店面。
(2)視覺刺激之“色”
色,即顏色、色彩。
同品類的商品往往陳列在相近的地方,通過使用與品類中其他品牌具有強烈差異的色彩,不失為一個引起顧客注意的好方法。
我在辦公室樓下超市的啤酒貨架上發現了很好的例子。
不銹鋼的亮銀色立刻在棕色系的玻璃瓶中跳脫出來,第一眼,我就被引這個“小鋼瓶”吸引了。后來,我才知道它是一個中國的精釀啤酒品牌“萊寶鮮啤”。
還有一個容易引起注意的啤酒包裝,就是這個白色瓶裝的“粉象啤酒”。同樣的,它因為與周圍的深色包裝形成強烈對比,而賺取了更多被關注的機會。
上一篇文章提到過,顏色很難單獨使用成為強視覺錘。但是,很多有意識積累視覺資產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色”?!捌放粕庇锌赡苁且曈X錘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不是。
舉個例子:Moster(魔爪)功能飲料的品牌色是什么呢?
是黑色+熒光綠。
它的視覺錘是什么呢?
是罐子上這個透漏著一絲恐怖的、熒光綠的爪痕。Moster的品牌色就是視覺錘的一部分。
再舉個例子:勞力士的品牌色是什么?
是綠色。
但勞力士的視覺錘卻與綠色無關,勞力士的視覺錘是它的“三角形坑紋外圈”,俗稱“狗牙圈”。它的視覺錘就與品牌色無關。
在視覺競爭中,色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競爭工具。因此,如何選擇品牌的色彩,是企業在打造視覺錘的過程中應慎重思考的關鍵之一。
(3)視覺刺激之“狀”
狀,是形狀的意思。
還記得上文講[絕對閾限]時提到的例子嗎?
就算高速公路上廣告牌上的文字是一個特別厲害的廣告語,但是印刷的太小,駕車路過的顧客根本看不清,這個超牛的廣告語就白費了。
我們知道,要判斷一個產品的品質高不高,就要關注細節,比如衣服的針腳走線、皮包的內襯縫合、眼鏡框的鉸鏈和螺絲等等。但是,吸引視覺注意力不能靠“近觀”的精妙,要靠“遠觀”的震撼。
形狀與顏色一樣,是顧客在“遠觀”時就可以接收的有效信息。形狀上與眾不同的產品外觀、包裝,甚至店鋪,都有可能為你的品牌轉化更多的視覺注意。
例如勞拉提及的L’eggs絲襪,就是相當典型的案例:蛋形包裝將L’eggs與其他的絲襪品牌差異開來,一下就抓住了顧客的眼球。
例如冰淇淋品牌 LODOVNIA,他們在波茲南 Stary Browar 購物中心,打造了一間可移動的冰淇淋店。近1000個白色冰淇淋圓筒自外立面伸展出來,構成了獨特的外形。
看到這樣的冰淇淋店,難道你不好奇嗎?
前幾年,90%的有車一族,車里用的都還是盒裝紙巾。2014年我接手了一個車載紙巾的項目,采用了黑白易拉罐作為它的包裝。
白罐具有強大的清潔功能,黑罐加入了薄荷氣味,有醒神功效。
該品牌在上線后的幾個月內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原點顧客,但最可惜的莫過于,該企業最終放棄了這個具有潛力的項目,并未讓這個品牌成功進入大眾心智。
但時至今日,在車載紙巾這個品類中,這個黑白易拉罐的視覺錘,仍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小結
1、不能吸引注意,就不能聚集認知資源,沒有認知資源,再好的概念也無法進入心智。
2、語言信息可以制造概念性差異,但無法制造大小差異、顏色差異和形狀差異這些直接的感知差異。
一般來說,一個強有力的視覺錘就是通過制造這些差異,幫助品牌在第一瞬間搶奪顧客注意力,聚集和引導認知資源的。
3、店,總是要開的,產品,總是要包裝的,既然都是非做不可的事,為什么不讓它發揮更大的價值呢?
擁有視覺錘的品牌,比僅僅擁有語言釘的對手多了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武器,它不僅讓自己獲得了“關注”,更讓周圍的產品黯然失色。
公眾號:記豪(gh_8baa859b931a)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