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開掛的佐藤大:做減法的人生太爽了!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25歲開工作室,43歲設計奧運會火炬臺,一路開掛的他說:做減法的人生太爽了!
說起如今日本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你會想到誰?
深澤直人?佐藤可士和?佐藤卓?還是......
象君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幾乎被封神的名字:佐藤大。
在網頁上輸入這個名字,“世界最受尊敬之 100 位日本人”、“三宅一生極力推薦”、“設計界腦洞最大的工作室”等標簽鋪天蓋地而來。
再刷一遍他的履歷,驚了,這簡直就是天才設計師一路開掛的人設??!
年僅25歲就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Nendo,不到三年還把分部開到了米蘭;
設計的作品被巴黎裝飾美術館、紐約設計美術館等永久收藏;
不到40歲,已收獲米蘭“Design Report特別獎”、“JIDA30歲以下設計師競賽獎”、“Good Design獎”等重要設計獎項;
就連2020 年東京奧運會上的主火炬也是他設計的!
東京奧運會主火炬
這還沒完!
他的工作室是有名的“高效”——曾經僅靠30人,一年同時進行400個項目;
合作企業達70-80家,還有不少是LV、愛馬仕、可口可樂、星巴克、三宅一生這樣的知名大牌!
嘖嘖,就問你想不想加入Nendo被虐吧......
Nendo工作室與知名品牌的合作
但,也許是“人紅是非多”,佐藤大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有人說他只不過是個“網紅”,雖然“高產如母豬”,但還不知道能紅到何時呢!
甚至在一些有個性的設計師眼里,佐藤大所謂的“作品”不過就是迎合大眾而已,配不上“藝術”倆字,還把設計當做商業行為,簡直庸俗!
面對如此“兩級分化”的評價,象君終于在補完功課之后,負責任地說上一句:
如果你能拋開網絡上的各種聲音,透過作品看到他更深層次的設計思考,就會發現一種由細微和簡約帶來的美。
一、設計魔術師:發現生活中的!
2002年,碩士畢業的佐藤大創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Nendo。
“Nendo”在日語中的意思是自由形式的粘土,在后來的時間里,他也一直用玩樂的方式,賦予設計更多的靈活性。
藏在香蕉皮里的標簽、魔方便利貼
當你看到他的設計,往往能一拍腦瓜,然后心領神會地笑了“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先來和大家分享幾個曾經火爆全網的作品吧,康康是否也能讓你“啊哈”一下!
1、泡面叉
當我們吃泡面的時候子,杯底的面條和配料總是很難舀起,面條還容易滑落。
佐藤大設計的這款泡面叉,采用全新128°精準角度。
邊緣貼合杯壁,讓挖取東西更加流暢,卡槽的設計也讓面條無處可逃。
2、沐浴盒
每次沐浴露快用完的時候,底部的殘留卻怎么也壓不出來了,想想都浪費。
Nendo的這款包裝,采用紙盒+壓嘴+底座的組合。
使用時,將牛奶盒狀的瓶身倒置,山形結構順勢集中液體,再通過壓嘴導管輸出,真正實現了一滴也不剩!
3、“L”型鑰匙
普通鑰匙的正反面區別不大,給開門對準鎖孔帶來了一些麻煩。
Nendo二話不說,直接把它改成了L型。
這下,正反面一目了然,轉動起來也更輕松了!
這些設計,不是什么鴻篇巨制,只不過是利用小小的巧思,對我們現有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事物進行了微調,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就是設計”,當你在為佐藤大的創意贊嘆不已的時候,卻發現他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事情——
在同一時刻醒來,帶著狗去公園的同一個角落,去同一個咖啡廳,喝相同的卡布奇諾……
佐藤大設計的自助式咖啡店
這聽上去未免也太乏味了些,可當他重復地做這些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現每天生活中的微小差別,這,成了他靈感的來源。
他設計的gacha gacha咖啡店,顧客可以從扭蛋機中自主選擇咖啡豆,然后再研磨、萃取,全程自助,給喝咖啡增添了不少樂趣。
佐藤大設計的自助式咖啡店
他為羅森便利店設計的環保購物袋,不僅小巧易攜帶,操作也很方便——
使用時,一根手指就可以拉出布袋;
使用后,轉動側面的刻度盤就可以迅速收回!
佐藤大為羅森設計的環保購物袋
佐藤大的設計宗旨是“發現生活中的!”(嘆號代表驚喜)。
他把自己置身于最最細微和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用敏銳的直覺和細心的觀察,尋找設計的靈感,難怪他的作品總是那么接地氣。
魔方傘架
而作為設計師,佐藤大也不只是解決問題,他還總是像個小孩一樣思考。
不被太多信息束縛,變“笨”一點,就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思維。
在他的系列作品《水母花瓶》中,花瓶和花被放置在裝滿水的水族箱里,它們隨水游動,成了漂浮在水中的漸變色。
這對花瓶、花和水的傳統角色是一種顛覆。
花瓶用超薄透明硅制成,如同水母一般漂浮在水中
當我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未來也就存在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功能極簡主義者:給設計做減法
佐藤大說:"我喜歡我的設計很簡單,但我不想他們冷漠,他們還需要一點幽默感和友好。"
1977年,佐藤大在加拿大出生,10歲時回到日本。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讓他的作品既承襲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嚴謹和禪意,又多了一些北美文化中的率性和幽默。
他賦予了“極簡主義”獨特的味道。
看起來像平面的花器、曲線勾勒而成的水果籃
2006年,佐藤大給樂天的ACUO口香糖設計了一款包裝。
他將文字內容和企業LOGO等都印成白色,只用漸變綠表現薄荷的清涼感,讓人一眼看清了產品名。
同樣,在給咖啡味啤酒設計包裝時,他也省略了商品名和廣告語,只用畫滿咖啡豆的貼紙,表現它的與眾不同。
把過于繁雜的信息“隱藏”起來,給設計做減法,讓設計更加輕盈,這是佐藤大的“功能極簡主義”,也更利于品牌傳播。
除此之外,留白也是一種“極簡主義”。
2008年,佐藤大與三宅一生先生合作,把廢棄的褶皺紙加工成了筒狀紙卷,然后讓前來看展的觀眾完全按自己的喜好裁剪出一個口子,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椅子。
原本打算按計劃完成,但佐藤大被三宅一生先生中途喊了停,“如果你覺得當下已經很好了,你就得即刻停止”,這給了他很多自由的啟發。
“有時候,如果產品的完成度太高,反而會讓使用者感覺到死板和拘束,好像是設計師強迫他們的一樣。”
給設計留白,用戶就有機會親自感受到物體的溫度,擁有愉悅的體驗,這是保持“設計料理”鮮度的秘訣。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設計師選擇“極簡主義”,很多人仿佛產生了一種錯覺——越簡單越高級。
而對佐藤大來說,他的作品之所以從不使用復雜的材料、色彩或裝飾,是因為相比這些,他更關注對象背后的故事。
去年,為了紀念《哆啦A夢》誕生50周年與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開館10周年,Nendo為其設計了一套精簡又具質感的辦公產品。
1、四次元口袋筆筒
哆啦A夢的“四維口袋”還是和動畫片中長得一樣,只不過從里面掏出來的,是孩子們的筆筒和卡片夾。
2、任意門書立
任意門被設計成了一個書立,因為書籍就好比“任意門”一樣,可以帶我們在知識的世界里遨游。
3、“哆啦A夢尾巴”臺燈
臺燈也是動畫片同款,通過拉動哆啦A夢的尾巴可以開關燈具,超級萌!
這個系列的設計,不僅是用幾何線條拉出形狀,還對原本故事中,每個物件的功能都做了巧妙設計和延伸,讓人忍不住想,如果哆啦A夢擁有了這些新的寶貝,又會產生怎樣有趣的續集呢?
設計的本質亦是溝通,想要純粹地講述一個故事,化繁為簡反而更顯生動。
2021年7月,日本東京奧運會開幕。
火炬手大坂直美走上以富士山和太陽為靈感的白色舞臺,點燃了熊熊圣火。
火炬臺的設計理念是“聚集在太陽之下的我們,大家都擁有平等的存在、共同享有能量”。
佐藤大帶領Nendo在反復測試,在提出85個草案后,最終將代表奧運五環的5個面板,轉化成了由上下兩層組成的球狀圣火臺。
雖然構造簡單,但就在其“綻放”的瞬間,確猶如植物發芽,花朵盛放,給人巨大的力量。
人們總說,“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著像佐藤大那樣,舍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適當地精簡生活,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智慧!
三、“愚笨”的小孩:我一年365天都在設計
在設計行業,大家都沒少被趕稿、改稿的恐懼支配過吧!有時候真想把草圖一撕,大喊“爺不干了”!
作為設計界的“拼命三郎”,佐藤大卻對設計有一種近乎癡狂的熱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像一個不停運動的陀螺,就像一條不繼續游就會死的魚”,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他幾乎都和設計在一起。
「鳥鳴系列」花器
從小物件開始思考,然后是家具、房間內部、建筑,再逐漸發展成城市景觀。
目前,Nendo的設計已經遍布家居、建筑、工業、平面等多個領域,且幾乎個個都是經典。
佐藤大為小朋友設計的門
對普通人來說,同時進行400個項目不僅會把靈感榨干,還會把身體都掏空。
但佐藤大卻樂在其中。
隨時從一個設計中抽身而出,再進入到另外一個,這是他能同時進行400個項目,且每一個都能帶給人驚喜的制勝秘訣。
Nendo為資生堂做規劃設計
佐藤大每天連做夢都在設計,設計就像是他的親密愛人。
即使同時面對這么多項目,他也依舊會參與到項目的每個細節中,從拜訪客戶到設計制作,全部親力親為。
難怪他曾給設計系的學生開玩笑“想要討媳婦兒,接200個項目足夠了”。
Nendo設計的商業綜合體Kashiyama Daikanyama
旅行就更別提了。
近20年來,他開創了一種獨特的“佐藤式度假法”——去固定的咖啡館喝卡布奇諾,帶著狗子去公園溜達,吃點巧克力或冰淇淋,甚至連接受采訪都算給大腦放假。
如果遇上國外的項目,簡直會讓他興奮很久,因為他也能“環游世界”了。
佐藤大參加上海華潤時代廣場的改造設計,這是他在中國的第一個改造項目
“經驗會限制一個設計師,所以我常常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想法。”
面對設計,佐藤大永遠像是一個“愚笨的小孩”,不停地重置,永遠保持空杯的心態,用澆不滅的熱情和勤奮的努力,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佐藤大與愛馬仕合作
“所謂設計,有如贈人鮮花”,也許打動我們的,不僅是佐藤大簡單實用的設計,還有他對設計的那份純粹的熱愛和透徹的生活哲學。
所以,對他的評價也不如留白吧,在他已有的和未來的作品中,已經包含了有關于“佐藤大”這個名字的所有標簽。
資料來源:
《由內向外看世界》、nendo官網、工業設計、 51design我要設計、卓爾謨工業設計小站、日本設計小站、 BDL本一設計、 MICU設計、一起設計等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