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劃重點! 農產品加工等三賽道凸顯多元價值
2月23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表示,鄉村產業要姓“農”,要在做優做強種養業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村產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時代新階段,“三農”工作就是抓鄉村振興。推動以農產品為主的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提升農產品流通、農產品加工等增值環節,改變農業天然弱質性特征,引導農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提升鄉村經濟價值。
農產品深加工發展迎機遇
截至2月23日,同花順農產品加工板塊最新A股流通市值合計1264.52億元。受上述消息提振,板塊內21只成份股中,20只個股實現上漲。占比95.24%。朗源股份、中糧科技、德利股份、保齡寶等個股漲逾2%。此外,國投中魯、京糧控股、冠農股份、朗源股份、雙塔食品、深糧控股等個股連續4交易日及以上實現上漲。
據記者梳理,由于初級農產品利潤較低,不少上市公司正在搶抓農產品深加工發展機遇。在滬深交易互動平臺上,雪榕生物表示,食用菌深加工一直是公司關注的重點方向,目前公司已有即食產品“菇的脆”“菇的棒”等產品銷售。順鑫農業則表示,公司所屬創新食品分公司主要圍繞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
劉向東認為,農產品加工是農業與市場銜接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應重點聚焦在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從而提升農產品自身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國旅聯合呈現“三連陽”走勢
截至2月23日,同花順旅游板塊最新A股流通市值合計5501.24億元。其中,國旅聯合、西安旅游、云南旅游、中國中免等個股均實現上漲。而國旅聯合則呈現“三連陽”走勢。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
一組數據側面反映出鄉村旅游的景氣度。今年1月份,甘肅省接待鄉村旅游游客1118.41萬人次,較2021年同期增長34.10%,較疫情前同期增長27.76%;實現旅游收入33.22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49.17%,較疫情前同期增長42.11%。
農業農村部此前表示,到2025年,鄉村休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
農村電商板塊內逾六成個股上漲
截至2月23日,同花順農村電商板塊最新A股流通市值合計5948.10億元。板塊內37只成份股中,25只個股實現上漲,占比67.57%。其中,智慧農業“一字板”漲停,今日收盤后仍有56.84萬手封單。廣電網絡早盤漲停,路通視信、國聯股份、芭田股份等個股漲幅均超5%。
農村電商正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成長活力。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元,增長12.1%。未來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占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占2%。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商的觸角已經延伸到農村的千家萬戶。不少地區建立“一村一品一店”、農村電商產業園等,一批特色農產品變成大家爭相購買的“香餑餑”,改變了傳統農產品的流通方式。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農村電商未來發展重點在于暢通農產品流通體系,努力做到提質增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劉向東分析稱。
總體來看,華泰證券分析師楊天明認為,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不斷打造和挖掘農村產業是重點,一方面需要發揮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不斷解放農村富余生產力,通暢農產品產銷渠道。(來源:證券日報網?記者 徐一鳴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發)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認為: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一方面為農民提供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打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可以提高銷售量與銷售額,從而實現增收;另一方面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購買選擇,提高了生活質量。隨著我國互聯網、電商以及冷鏈物流等的迅速發展,移動終端技術的普及,近年來我國農產品也逐漸走上網絡銷售的道路且發展勢頭迅猛,電子商務成為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的銷售與購買方式,受益于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的發展,我國農產品的銷售地域限制逐漸縮小,進過早期的飛速和爆炸式發展,農產業互聯網銷售,農業電商開始增速放緩,這也是合理必然的局面,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增速速率不僅僅受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消費者終端的認知和接受度影響,還有來自產品源頭端產品生產力規模、冷鏈物流、金融資本、規范性種養殖、政策利好、專業人才、品牌規模效應等眾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制約。
【1】電子商務只有配合物流體系的完善,才能夠真正發揮助農民脫貧增收的作用。由于自建倉庫成本過高,很多情況下都只是有很小的倉庫或者根本沒有倉庫;另一方面,在一些偏遠地區,運輸成本過高,或者在一些更偏遠的地區,依然存在著道路不通的情況,物流問題一直是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突出問題,而且也將是接下來一段較長時間內需要突破的冰點。
【2】農村地區,受到受教育程度較低,生活區域封閉導致眼界不開闊,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以及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農村中的人們對于網絡技術的認知與利用存在著滯后性,一些農民存在著這樣的想法,應不應用電子商務,只要最后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出去即可農產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專業性人才的返鄉就業、創業支撐,近兩年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和農民工創業的浪潮之下,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選擇回鄉創業,這對于農村的發展來說,是個可以注入新鮮血液的好事情。但是,專業人才才可以做好專業的事,就農村電子商務來說,首先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性人才,也需要靈活敏銳的銷售人才,也需要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正確決策的復合型人才。
【3】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快捷方便交易方式,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農產品想要占領市場,除了銷售渠道先進之外,最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品質,這才是核心競爭力。要提高農產品品質,首先要進行標準化規模經營,打破分散經營的模式,形成規模效應,減少經營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其次要嚴格制定生產標準,確保農產品質量;最后要形成從生產到加工的產業鏈,嚴格按照與國際接軌的生產標準進行,并與當地的文化特點進行結合宣傳,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在目前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中,雖然整體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銷售額在逐年增長,但是產品種類極具繁雜,十分零散,沒有形成品牌、品類的規模效應,還是以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為主。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規模、質量、品牌都是取勝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看來,缺少規模經營,農產品缺少標準化與品牌化也將是在接來下農場品電子商務發展上急需改變突破的要點。
【4】電子商務讓傳統的農業產業有了改革自新的機會, 但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和資本的加持和引領推動,出臺“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出臺“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和應用示范需要頂層政策的設計和要求地方落實全力配合,加以拓寬資金渠道,利用各類商業銀行等金融體系來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引導投入資本到“互聯網+農業”的數字經濟信息化建設當中去,拓寬融資渠道,用社會資本閑散的錢去投資實業,去投資國民經濟支柱三農產業,讓社會資本意識到農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激發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業當中去熱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而進一步提速農業互聯網新零售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