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跨境電商綜試區再擴圍:江浙粵全覆蓋 規模5年增長近10倍
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次擴容。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鄂爾多斯、揚州等27個城市和地區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跨境電商綜試區”)。這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近7年來的第6次擴圍,截至目前該試驗區的地理范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擴圍后,跨境電商綜試區已在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實現地級市全覆蓋,而這次新增的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呈現出從東部地區逐漸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趨勢,并逐漸擴展至三四線城市。
“目前,跨境電商綜試區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形成了跨境電商綜試區的集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告訴本報記者,由于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我國跨境電商在過去5年實現了快速發展。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規模5年增長近10倍,2021年進出口額達到1.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盡管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行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表示,物流成本高企、產品品類不全、專業人才緊缺等都是跨境電商行業面臨的挑戰。
圖片來源:互聯網
因地制宜發展跨境電商
“跨境電子商務是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仍處于高速發展期。”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在針對此次批復的公開解讀中提到,新設一批綜試區,有利于激發外貿主體活力,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實現產業數字化和貿易數字化融合。
據了解,在2015年3月批準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之后,國務院此前已先后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在天津、上海、蘇州、洛陽、南寧、長沙、蕪湖、湛江、綿陽、營口等城市和地區分5批設立了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
“(國家)增加跨境電商綜試區,既是對跨境電商的扶持,也表明對之前跨境電商試點的肯定,希望傳統國際貿易轉型升級。”張周平表示,跨境電商綜試區作為跨境電商發展的先行先試區,有著包括所得稅核定征收、通關便利化、放寬進口監管等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帶來的是“清單核放”效率高成本低、“匯總統計”提升申報準確率、簡化申報、特殊區域允許出口退貨等。
“這些政策紅利將刺激傳統外貿加快線上化轉型升級的步伐,有助于促進本土企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優化商品供給、完善服務質量,從而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張周平說。
作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新設綜試區將適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零售進口監管等政策措施。
記者注意到,新設的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在獲批后,已開始布局如何下好跨境電商這盤大棋。
比如,揚州市商務局外貿處處長周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后,揚州將開展一些以往不能開展的跨境電商創新試點業務,為此,揚州將加快跨境電商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帶+跨境電商”模式,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據浙江新聞報道,舟山打出了“力爭在3~5年的時間內健全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鏈”的口號,將探索國家自貿區與地方跨境電商合作發展機制,通過改革創新發展,探索具有舟山特色的跨境電商發展路徑,在細分市場中尋找相對優勢。
作為中部城市,江西省上饒市也在此次獲批名單內。上饒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饒跨境電商綜試區將注重政策引導,積極開展大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等的招商引資工作,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扶持,統籌市、縣兩級外經貿資金,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引導社會金融資本流入跨境電子商務領域。
不過,在張周平看來,雖然跨境電商綜試區根據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形成了發展特色,但更多綜試區的獲批,也表明各綜試區之間的競爭將加劇。
跨境電商增長趨勢堅挺
張周平認為,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實現快速發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政策驅動,過去5年,國家在跨境電商領域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跨境電商發展;二是市場驅動,無論進口市場還是出口市場,跨境電商業務都有巨大需求,國內消費升級對海淘商品需求量大,出口電商市場更是龐大,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支撐了跨境電商快速發展。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雖然全球出口增速將放緩,但由于海外需求仍在,跨境電商將會保持穩定增長。以東南亞為例,東南亞的在線零售滲透值僅有5%,遠遠落后于中國的32%,而2021年東南亞新增互聯網用戶4000萬,總數已突破4.4億人次。
再看美國市場。2021年第三季度,美國市場消費者在電商渠道的支出為2040億美元,占其零售總支出的12.4%,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所預測的1830億美元,市場需求空間仍然被看好。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3.91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從2016年到新冠肺炎疫情前(2020年前)期間,我國每年新增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的同比增長最多不超過25%,而到新冠肺炎疫情后,該數據飛快上漲,如2020年新增6310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同比增長58.38%;2021年新增了1.09萬家,同比增長72.31%。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正式生效,所帶來的關稅減免政策、區域內貿易標準化以及對貿易數字化的推動,都能給我國對東盟等亞太國家貨物貿易與跨境電商帶來直接利好。
張周平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跨境電商已經在多個層面發生轉變:一是跨境電商從以往的依賴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為主,逐步發展到開發出獨立的網站、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營銷等多種新渠道的階段;二是跨境電商從早期的以個人賣家和貿易型企業為主,轉變為生產企業和貿易型企業融合發展;三是合規化發展趨勢明顯;四是隨著電商巨頭馬太效應的逐漸顯現,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出口跨境電商的運營呈現更加明顯的精細化特征。
袁帥則表示,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與之相配套的相關周邊產業的發展,敦煌網、阿里巴巴等B2B網站是跨境電商發展成功的典范,亞馬遜、全球速賣通、絲路通商城等新型的B2C跨境電商網站也正快速崛起,物流、供應鏈、支付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支撐了交易的一些衍生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并帶動了快遞、海外倉等行業的協同發展。
新設綜試區如何發展?
不過,袁帥也指出盡管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行業依然還存在許多問題,制約著跨境電商的進一步快速增長。
“在海關方面,跨境貿易電商在交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海關通關監管與征稅,面對郵遞與退換等問題,現行的海關監管模式仍不能很好地解決,需要改善和完備。在物流方面,跨境物流成本普遍偏高,倉儲、分揀、包裝和配送服務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袁帥進一步表示,目前電子支付尚存在一定的風險,借由跨境電商出現的盜取支付信息、電信詐騙、洗錢、非法交易等行為不少,電子交易支付安全性保障需提升,監管和法律法規要完善。
“目前跨境電商主要集中在B2B市場,但隨著國家政策力度的進一步加強,貿易雙邊的法律法規得以完善,跨境電商物流以及支付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有一個質的變化。”袁帥表示,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跨境支付一站式服務體系等將使得在線簽約、資金托管、支付結算、通關支付更加便捷,物流企業里以電商海運和倉儲服務為主的公司將在未來的快遞行業中更具有競爭優勢;此外,跨境電商行業公開化、清晰化、制度化將是大趨勢,“自營+平臺”雙重結合將成為主流,B2C和C2C的商業模式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保稅區、自由貿易港將發揮優勢,更多專業的人才將涌入跨境電商行業并加速行業發展。
那么,新獲批的這27個城市和地區將如何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對此,張周平給出以下建議:“一是創新跨境電商監督舉措,加強管理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記錄體系,并針對失信的平臺、商家建立‘黑名單共享機制’;二是要加大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特別是外語專業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力度,從企業需求出發、讓企業參與培養,最終將優質的人才輸送至企業;三是利用好金融工具,對跨境電商給予充足的金融服務支持,解決跨境電商企業資金困境。”
本報記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報道 來源:中國經營網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