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再見,交互設計的失敗
作者:沄海,首發:動像
2010年,Facebook 的元老級人物米拉烏創建了私密社交應用 Path。不到兩年時間,創造出了很多交互形式,拒絕了 Google 1億美元收購提議,估值一路上漲,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最具獨角獸(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潛質的公司,風光無限。但昨天下午,突然看到 Path 官方發布公告,說他們會在10月18日停止服務。
由接近獨角獸到現在瀕臨關閉,雖然這樣的事情也有所接觸,但最為我最喜歡的幾個應用之一,Path這種巨大的反差還是讓我難以接受。在交互設計領域,Path 可以說是泰山北斗級的存在,標志性的扇形展開,到現在都是很多老鐵學習動效的前三個案例之一。
發布的所有內容,Path 全部按照時間線順序幫你整理清楚,右側的表盤時刻記錄著點點滴滴。但凡有同學來問時間線怎么做,我都會給他們推薦 Path。
和我們見到的很多下拉刷新不同,Path 在下拉刷新上也做了些趣味點,也是少數用到擠壓拉伸的案例。
所有的彈窗,比如掃描二維碼、注冊新賬號,不像大多數產品那樣直接彈窗。元素從哪里來,從哪里去,略微傾斜的角度已然成為了他的印記,看到他,就想到了 Path。
作為一款有格調的產品,諸如點贊、封面切換、加載等待,自然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處處透露著不俗的設計實力。就像創始人說的那樣:好的設計是令人無法抗拒的。
Path 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交互設計的發展,讓我們在這無聊的世界中找到了那有趣的靈魂,讓日活用戶在兩周半內實現了30倍的增長!他的模仿者不計其數,國內曾有專欄盤點過類 Path 的應用。
但就是這款在交互、設計都名聲赫赫的產品,卻幫不了扭轉他如今的命運。不禁讓人在想:什么原因導致了 Path 的衰落?
是他的管理出了問題?
還是他資金鏈斷裂?
又或是不注重使用情景?
市場環境不好?
營銷跟不上?
還是說交互需要改進了?
前面五點都很有可能導致一個產品的落末,但要說 Path 的交互沒有改進導致他現在的狀況,恐怕怎么也說不通。比他交互差的產品比比皆是,我就不說眾人之矢的12306了,微信的朋友圈交互就不太好。
微信的朋友圈在發現頁里面,并不是底部常駐功能,這個在交互上很不好。之前有個微信改版活動,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先把朋友圈常駐在底部,讓我們進入點擊頻率最高的功能減少一步操作。
這個交互不好,但我們不會因此不用微信。相應的,如果有一天我們不用微信了,也不會是因為這個交互設計的不好。而另一個近期很火的應用,子彈短信,他的交互可圈可點。但我們細細來想,他的火爆,站上蘋果 app store 免費榜第一,是因為他的交互嗎?
其實不是,他的爆紅,是因為一個超級入口,羅永浩不遺余力的宣傳,讓國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人一夜之間都知道了子彈短信的存在,知道了他的種種優勢。其實,他贏在了營銷上。
很有意思的一點,和 Path 一樣,子彈短信也是做社交的。但子彈短信瞄準了用戶人群,針對使用情景,在宣傳上下足了功夫。而且,他對使用情景的思考非常充足,沒有留于淺層的交互體驗,在國內殘酷的社交行業中分得了一杯羹。
我們回頭再看一下 Path 的交互。他很有趣,但太淺了,他只是一個交互動作,沒有給用戶太多的便利。他的交互太流于表面,缺乏使用情景,于產品功能沒有太多的聯系。
換句話說,這個靈魂很有趣,但有跟沒有,不影響我們使用。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只起裝飾性、趣味性的淺層交互動效,已經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