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過冬”,這個業務卻年賺千億
??
作者 |魏宇卓
編輯 |楊佩汶
設計 |王浩南
2021 年 6 月,移動互聯網活躍網民增速為 -0.1%。
存量時代,各大公司都開始要求運營人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對公司的所處的市場環境、業務模式、商業模式有深入的了解,能對自身負責的產品線,提出合理且可實現的變現方案,進行商業化運營。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了新的運營思路和解法 —— RRA 模型。
想要做好商業化,第一步就需要考慮 App 的商業模式(怎么賺錢),即「R - 營收」。
目前,APP 移動應用平臺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流量變現,另外一種則是服務變現。
本期《商業化運營實戰指南》欄目,運營社先講一講 RRA 模型「R - 營收」中的流量變現(服務變現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解釋)。
什么是流量變現?如何做好「流量變現」的運營?提升「流量變現」效率的工具有哪些?
今天這篇文章,運營社就和大家聊聊「流量變現」的這三個問題。
01 什么是流量變現?
流量變現,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互聯網公司利用流量來賺錢,包括但不限于廣告變現、應用分發。
目前,市面上大量互聯網產品,包括阿里、騰訊等公司都有一部分營收是通過「流量變現」的方式來實現的。
據中關村互動營銷實驗室發布的《2021 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中顯示:2021全年,有 8 家互聯網公司廣告收入超過 100 億,其中阿里巴巴收入過千億,排名TOP1。
而且,有些互聯網公司的流量變現收入占整體營收的比例不低。
比如,上市近 5 年的美圖公司(代表 App:美圖秀秀),其 2021 上半年財報顯示,收入占比最大的是在線廣告(流量變現的形式之一),共營收 3.926 億,占總營收的 49%。
再比如,根據百度的 2021 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主要業務在線營銷收入為 191 億元,占據總收入的 57.7%。數據來源:百度集團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公告
可見,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以廣告的方式將平臺的流量快速變現,不失為一種良策。
雖然流量變現很香,但背后也暗藏很多“風險點”。
流量變現普遍被認為是與用戶體驗背道而馳的,因為廣告多了,用戶會反感,甚至是拋棄產品,致使可變現的流量變少,廣告收入降低。
那么,商業化運營需要怎么做,既能通過「流量變現」獲得高額營收,還能做到保持良好的「用戶體驗」呢?
02 流量變現的4個關鍵步驟
想要保質保量地進行流量變現、避免出現「做了收入、丟了用戶」的情況,商業化運營可以從流量變現的四個關鍵步驟入手。
1)第一步,確定用來流量變現的流量占比
在流量變現的「籌備期」,商業化運營需要思考,拿出多少流量做廣告。按照行話來說,就是要確定產品的「廣告負載率」。
廣告負載率 = 用來售賣的廣告位 / 所有內容位,代表廣告與內容的比例,也意味著 App 里流量變現的比率。
比如,網易云音樂的 banner 中,共有 11 幀輪播位置,拿了 3 幀進行流量售賣,意味著它在 banner 模塊的廣告負載率就為 27.27%。
那移動 App 的廣告負載率在什么范圍才算合理?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行業里頭部 App 的數據。
比如,根據其他媒體透露,Facebook 的廣告負載率約為 15% ,基本上每刷 10 條內容,中間就會穿插 1 - 2 條廣告。
再比如,bilibili 的副董事長兼 COO 李旎曾披露,2021 財年會控制「廣告負載率」這一指標,大致將維持在 5% 的水平。
可見,不同產品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同,其用來做廣告的流量比例也有所不同。
根據產品的類別,運營社做了一個簡單分類,方便你在「籌備期」確定廣告負載率時做參考。
2)第二步:選擇流量變現的位置和廣告樣式
在廣告位的選取上,初期可以“小步快跑”,以循序漸進的形式進行加碼 —— 選取 1 - 2 個廣告位進行觀察,并根據效果和用戶反饋拓展其他廣告位。
一般來說,流量高、用戶到達頻次高、平均停留時間長的頁面,比如首頁、聚合頁,比較適合開發廣告位,因為這類位置,用戶觸達率高,可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
同時,為了平衡用戶的體驗,商業化運營需要針對不同的廣告位,選擇相應的「廣告樣式」。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廣告樣式有很多,比如說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banner 廣告、激勵視頻廣告和插屏廣告等等,其中各有利弊。圖片來源:穿山甲官網
下圖為部分類型 App 的廣告位置與廣告樣式分布,可以作為流量變現位置與樣式的選擇參考。
3)第三步:廣告資源的引入與定價模式
在擴展了廣告位并決定好相應樣式后,商業化運營人員需要進行廣告主資源引入與廣告定價。
一般來說,獲取廣告資源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自售模式,即直接引入廣告資源。
這種模式是媒體(App、網站)通過自己搭建服務器,來充當廣告平臺,開展自己的廣告業務,通過發展直客、代理商來進行廣告資源引入。
第二種方式,程序化模式,即接入第三方平臺。
媒體(App、網站)通過對接市場上主流的廣告平臺(廣告網絡),例如穿山甲、Google Admob 等,通過第三方平臺聯絡廣告主,走程序化廣告,依靠第三方平臺進行廣告資源引入。
這里運營社針對兩種模式做了優缺點分析,商業化運營,需要結合產品的發展階段和公司實力,做出相應的選擇。
無論是自己搭建廣告平臺還是依靠第三方平臺接入廣告資源,我們在廣告資源引入過程中,都需要與廣告主約定定價模式,也就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計費。
目前主流的「定價模式」:
CPM(Cost Per Mille):按平均每千次曝光進行收費;CPD (Cost Per Day):按時間(每一天)進行收費;CPC(Cost Per Click):按每次用戶點擊進行收費;CPA(Cost Per Action):按每次用戶做出指定行為(下載、注冊、瀏覽等)進行收費。
這些定價模式通常會在對接廣告資源、商業洽談時用到。
對于商業化運營人員而言,eCPM (Effective Cost Per Mille) 才是你需要關注的核心收益指標。
eCPM = 收入 / 廣告曝光次數 × 1000。它代表的是每展示一千次廣告,平均有多少營收。
簡單來講,eCPM 是用來反映 App 的「盈利能力」,eCPM 越高,變現能力就越強。
而決定 eCPM 的高低則有多個影響因子,例如所屬行業、App 的下載量、DAU、廣告樣式、定價模式、廣告質量等等。
比如,不同廣告樣式的 eCPM 有所不同。根據 Appodeal 的數據統計,中國區激勵視頻廣告(Rewarded Video) 的 eCPM 是 6.08 美元,而 banner 廣告的 eCPM 則為 0.25 美元。來源:Appodeal
再拿「定價模式」來舉例,看看不同的定價模式是如何影響 eCPM:
某平臺上,定價模式為 CPM 投放廣告曝光 1000 次需要 5 元,也就是 CPM = 5 元,隨后廣告主買了 100 萬次的曝光。所以,eCPM = 收入/廣告次數 * 1000 = 1000000(曝光量)/ 1000 * 5(CPM)/ 1000000(曝光量)* 1000 = 5 元。
而另一個平臺上,定價模式為 CPC ,每次用戶廣告收取 1 元,預估點擊率為 5%,同樣 100 萬次曝光。所以, eCPM = 收入/廣告次數* 1000 = 1000000(曝光量)*5%(預估點擊率)*1(CPC)/ 1000000(曝光量)*1000= 50 元。
所以,在曝光次數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定價模式會決定 eCPM 的不同。
無論是廣告樣式的不同還是定價模式的選擇,本質上是為了提升流量變現的價值,實現流量主、廣告主、用戶三方共贏的局面。
4)第四步:關注數據反饋,優化廣告運營策略
為了獲得更高的千次曝光收益,商業化運營需要不斷優化廣告,提升點擊率和轉化率。
一方面,要讓廣告內容上更符合 App 調性。
舉幾個例子:
B站年輕人居多、興趣愛好多,會多放一些興趣類的廣告內容,例如游戲、二次元的廣告;
知乎上,用戶搜索或者分享生活經驗的居多,所以平臺會多放一些生活類廣告;
小紅書種草力強、用戶更關注美妝品類的筆記,所以平臺會偏向接一些美妝廣告;
而休閑游戲中,一般都是另一些游戲的廣告,相互引流做推薦。
另一方面,要將廣告內容匹配給相應的人群,推薦用戶需要的廣告內容,例如:
將汽車廣告大部分推送給有買車需求的男性人群;
將醫美廣告大部分推送給對顏值敏感的女性人群;
將含有低價、免費服務的廣告內容推送給低付費人群等等。
只有這樣,廣告內容才能更貼近用戶,廣告的點擊率和轉化率也會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互聯網公司想要獲得更高的流量變現收入,需要定量的通過數據分析進行調整,找到流量變現與用戶體驗的平衡點。
整個數據分析的過程,可以用一個公式總結:
收益 = 展示量 * eCPM
其中,影響展示量的因素是「負載率」和「填充率」,也就是廣告展示數量及廣告主提供的廣告數量,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不同廣告流量占比下的產品留存情況。
影響 eCPM 的則是計費模式,這個指標受到「點擊率」及「轉化率」影響,需要通過數據分析找到最適合產品的廣告位置和廣告樣式。
03如何更高效地做流量變現?
通過上述講解,我們已經知道了做好流量變現的關鍵。那么,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商業化運營人員更高效地做「流量變現」呢?
1)可提供豐富「廣告樣式」的工具
互聯網廣告發展這么多年來,不僅廣告樣式從文字 —— 到圖片 —— 再到視頻,還衍生出了一批互聯網流量變現服務平臺,來幫助互聯網企業更好的進行變現。
這些服務商,不僅有豐富的廣告主資源,還有豐富的廣告樣式,幾乎都是當下最為時髦的流量變現方式。
海外的 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 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平臺工具,可以提供 6 種廣告樣式,包括照片廣告、視頻廣告、快拍廣告、輪播廣告、精品欄廣告以及幻燈片廣告。
在國內,廣告服務平臺穿山甲,可以提供 8 種廣告樣式,可以適配大部分廣告場景,幫助商業化運營人員,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獲得更高的流量變現收益。
圖片來源:穿山甲官網
2)對接多廣告平臺的「一鍵聚合」的工具
為了引入更多廣告資源,讓流量變現的收益更高,不少互聯網企業會選擇接入多家流量變現服務平臺。然而,這背后意味著就需要對接和調試非常多的平臺,操作成本高,費時又費力。
目前,市面上也出現了「一鍵聚合」的工具,幫助商業化運營同學快速對接多個廣告變現服務平臺。
海外比較有名的廣告聚合平臺,例如 Google AdMob,聲稱每月在網站和 App 上可對接超過 400 億條移動橫幅和文字廣告。
還有 Max、IronSource 等平臺也能對接眾多廣告資源。除此之外,還有專門針對出海的聚合工具平臺,比如 Tradplus。
國內的穿山甲 GroMore 可以同時配置多個廣告平臺,并分別查看不同應用、不同廣告位的數據情況,減少開發和運維成本。
圖片來源:穿山甲成長中心
3)可以提升廣告單價的「實時競價」的工具
想要讓自己的流量變現收益更高,你需要讓廣告主愿意出高價來買你的流量。
當下,流行的定價策略是對流量采用實時競價方式。這種“實時競拍價高者得”的定價方式,不僅能讓廣告主出高價錢來買流量,還能提升廣告展示率。
據運營社觀察,穿山甲的旗下的 GroMore工具自帶 bidding 功能(實時競價功能),對商業化運營人員來說,不僅上手門檻低、操作簡單,還可有效提高 App 的收益。
例如,休閑游戲公司微鯉科技的變現負責人曾表示:這個功能最大的優點在于其易用性。
“我們可以在不用改變原有瀑布流的情況下,直接增配一個 bidding 代碼位,用極低操作成本,就能快速使用 bidding功能。”
再比如,某工具行業開發者,在使用 bidding 后,將 App 整體收益提升 19% ,eCPM提升14%。
用同樣的流量,賣出更高的收入,是商業化運營所需要看到的效果。
04結語
存量時代下,流量變現仍是移動 App 主流的賺錢模式,因為這種方式能帶來的收益可觀、且變現效率非常高。
想要利用好流量來變現,商業化運營人員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變現切勿簡單粗暴、造成用戶流失。
第二,提升流量變現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平衡好「收益」和「體驗」是擺在商業化運營面前的一大挑戰。
除了「流量變現」以外,「服務變現」也是“R-營收”環節里另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
接下來的《商業化運營實戰指南》系列欄目里,我們會聊到「服務變現」的相關內容,看看美團、攜程、滴滴等企業都是怎么高效賺錢的。
PS. 以下是專欄的內容預告,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想看的運營案例。
PPS. 目前【商業化運營交流群】處于籌備階段,感興趣的伙伴可以先添加運營寶寶,后續開放后會邀請進群。
關于商業化運營,大家還有什么想了解的內容,都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哦,說不定就會被我們選中!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私信求“運營干貨”分享。但精力有限,沒法一一回復。
我手頭上正好整理了一份內含155篇硬核干貨文章和社群運營、活動策劃等超全的資料包,可以免費送給大家。
領取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回復關鍵詞【資料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