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品牌增量哪里找?寶寶樹交了一份“應式”答案
同一個市場,同一個挑戰:去哪兒要增長?
后疫情時代變化很多,不變的也有,比如橫亙在很多品牌面前的生死進退之問——“去哪里尋求增量?”。
對于市場滲透率已然很高的成熟品牌來說,增量是不進則退之難;對于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新生品牌而言,增量是生死存亡之戰。
品牌的共同挑戰是整體大盤增長乏力——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趨向穩定,2021全年增長同比不超過1%。
品牌增量新風口 量大質優的母嬰行業
雖說覆巢之下無完卵,但大盤之下卻有驚喜。
這個驚喜來自母嬰行業。
和大盤流量見頂帶來的一片哀嚎形成對比的是,母嬰行業這個垂類賽道反而伴隨著線上風口御風而行。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母嬰行業不論是月獨立設備數還是總有效使用時長都有顯著提升。2021年,9月單月獨立設備臺數增量達5000多萬。
正如“百度貼吧之父”著名互聯網產品經理俞軍所言,用戶是自然人的某一類需求的集合。用戶(需求)隨著內外部場景的變化而變化。
這些用戶不是突然冒出的自然人,而是新增的旺盛的需求集合體,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出現,但需求卻又不止于家庭消費需求。
問題來了,他們是誰?
據尼爾森《2021母嬰行業洞察報告》顯示,30歲以下人群占到總體的76%,為母嬰人群的主力軍,絕大多數母嬰人群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碩士及以上占到整體的10%,家庭平均月收入約1.8萬元,超過4成每月平均超過2萬元。
答案一目了然。
她們是準備又或者剛邁入育兒大軍的95后網生代媽媽,是新老品牌們都想要收入囊中的消費中堅力量。而這一批新增需求里,還包括了新一線和下沉城市用戶兩大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板塊。
沒有過貧窮記憶、成長于中國經濟文化騰飛年代的Z世代,不光是在自己的個人消費上舍得花錢,對于家庭消費同樣是消費升級的主力選手,奶粉必須是有機的,紙尿褲得帶點黑科技,玩具更是需要開發智力……
其中超過八成的母嬰人群會在線上消費購物,而年輕家庭更愿意為快節奏、高品質的生活買單。與此同時,網生一代的家庭對移動互聯網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單機單日使用時長已超過6.84小時。
還有個好消息是,這一代的育兒中,寶爸參與度越來越高。雖說品牌圈的營銷潛規則是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但真要花起錢來,男人可是快準狠的高客單選手。以上種種,給所有對流量望眼欲穿的品牌們指了一條明路:增長勢頭良好的母嬰行業,還有大量能賺能花、認知水平與粘性雙高的優質客群。
他們從來不只是作為某人的爸爸媽媽存在,他們也是自己,他們每個月甚至每天來到某個母嬰平臺,沒有用完即走,一定是有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毫無疑問,這就是品牌新的增長點之一。
垂類平臺馬太效應依舊 頭部品牌寶寶樹或是最佳選擇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給。更何況,“三孩”政策還帶來了新的行業紅利,母嬰行業市場驅動力從人口增長轉為消費升級。
目前,各大母嬰平臺也不僅僅是做交流分享。以頭部母嬰平臺寶寶樹為例,就搭建了一整個從線上社區到復合生態、從備孕到懷孕到育兒全周期的產品及服務體系,并整合復星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鏈和全球優質母嬰資源,滿足了用戶和寶媽寶爸多樣化的需求。
寶寶樹構建母嬰家庭服務生態
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在如今大多數用戶選擇通過母嬰親子類網站/APP獲取母嬰信息的背景下,高達46%的用戶選擇寶寶樹這樣的專業母嬰App來作為消費參考。
母嬰垂類APP商品種草對母嬰家庭在全渠道的消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只不過,市場的機遇從來就不公平。
極光大數據數據顯示,在2021年上年母嬰APP TOP10中,排名第一的寶寶樹與排名第十的瀾渟月均DAU相差超過140萬,從排名第五的柚寶寶開始,月均DAU不超8萬。
即使母嬰這個垂類行業,也逃不過馬太效應。
而有著15年時間積累的寶寶樹,無疑是這個行業的頭號玩家。
尼爾森等權威第三方數據顯示,寶寶樹在母嬰群體中認知度、使用率、喜愛度等品牌價值全維度均行業領先,尤其在95后母嬰群體中的認知度與品牌首選度位居第一。
如果說在其他行業尚存“損有余而補不足”的天之道,因嬰幼兒而格外重視權威專業的母嬰行業向來奉行“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
品牌若是想在母嬰平臺打一個漂亮的增長戰役,最好的是選擇還是背靠大樹,不管是從用戶體量、品牌知名度還是實際轉化,都要有保障得多。
牽手應采兒 應時而變助力更多品牌挖掘增量
更何況,母嬰頭部品牌寶寶樹不僅有15年的行業積累,還懂得應時而變、應市而變。
剛過去不久的三八婦女節,寶寶樹官宣和媽圈頂流應采兒的合作。
品牌年輕化之心昭然若揭。
考量一個人,就要看他的伴侶;要看一個品牌,也要看它選取的代言人。品牌與明星的合作,其實和普通人的婚姻一樣,都是經過了一系列經濟考量、三觀匹配的,都是彼此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為什么是應采兒?
因為泛Z世代早已經不吃“為家犧牲自己”苦哈哈那一套,轉而代之的“首先我要成為我自己,我才是孩子的媽媽”。而應采兒作為Jasper和HoHo兩個孩子的媽媽,很多公開的育兒觀點和方法,剛好切中泛Z世代的價值觀,活得開心自我,還教得一手好娃,是無數網友熱議和羨慕的當之無愧的“媽圈頂流”。
當然,選對人只是第一步。婚姻不是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從今天起,我們就要以家庭的身份一起升級打怪,完成從1+1>2到1+1>3的不斷累積與升級。
對于品牌和代言人而言也是一樣。牽手只是第一步,攜手共創平臺內容,為個人用戶和品牌商家創造更好的體驗才是真正的課題。
母嬰行業“更好的體驗”,何以理解?
艾瑞咨詢《20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母嬰行業流量報告》中提到三個點:KOL內容共創引爆流量、IP聯名升級品牌形象以及不可或缺的人文關懷。
對此,寶寶樹可以說是交了一份合格的“應式”答卷。
應采兒作為首席育兒官,不僅向大家發出邀請請大家關注自己寶寶樹的賬號「應采兒」,說自己將從女性自身和二孩媽媽的角度記錄生活、分享育兒,一起交流分享更多育兒新知,還非常有網感地喊話“爸爸們,是你們卷起來的時候啦”!這波操作可以說是好感和流量都拉滿了。
而品牌方也配合得很給力。據悉,寶寶樹未來將攜手應采兒共創獨家IP欄目、借助應采兒的影響力帶動更多品牌曝光和種草。不僅如此,還將共建公益新項目,在面向用戶、合作伙伴和社會公益層面展開多樣化的合作。
后者對于以爆品策略打入市場的新消費品牌更具意義,想要從單一的產品認知過渡到完整的品牌認知的新消費品牌,不僅要有過硬的產品,更要設身處地關心有著更大精神焦慮和內心沖突的新一代媽媽,通過人文關懷真正成為消費者心中不可替代的選擇。
不論疫情如何反復,市場如何變化,但品牌所要回答的問題始終只有一個——如何增長?慣性增長可以靠管理手段提高效益實現,但爆發式增長則不得不去找尋寬闊的藍海市場。比起在大盤里擠來擠去,不如在垂類賽道中尋求新天地。顯然,母嬰行業就是一個有著更多機會的賽道,品牌投手們,準備好了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