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小老虎jfever:終于,年輕人開始往衣服上“打個補丁”了
上周末,北京幾家社區裁縫店悄悄成為了時尚潮流中的一份子。年輕人抱著他們的舊衣服,穿過喧鬧的三里屯商區,走進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對著縫紉機前的老師傅說道:“師傅,我想來打個補丁?!?/p>
打個補丁,不是什么黑話,更不是計算機語言,而是《三聯生活周刊》和三聯生活實驗室聯合北京三家社區裁縫店推出的時尚快閃項目。我們在每家裁縫店擺放了50余枚限量補丁,與獨立音樂人小老虎jfever、《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袁越、Megarments主設計師蔣格格和亦山集主理人郭則焓一同邀請年輕人走進店里,給自己的舊衣服「打個補丁」。
周末的三里屯和團結湖周邊,總能找到不少青年弄潮兒。他們熱愛時尚與潮流,也愿意走上街頭,向眾人展示自己的形象。
在更廣闊的層面,在北京和其他城市,時尚潮流總以周、天或小時的單位發生著變化。年輕人走上街頭,亦或打開手機,就能看到一系列冠以“最新”、“最潮”、“最酷”的內容,打開app操作兩下,摘下口罩面容付款,一個人似乎就成為時尚的一員。
如果說,接近時尚的途徑只有購買而非創造,過季的衣服只能成為穿不出去的家居服,那么這種時尚或許指向了虛無。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消費主義在擠壓與限制時尚的場景,讓它只與商圈、街拍和不同款式的濾鏡產生聯系,卻逐漸喪失了其中的生活性。
時尚不是消費的狂歡,街頭也并非少數人的專屬。我們之所以將「打個補丁」放在團結湖附近的周邊社區,不僅想喚起年輕人有關創造力的沖動,也想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形式將生活、潮流與本土化融合在一起,看到社區與潮流文化的聯系,制造青年群體中一種全新的生活化溝通場景。
所以我們想到了「補丁」,一個十分“中國”,老一輩人再熟悉不過,年輕人卻不那么熱衷的事物。我們想用這種方式,給年輕人提供一種創造時尚的方式。
關于補丁,我們首先在視覺上下了一番功夫。通過非常規的字體設計與馬賽克的字體背景,我們希望呈現出補丁自身的獨特與包容性,既有時代交錯的回溯感,也將當下的賽博風融入進去,以消費主義的手段倡導環保與反消費的理念。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我們從消費主義的漩渦中跳脫出來,用一塊補丁看到時尚的另一種可能,很難不去想一幅畫面:如果純棉T恤上的印花變成每個人自己的創造,如果衣服上的Logo完全被每個人自己的設計取代,如果社區裁縫店成為青年潮流的發源地,那么每個人也就成為了自己的時尚。
我們相信這不是一種想象,而是一種趨勢。
走進社區裁縫店,沒有大商場里的香氛,也沒有敏銳的導購。這兒通常只有一個歲數夠大的縫紉機和一個同樣歲數的老裁縫,空氣里只能聞到布和皮的味道——就像你翻開一本書會聞到的氣息,那是時間的痕跡。
沒有一件衣服永遠時尚,也沒有一件衣服不會破損。當你身處狹小的空間里,看著滿滿一面墻顏色各異的布料,你會發現:補丁才是一個時代的注腳。
上個世紀,補丁為父輩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實用性,讓他們不致于陷入到“沒衣服可穿”的窘境里,同時也為那個時期的時尚創造了包容的氣氛。每種顏色,每種款式,不同的位置,沒有人會為你的補丁打在哪表示不滿——除非你剛扯壞的是一條新褲子。
從環保的角度上,補丁同樣是一種絕佳的選擇。與使用環境友好型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制衣的理念相比,補丁不僅可以延長一件衣服的壽命,也給你的表達增加了另一個窗口。補丁也沒那么不堪,是吧?
當消費主義的風靡讓補丁落入一個奇怪的局面:一方面,給衣服打補丁似乎沒那么雅觀,另一方面,人們又會購買打滿補丁的潮流單品。我們認為,時尚從來不是單行線。除了購買,你依然擁有充沛的想象與創造能力——
比如,打個補丁。
總策劃|王德金
出品人丨李偉
監制|劉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