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緊俏中央財政下達200億元資金補貼農民相關上市公司利潤暴漲
【摘要】3月1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種子現在已經漲了近百分之五十了,去年我買種子每袋4斤的是80元,今年90元一袋的種子產量相比還不如去年高。今年我買的和去年一樣的復合肥是每袋80斤,比去年貴40多元。“在齊齊哈爾種植玉米的老李和《華夏時報》記者說起了當下一路高漲的農資價格。
3月1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自去年以來化肥市場便一直處于供需兩旺的狀態,價格持續保持在高位,其中鉀肥在當前市場更是格外緊俏。
“一方面,國際供需關系是支撐我國鉀肥漲價的主要因素之一。俄烏局勢緊張加上當前趕上春耕需求旺盛,現在國內市場上鉀肥現貨供應比較短缺,產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上漲,種植積極性增加,帶動鉀肥的需求上漲。由于春耕在即,尤其是東北地區需求量逐步釋放,目前整體鉀肥庫存呈現低位。”對于鉀肥緊俏的原因,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
“肥料高價的情況下,農民考慮到種地的成本,今年用肥時買的也少了,可能以前用三袋現在就用兩袋了。”據東北地區的化肥零售商指出,受到肥料高價格影響,農民購買意愿下降。
3月1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
據了解,此次補貼對象為實際種糧農民,具體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可根據服務雙方合同(協議)約定,由地方結合實際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原則上應補給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主要承擔者。對流轉土地種糧的個人和組織,根據簽訂的流轉合同(協議),確定補貼發放對象。
為保持政策連續性,提高政策精準性,便于地方操作執行,此次補貼發放將延續2021年相關政策實施方式。
此次中央財政下達的200億元資金,是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的一次性補貼,以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用物資一般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用以改變和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包括農業運輸、生產及加工機械、農藥、種子、化肥等。其中化肥作為糧食之糧食,在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據記者了解,去年以來的化肥市場便一直處于供需兩旺的狀態,價格持續保持在高位。
今春鉀肥貨少價高
在化肥價格一路走高的背景下,今春的鉀肥價高且貨少的情況再度引人關注。
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鉀肥的需求量約1700萬噸,50%以上需要進口,加之近年來國內鉀肥自主供應量有持續下降趨勢,進一步加劇了對外進口的依存度。
最近鉀肥的價格上漲主要受到供需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目前全球鉀肥的供應風險大幅提升。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鉀肥市場的主要出口國,俄烏兩國相繼禁止和限制化肥出口,加劇了世界鉀肥市場的供應緊張,自然也就推動鉀肥價格上漲。俄烏沖突同樣也會影響世界鉀肥市場的正常供應鏈,從而加劇鉀肥價格波動。
而隨著北半球春耕來臨,肥料需求是守護糧食安全的重要防線。我國氯化鉀行業目前新增產能較少,產量增長有限,低庫存情況短期難以改變,供給偏緊將持續推動氯化鉀價格上行。農作物價格持續上漲,引領化肥行業景氣度上升。從氯化鉀的消費結構看,超過50%以上的需求來自于農業生產,近年來,我國飼用糧食需求不斷擴大,在多種因素共同催化下,我國玉米等農作物價格呈明顯的上漲趨勢,帶動包括鉀肥在內的化肥需求持續旺盛。
“如果俄烏沖突長期化以及限制鉀肥出口的政策不能很快解除,則世界鉀肥產業的生產結構與市場重構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鉀肥未來價格可能會維持高位盤整或繼續小幅上行狀態。“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上市公司利潤增長
事實上,隨著鉀肥的一路走俏,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均有大幅增長。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的大型鉀肥生產企業包括鹽湖股份、藏格礦業、亞鉀國際、東方鐵塔等。其中擁有國內氯化鉀第一產能的鹽湖股份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2.68億元,同比增長109.27%;公司實現營業利潤60.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78%。
據了解,鉀肥、鋰電新能源材料業務是鹽湖股份的核心業務主體和盈利主體,其中鉀肥在公司營收中占比較高,鋰電新能源材料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其營收占比還相對較小。對于業績上漲,鹽湖股份認為,氯化鉀及碳酸鋰生產、銷售穩定,受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影響,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實現較大增長。
而根據藏格礦業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6.23億元,同比增長90.31%,扣非歸母凈利潤13.58億元、同比增長599.04%。
事實上,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中凈利增速最快的是亞鉀國際。據亞鉀國際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歸母凈利潤8.3億元–9.3億元,同比增長1292%-1460%。扣非歸母凈利2.19億元–3.19億元,同比增長4690%-6878%。亞鉀國際表示,公司鉀肥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原因為公司圍繞經營發展戰略的調整,聚焦鉀肥核心業務,優化銷售策略,同時國際鉀肥價格上漲,鉀肥產品銷售較上年同期增長。
“由于我國國內氯化鉀行業庫存處于低位,補庫存需求較強,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利潤空間,相關上市公司應該積極擴大產能,可以預測氯化鉀價格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預計難以大幅下調,將持續保持在比較高的市場價格。“袁帥說道。
據了解,亞鉀國際2022年實現了量的擴增,產能從25萬噸增至100萬噸,目前已達產80%;規劃未來3-5年內擴產至300萬。藏格礦業股份在 2021 年年度報告中表示,2022 年仍計劃保持100萬噸以上的氯化鉀產量規模。
內容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王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