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上市:華興的野心與包凡的“中國高盛”夢
“獨角獸獵人”華興資本上市了。
作為圈內享譽盛名的國內投行界龍頭老大,華興資本一手操盤了包括美團和大眾點評、滴滴出行和快的、唯品會、58和趕集在內等多個行業獨角獸并購,融資和上市,幕后掌舵人包凡是國內最早提出“新經濟”概念的人物之一,一向低調的他開始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談及華興為何上市的原因,包凡自信的說到:“我相信中國一定有機會出現一家世界級投行,華興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創造世界級的華人金融機構?!边@意味著華興的對標已經瞄準了世界頂級投行,它的競爭對手不再是14年前方興未艾的中國早期創投圈,而是高盛,摩根士丹利這些世界級頂級投行。
14年間,華興資本從一家精品投行的小機構一躍成為了投資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1美元的巨無霸,掌舵人包凡無疑是最大的功臣。相比其他傳統投行,華興資本被業內稱為“新型投行,覆蓋多樣化的客戶群體,重點扶持高科技成長的新經濟企業和創業公司,科技創新、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是包凡新經濟投資策略的“三駕馬車“。
按照包凡的說法,華興成長如此飛快全靠“撿漏”。華興剛成立之時,國內的投行屈指可數,更談不上與國外頂級投行競爭,于是包凡決定另辟蹊徑,做新經濟領域的融資顧問服務,那時候傳統工業,消費領域深得國外金融機構青睞,互聯網和新經濟這些領域的企業根本看不上,包凡靠著早期的“撿漏”,逐漸讓華興資本成為新經濟領域中最為活躍的投行。
與其說包凡是個投行家,倒不如說他是一個野心家。他投資項目從來不考慮單次服務所投入的成本,而是關注長期價值回報。與傳統投行的一錘子買賣不同,華興資本給每個客戶提供更長遠的服務周期,這些前期的人脈和資源積累最后成了華興資本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與客戶同成長,共進退是華興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華興與客戶的關系不僅僅是投資人與創業者的關系,更像是親密無間的合伙人關系,客戶獲得了發展壯大的資本,華興也能夠獲得客戶成長帶來的長期紅利。投資項目歸根結底還是投資“人”,或者說投資一個團隊,不僅是對客戶,在華興內部也建立了長期的人才體系,投資有潛力的年輕人培養他們成為合伙人,給予他們充分的發展機會和晉升空間。
華興上市當天,包凡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幾點投資經驗。
1.沒有理想的創業者不投。什么叫有理想?懷著改變世界的心去做事情,讓不合理的事情變得更合理,讓繁瑣的事情變得更有效率,靠圈錢忽悠投資人的年代過去了,只想著自己一畝三分地如何如何賺錢不過是井底之蛙,貪婪是罪惡的本源,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錢不能賺。
2. 沒有持續學習能力的創業者不投。駕馭10個人的創業公司和數百人的大型公司是不一樣的,CEO必須要具備持續學習提升自我的能力,沒有人天生就是企業管理的能手,即便是久經商場的老兵,也是會不斷接觸新事物,學習新事物的。
3. 沒有格局的創業者不投。有格局并不意味著盲目畫大餅,而是眼光要長遠,意志要堅定。企業高歌猛進之時,要始終保持敬畏之心,發展陷入瓶頸之時,也不能夠妄自菲薄,學會分享,把你的事業當作功德分享出去。
在包凡的心中,一直有著成為中國高盛的夢想。VC行業是一個強者恒強的行業,因為創業圈過一段時間總會出現一些新的事物,或者說風口,風口下會誕生若干個獨角獸,只要VC投資成功的獨角獸越多,長期回報會越豐厚。他曾經不由自主地感慨,“歐洲撐起了羅斯柴爾德,猶太人撐起了高盛,央企撐起了中金,中國的創業者們,誰是你們在華爾街的代言人?”。
在未來,VC會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種是往種子期、萌芽期發展的小VC,它們的投資門檻會越來越低,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市場成熟化,很多產品都是快速迭代讓市場驗證;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開源化,很多你能做的產品別人也能做,比如過去做一個app的成本好幾萬,現在可能只要幾千元就可以了。
另一種是往中后期深度發展的中大型VC,它們給創業者提供的不僅僅是錢,而是全方位的個人能力提升。很多初出茅廬的CEO有很好的idea,但是在執行力和經驗上稍有欠缺,拿到融資后并不能夠有效的發揮這筆錢的作用,這時候VC的任務就是輔助CEO將公司做大做強。
高盛與摩根的崛起,恰恰趕上了上世紀80年代洛克菲勒,卡內基等行業巨頭百花齊放的時代,如今互聯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出了一大批新經濟的獨角獸,華興資本上市正是中國投行崛起的一個時代縮影,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高盛們”嶄露頭角。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