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與女有瓜的廣告
“她”,一個顛沛流離的字兒。古文讀jiě,同姐。
1918年,在北大任教的劉半農首次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一時轟動學界。在之前,有文學作品用“伊”字指女性,如魯迅早期作品。
“她”字剛提出,即遭封建勢力攻擊:“沒必要!第一人稱沒分男女,為何第三人稱要分?”一些女性主義學家以新時代男女平等為由,痛罵劉半農。有人一度拒絕使用,直到1932年,“她”被教育部納入常用字,爭論結束。“她”,結束了第三人稱的混亂,豐富了中國語言?!芭病边x擇了這個代表女性獨立的字,并放大了女字旁。聊聊女字旁。
女字旁,指向美好——嬋娟、婀娜、嫵媚、娉婷、姝、婉、妍、嬌。女字旁,也充滿歧視。譚維維那首《小娟(化名)》,聚焦遭遇暴力的女性,有這樣一句歌詞:“奻姦妖婊嫖姘娼妓奴,耍婪佞妄娛嫌妨嫉妒。”18個帶女字旁的貶義詞,是語言對女性的污名化。它們不為女性專用,卻都以女字旁出現。
女字旁貶義字很明顯,但很多人不知道,一些常用字,也是從女性貶義而來。
不僅如此,婦,姐、姨、娘、婆、嫂,各種女性稱謂都或多或少有被污名化,與之對應的哥、叔、爺、伯等男性稱謂長久保持著本意,甚至時常作為尊稱。而用來指代男性的字,如公、雄、漢等,幾乎是徹底的褒義。與女字旁相對的單立人旁,也極少有貶義詞性。
“女”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之一?!靶铡本蛷呐?,現代研究公認,“姓”起源于母系社會,最古老的姓全都帶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媯 (gui)、嬴等。許多廣告也注意到女字旁的特指性,紛紛在女子旁上展現創意,今天“女也”來盤點一下。
01 上海迪士“妮”
迪士尼在婦女節,簡單改動了標牌上的“尼”,迪士尼樂園變成了迪士“妮”樂園,極富童趣。只是多加了一個女字旁,就令人眼前一亮。
02 芭比全球媖雄
2018年婦女節,芭比娃娃的制造商——美國美泰公司宣布全球17位著名女性作為“芭比全球媖雄”,推出17個女性限量紀念版芭比娃娃,以表彰她們在過去或現在改變了女孩們的世界。
英文名將hero改為了shero,中文譯名為“英雄”的“英”加上了女子旁,都彰顯出了女性自信自強的態度。中國有三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唯一被《時代周刊》封為亞洲英雄的“芭蕾皇后”譚元元,身高192cm的女排隊長惠若琪,以及年僅21歲的“國民閨女”關曉彤。
03 凱迪拉克 有話對妳說
凱迪拉克發起#谷愛凌有話對妳說#活動,聯合《新周刊》攝制短片,邀請幾位冬奧觀賽的普通人,一起重讀谷愛凌。以谷愛凌為代表的Cadillac Lady,以勇者特有的女性力,喚醒世界的更多可能。整部短片中的“你”全部改為“妳”,激勵每一位女性勇敢、自信、展示自我力量。
04 潘“亭”
許多廣告加上女字旁,潘婷卻選擇了去掉,變潘婷為“潘亭”。婦女節前夕,潘婷在其官微發布一支廣告,對當下社會中有關于職場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進行了諷刺??墒亲屌随梅嚨?,卻是它的微博文案:“潘婷去’女’字旁變潘亭,尋找每一位閃耀的職場女性!征服職場,不必丟掉‘她’,也能閃耀如她!”網友不解,一面去掉“女”字旁;一面呼吁不必丟掉“她”,是否矛盾?
希望你看完這篇,對女字旁有更深的理解。
女字旁,
不是枷鎖,也不是花朵;
不是利刃,也不是道德;
不是污名,也不是贊歌;
正視她,平視她,
如你如我,
同他同她。
更多關于女性內容多關注以下賬號
女也 視頻號:女也-ToHer
女也 小紅書號: 女也-ToH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