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京東物流收購德邦 快遞業加速洗牌
歷時三個月,沸沸揚揚、鬧騰許久的“德邦將被收購”的傳聞終于“靴子”落地。
日前,京東物流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將以89.76億元收購德邦66.49%股份。雙方將在快遞快運、跨境、倉儲與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國內快運市場的“頭號玩家”的德邦緣何會將大半股權旁落京東物流?同時,一旦收購完成后,京東的物流版圖將進一步擴大。回顧快遞物流業的整體發展,不斷出現大宗收購,是否會加速行業洗牌?
德邦轉型的隱痛
德邦作為一家運營26年的老牌物流業上市企業,卻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德邦物流成立于1996年,曾一度在國內快運市場叱咤風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行業瘋狂成長,一直以快運為主業的德邦物流漸漸想在快遞行業這塊大蛋糕中分一杯羹。因此,德邦物流從2018年開始對原有業務結構進行優化為德邦快遞,全力拓展大件快遞業務。
然而,也正是這次轉型,讓德邦開始陷入頹勢。
經記者梳理德邦近年來的財報發現,2018年—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30.25億元、259.22億元、275.03億元,業績增速分別為13.15%、12.58%、6.10%,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其中,快運板塊的下滑尤為明顯,2018年—2020年,德邦快運業務營收分別為112.06億元、146.67億元以及100.8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76%、28.69%以及-6.5%。
2021年,由于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多方面因素影響,德邦業績頹勢進一步放大。近日,德邦物流披露2021年業績預減公告,德邦物流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同比減少67.00%到87.00%;扣非后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176.04%到229.56%。
對此,德邦物流在公告中指出,本期業績預減主要受外部環境及內部經營策略調整影響。外部環境方面,宏觀環境整體景氣度有所下降以及大件運輸領域競爭加劇使得收入增速放緩,且全年油價處于高位對利潤產生不利影響;內部策略方面,成本、費用階段性承壓等。
圖片來源:互聯網
然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德邦轉型并不成功。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中物匯成工程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袁帥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快運業務起家的德邦面臨著營收持續創新低,市場份額持續縮減的局面,原因還是在于轉型的失敗,沒有真正明白快遞和快運雖然一字之差,其背后卻有著巨大的邏輯差異。”
袁帥進一步指出,快運與快遞的訂單區別不只是體現在重量和體積上。在運營邏輯上,隨著市場同業競爭的愈發激烈,快遞行業逐步通過大件快遞、大件包裹,向快運領域攫取市場。高額的運營管理成本負擔使德邦在近幾年的市場競爭中逐步掉隊,再加上疫情的進一步沖擊,德邦陷入了困境。
或將開創雙贏局面
物流版塊在京東體系內地位十分重要,甚至京東“不惜血本”在加碼物流版塊的發展。2020年8月,京東物流以總對價30億元全面收購了跨越速運,次年京東物流獨立赴港上市,今年京東還增持了即時配送物流集團達達股份。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曾坦言,京東要做全品類電商,需要非常強大的閉環物流支持,而這個目標會涉及全國各地無數個龐大的物流倉儲。
數據顯示,近年來,京東物流營收均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同時虧損也與日俱增。京東物流財報顯示,2018年—2021年,京東物流分別虧損22.34億元、41.34億元、158.42億元,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83%。
袁帥稱,收購德邦,是京東物流必下的一局棋,考驗京東物流整合能力的時刻正在到來。
事實上,對京東來說,此前快運網絡方面一直是其較為薄弱的環節,德邦作為快運市場中曾經的零擔之王,在中高端市場與順豐不分伯仲,盡管近幾年業績有所下滑,但多年積累的優勢以及運營經驗、底蘊、車輛、網點數都是京東迫切需要的。
此外,業內皆知,德邦素有物流行業“黃埔軍校”的美稱,在人才培養方面自有一套,就連京東物流CEO余睿也曾贊譽:“德邦有著獨特的人才培養優勢。”
早在2006年,德邦就開始走進高校進行校招。高潛人才培養計劃、“之”字形發展培養路徑等更是挖掘出無數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為德邦鍛造出優質的復合型管理干部。成功收購德邦,也意味著京東物流的后備力量將更加充盈。
“其實,對于德邦而言,京東算是一個好東家——它有自己相對完善的生態鏈。”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京東物流長期深耕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在數智化升級、供應鏈技術研發與應用等方面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同時,京東物流的商業洞察能力能夠幫助德邦有效滲透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促進倉網規劃、供應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更為靈活、科學地提升綜合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收購,對于京東物流和德邦來說,都十分有價值,或將產生雙贏局面。物流專家陳斌的看法是,京東和德邦合作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快遞快運行業數智化升級、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有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1+1>2”的效果。
圖片來源:互聯網
行業競爭白熱化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千億元,快運市場規模超4萬億元。然而,目前市場參與者眾多,格局也相對分散。同時,行業內依然存在惡性低價競爭,企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亂象。
中郵證券的研報指出,從近年行業發展來看,頭部快遞物流企業集中度持續增加是大勢所趨,而并購無疑是重要的手段,行業的加速集中利好頭部企業的發展。
極兔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順豐收購嘉里物流……市場上大宗收購、并購比比皆是,眼下,京東物流又收購了德邦,快遞物流業大規模收購的背后是否會加速行業洗牌?
“這是一種行業競爭中的必然生態。”洪仕斌坦言,物流行業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從原來的“大家把蛋糕做大”發展成為“大家搶奪蛋糕”,這背后比拼的是競爭實力,因此,收購、并購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袁帥認為,無論是政策層面、行業市場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各方面現狀都有利于快遞物流行業并購的開展,比如通過版圖擴張,提升綜合實力;存量競爭,做大體量規模;順勢轉向,提前布局卡位。“在市場競爭態勢之下,并購是快速實現規模經濟的一條出路,也成為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同時,并購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要想通過并購實現‘1+1>2’的效果,不能只是合并后就回歸以前的老狀態,必須要持續發揮資源聚合效應,盡快梳理出企業合并戰略計劃和雙方資源的融合方案,給雙方注入源源不斷的信心和動力,才能找到一條企業做大做強的高效之路。”袁帥說。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21日 第05 版) 來源:中國城市報 作者: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亞欣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