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假酒竟然“進了”直播間 專家:在非正規渠道買酒有風險
■廖木興/圖
近日,重慶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茅臺酒制假售假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在搗毀4個產、儲、銷“黑窩點”時,現場查獲假冒茅臺品牌酒成品800多瓶、待灌裝基酒3000多斤、制假設備14臺、包材2.7萬套,初步估算涉案金額達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案件中,為擴大銷量,犯罪團伙雇傭“網紅”主播,錄制識別真假茅臺酒的視頻內容,并于短視頻平臺注冊多個賬號,滾動播放,積聚人氣進而推銷。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當下直播帶貨行業魚龍混雜,真假“茅臺”、“掃碼價”做噱頭、傍名牌蹭名氣等套路層出不窮,廣大消費者要謹防上當,通過正規渠道購酒。
平臺:商家入駐平臺后“耍貓膩”
目前,直播間售賣“假酒”現象屢見不鮮。不少主播可謂“誠意滿滿”,市場售價1499元/瓶的飛天茅臺酒在直播間售價僅299元/瓶;更有主播上演李逵李鬼,所賣酒品外包裝設計與某名酒品牌一模一樣,但酒品名稱實則略有差異。
對此,某短視頻平臺商業化質檢工作人員表示,“酒類商家申請入駐平臺時,需要填寫各種資質認證信息及平臺調研表,后期還會經過嚴格的人工審核,符合條件后,方可獲得在平臺開店的資格。但實際過程中,仍有不少商家‘耍貓膩’,把劣質酒灌到高端酒酒瓶里,平臺也因此會經常接到相關投訴。”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借助短視頻平臺賣酒,從流量、粉絲以及客戶黏性來看,收益可觀,但要形成長期規模效益并不容易。短視頻平臺更是商品宣傳渠道,并不是交易平臺,尤其是產業端尚不規范,有待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來進一步規范平臺行為。”
除短視頻平臺外,類似銷售假酒的問題在各大電商平臺也時有發生。《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某電商平臺的投訴后發現,關于白酒質量問題的投訴不在少數,例如,“購買的白酒沒有標注保質期”“生產日期距今已有一年多”“開盒后酒味過于刺鼻”“酒杯酒壺質量極差”“自稱‘送禮佳品’卻未提供禮品袋”以及“價格波動較大”等。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副秘書長、電商直播“新農人”培育計劃組織者之一袁帥建議,電商及網絡直播平臺應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全力打擊套路直播、虛假直播等。同時,也要發揮平臺的觸達消費者提示作用,幫助消費者樹立維權意識,構建一個良性、綠色、健康的直播環境,如此才能長久發展。
業內:異地授權生產擾亂市場
“隨著監管措施加快落地和消費者、品牌方回歸理性,直播帶貨行業滋生亂象、貓膩的可能性將持續降低,‘割韭菜’等現象也將逐漸減少,良心經營的企業和主播才將最終存活。”袁帥如是說。
其實,對于推動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一直從未停止腳步。從1997年引進防偽技術至今,茅臺酒防偽已經歷5次升級換代。近年來更是斥資1.27億元研制了RFID防偽溯源系統,開啟了酒類驗證的里程碑。
舍得酒業總裁助理、生產保障中心總經理余東在今年建議,推動行業發展重點要關注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等。據悉,2018年1月份至2021年8月份,舍得酒業打假維權部處理打假案件75件,侵權案件24件,查獲舍得、沱牌系列假酒60多萬瓶,假冒包材約655萬套;查獲侵權產品約25萬瓶、侵權包材約47萬套。
“白酒行業亂象主要受不合規的異地授權生產以及泛濫的貼牌酒所致。”武漢金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對記者表示,“異地授權生產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僅擾亂當地市場競爭格局,對合法納稅企業來講是惡性競爭,而且也是一種偷稅行為,逃避屬地監管;而貼牌酒亂象主要是在短視頻平臺賣貨,價格虛高,產品往往包裝華麗,但是酒質很差,對消費者是一種欺騙行為。”
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表示,“白酒業亂象很多,規范要從國家、行業和企業多方面來努力,普及健康飲酒知識,提高居民酒類產品的辨別能力,并且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快酒類品質升級。”
蔡學飛同時提醒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老百姓,最好不要購買竄貨酒,也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輕易購買非正規渠道酒水,還是要通過大型商超、品牌專賣店等正規渠道購買,并且索要發票與出庫單,以便出了問題后,尋求賠償;其次,酒水售賣一般都遵循“離柜不負責”原則,因此,消費者可在店內當著商家的面,把酒的生產日期與溯源碼記錄下來;最后,如果消費者對于自己購買的酒水存疑,可以撥打廠方售后電話進行核實。(以上來源:新快報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認為,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直播帶貨越來越火熱,許多明星、網紅都盯上了直播帶貨這塊大蛋糕。白酒作為食品行業的佼佼者,自然不會固守傳統經銷商模式,隨著直播帶貨成為常態銷售手段,酒業真的將進入“播商”時代?個人認為,未必,起碼當前還沒到節點!
酒企和網紅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品牌傳播。請明星、網紅在直播平臺做品牌推介,但隨著實踐證明,視頻直播的視覺沖擊更適合銷售轉化、即時變現,于是直播帶貨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酒行業試水和擴張,當下電商直播帶貨魚龍混雜,酒業直播江湖,真假“茅臺”、用“掃碼價”做噱頭、傍名牌蹭名氣、把集團酒當作品牌酒來賣、大數據殺熟,刷單造假等等可謂套路層出不窮,一片“烏煙瘴氣”,!白酒行業本身水很深,所以酒水直播的亂象是避免不了的。近幾年最出名的酒水直播“翻車事故”當屬“潘嘎賣酒”,一度鬧得沸沸揚揚,讓很多網友體會到了酒水界的套路。
亂象頻出的直播帶貨,實則是損害多方利益。對消費者而言,他們花了真金白銀,卻有可能買到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假冒偽劣的商品。錢沒有花在刀刃上,讓消費者感覺很“受傷”。對品牌方來說,他們花了海量資金邀請主播直播帶貨,卻因流量造假、水軍刷單等造成巨大損失。或是帶貨效果不好,讓錢白白打了水漂;或是訂單被水軍刷走再退貨,讓品牌方白忙一場…當然了,并非所有主播都是如此,有些主播還是很專業的,還是很用心,是酒水行業的行家,當消費者、品牌方等逐漸認知直播帶貨的水分和套路后,這一行業就會面臨洗牌,萎縮,蕩濁還清。
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強調“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打擊數據造假”等。這樣的管理規范,事實上在為狂奔的直播帶貨帶上“冷靜枷鎖”,隨著監管加快落地和消費者、品牌方回歸理性,直播帶貨行業滋生亂象、貓膩的可能性將持續降低,“割韭菜”等現象,也將逐漸減少。我們也相信堅守本心,良心經營的企業品牌和主播是將最終存活下來的。
面對直播酒業如此亂象,個人也建議,接來下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網絡直播行業法律,有效整合相關法律,完善法律體系,明確各網絡直播主體的法律地位及相互之間的法律關系。政府各部門應明確職能,設定合理規則,細化監管范圍,平衡各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加強行政監管。直播平臺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并且強化平臺自身的責任和意識,全力打擊套路直播、虛假直播等,一經發現嚴厲懲治的同時,也要發揮平臺的觸達消費者提示作用,積極宣傳幫助消費者樹立相關的消費維權意識,構建一個良性、綠色、健康的直播環境,如此才是長久發展之計。
不管是自己直播帶貨,還是依靠其他頭部主播進行帶貨,最終都要依靠產品的產品力,包括產品的品質,產品的顏值,產品的價格,產品的理念等等。缺乏產品力的產品可能有了初次購買但很難形成重復性購買,缺乏持續性。對于白酒來說更是如此,產品品質一旦出現問題,影響更是難以挽回,在行業亂象下,還是要提醒廣大消費者,以后在直播間買酒,一定要留個心眼,物有所值,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直播江湖亂象叢生下,貪圖便宜必然將吃大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