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戰略規劃調整 萬聯證券撤回A股IPO
日前,已經于今年1月IPO中止審查的萬聯證券,其最新狀態變為終止審查。對此,萬聯證券對媒體公開表示,鑒于戰略規劃調整,經審慎考慮,并與發行申請相關中介機構充分研究,決定撤回本次A股發行申請。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擇機重啟A股發行申請。
事實上,萬聯證券此前的IPO之路屢現波折。2019年,萬聯證券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披露。2020年4月,萬聯證券收到反饋意見,同年萬聯證券前任董事長,亦是其控股股東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金控”)前黨委書記、董事長的李舫金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1年,萬聯證券人事震蕩,除新任董事長袁笑一臨危受命,總經理、副總裁也相繼調整。同年年末,因江西綠巨人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巨人”)IPO信批違法違規案,作為保薦機構的萬聯證券被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如今IPO申請撤回,萬聯證券如何在當前同業加速補血的環境下,拓寬融資渠道、擴充資本實力?截至《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稿,萬聯證券方面未做出回應,而對其股權融資較為關鍵的控股股東廣州金控方面亦未回應。
上市一波三折
2016年,在A股市場進行一次劇烈的牛熊切換后,萬聯證券開啟了股份制改造。此前,不少證券公司乘著2014年至2015年市場走高的“東風”掀起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融資潮,上市券商隊伍擴容,一級市場上券商估值也快速走高。
在此情況下,萬聯證券也有意沖擊IPO。在2017年股份制改造工作完成后(以完成工商變更的時間計算),2018年6月20日,萬聯證券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瑞銀證券。
以此計算,萬聯證券的IPO之路走了近四年。在前期,一切似乎較為順利,輔導期僅持續一年后,2019年6月末,萬聯證券IPO申請材料獲證監會受理,隨后招股說明書預披露。但進入2020年,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2020年4月,首發申請文件反饋意見披露,監管提出了32個問題,分別涉及規范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等三方面。這其中,涉及萬聯證券設立過程中國有股權的出資是否履行了評估、審批等程序,2007年廣州市國資委同意將萬力集團持有的萬聯有限(萬聯證券前身)40%股權無償劃入廣州金控是否符合國有股權無償劃轉相關法律法規等問題。萬聯證券該申請文件中,2018年末融出資金賬齡6個月以上的占比為66.67%,大幅增長,且不同賬齡期間的融出資金壞賬計提比例完全相同等情況也被要求進行具體說明。
在該反饋意見披露后,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檢索發現,2020年萬聯證券未更新有涉及2019年半年或年度數據以及增加對反饋問題相關說明的招股書。同年10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廣州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舫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廣州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彼時李舫金兼任萬聯證券董事長一職。
一石激起千層浪。2021年萬聯證券進行人事調整。2021年3月17日,萬聯證券召開股東大會,補選袁笑一擔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隨后將其推舉為董事長。同年6月,聘任王耀南擔任公司總裁(亦為總經理),原總裁羅欽城則轉任常務副總裁。10月,萬聯證券原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崔秀紅履新川財證券總經理。根據記者查詢,截至目前,萬聯證券研究所所長一職仍無人接任。
此外,根據2022年3月25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官網信息,袁笑一現任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這是否意味著萬聯證券方面還有人事調整,萬聯證券未接受采訪而暫不可知。
主動撤回申請
一年內董事長、多位高管發生調整,這被認為是公司主板IPO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有投行人士對記者直言,如果一家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都相繼發生調整,這種情況下沖刺主板IPO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2020年綠巨人財務造假案事發,擔任其保薦機構的萬聯證券或難完全置身事外。雖然綠巨人未完成上市、未對投資者造成進一步的損失,但中介機構可能仍然面臨追責。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厲健律師表示,發行人因現場檢查發現財務造假終止上市,雖然沒有造成投資者損失,但是信息披露義務人和保薦機構等仍有可能面臨交易所自律管理措施或證監部門行政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等,因為監管部門多次強調IPO不能“一撤了之”。
厲健進一步表示,證監會于2021年1月29日發布的《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第十九條規定:現場檢查發現中介機構及相關執業人員未勤勉盡責、在執業質量等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交易所可以依據有關規定對上述單位和個人采取自律管理措施,中國證監會可以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對上述單位和個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給予行政處罰。此外,證監會2021年7月9日發布的《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大監管問責力度。進一步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的項目,證監會及交易場所將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行為。
2021年年末,證監會對萬聯證券、羅某采取監管談話措施。證監會披露,萬聯證券作為綠巨人IPO的保薦機構,存在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貨幣資金、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等事項的核查不充分,未能發現發行人大量更改銀行流水;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會計基礎及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等問題。上述行為違反了證監會相關規定。羅某作為時任保薦業務負責人,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領導責任。
2022年1月28日,萬聯證券IPO中止審查。一個多月后,3月18日,證監會網站公示的發行監管部滬市、深市主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萬聯證券主板IPO已于3月16日被終止審查。
對于為何終止審查,記者數次聯系萬聯證券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融資渠道待拓展
萬聯證券是廣州市屬全資國有證券公司。在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廣州市政府及股東對萬聯證券的發展鼎力支持。這不僅體現在控股股東廣州金控原董事長曾兼任萬聯證券董事長一職,這種一把手負責的人事安排,更體現在萬聯證券數次增資擴股中,股東們真金白銀的出資。
萬聯證券股東結構較為穩定,成立以來除上述劃轉外,常年是廣州金控(原廣州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廣永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持股,分別是其第一至第四大股東。記者梳理發現,近十年來,萬聯證券有五次增資,廣州金控等股東均慷慨解囊,為萬聯證券的關鍵發展期補充了彈藥。
經過2018年的最近一次增資,萬聯證券注冊資本為59.54億元。按照原有計劃,此時萬聯證券將推進IPO,登陸A股市場,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但IPO戛然而止顯然打亂了公司發展節奏。這近四年間,萬聯證券未再進行增資擴股,作為中小型券商,如何在此情況下補充資本、擴大融資渠道成為重要議題。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資本市場研究人士袁帥認為,隨著券商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證券公司面臨越來越迫切的中長期融資需求。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資金實力將是券商勝出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及資本市場開放進度加快,不少中小券商機構也在加快融資動作擴充資本實力,從而抓取更多業務機會。當前國內券商在杠桿倍數難以提升的背景下,經營規模仍然取決于凈資本體量,做大凈資本自然成為券商當下經營的重要因素,“沒有資本金就沒有未來。”
廣州金控等股東能否為撤回IPO的萬聯證券送上“及時雨”?對此廣州金控方面暫未回應。
袁帥提及,目前我國券商的融資途徑還是相對有限,短期融資渠道主要是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股票質押等借貸融資,中長期融資則限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目前雖然券商正積極利用證券公司債和金融企業短期融資券等融資手段,但要大量補充資本仍顯有限,在券商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中小券商要突圍,那么就要將登陸資本市場、謀求IPO、借殼上市、再融資等拓寬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作為主要方向。同時還需注意到,大券商融資能力遠勝中小券商,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此對于中小券商來說,融資只是第一步。融資后,如何能充分利用資金,帶動公司發展,并為股東們帶來回報,這是一個更為復雜和長期的課題。(來源:中國經營網 作者: 羅輯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來源:互聯網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認為,對于券商來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切都得是先有了錢再說。隨著券商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 ,新出現的購并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項目融資業務 、風險投資業務 、證券投資基金業務 、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對證券公司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中長期融資需求 。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資金實力將是券商勝出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券商的融資途徑還是相對有限 ,短期融資渠道主要是同業拆借 、國債同構和股票質押等短期借貸融資 ,中長期融資也僅限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
今年以來,隨著科創板籌備啟動及資本市場開放進度加快,不少中小券商機構也在加快融資動作擴充資本實力,從而抓取更多業務機會。當前國內券商在杠桿倍數難以提升的背景下,經營規模仍然取決于凈資本體量,做大凈資本自然成為券商當下經營的重要因素,沒有資本金就沒有未來。
金融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實體經濟是金融的立業之本,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中小券商無論是在品牌、客戶資源、人才儲備,還是風險管理、金融科技水平方面都明顯的落入下乘,窮則思變,對于中小券商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想要從大券商間突圍,必須打破自身的桎梏,以變謀求進步。
在券商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中小券商要突圍,那么就要將登陸資本市場、謀求IPO、借殼上市、再融資等拓寬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作為未來突圍的主要方向,并可以通過并購重組和特色化經營,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集中突破,走差異化發展的路線形成自己的核心、精品業務,以此培養用戶粘性。
對于中小券商而言,他們在融資,大券商也會融資。大券商往往比小券商可以融得更多資金,這是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此更多的時候,對中小券商而言,如何利用手中有限的資金,做出更多的事情,才是要積極應對和思考的點。對于中小券商來說,融資只是第一步。融資后,如何能充分利用資金,帶動公司發展,并為股東們帶來回報,這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和長期要應對的課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