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這個方案換成別人能不能做”?
但凡廣告公司,就會遇到比稿答疑。客戶答疑中,我們最常見的一句話是:這個方案換成別人能不能做?
我們會如何作答呢?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句話背后,我們的思考。
第一,品牌,自己有無要求
一個品牌,如果不是初立,一定會有自己的品牌個性和調性的。這些標準和要求,是判斷方案是否與品牌相合的依據。
我們知道衛龍敢玩兒,999會玩兒,某某乳業端著,那這些都是品牌形成的印象。如果一個品牌有清晰的品牌調性,那么其實從調性上就可以直接判定,方案到底是否合適。
一個品牌,有沒有要求,這是最基礎的判斷。
第二,品牌,是否會有追求
一個品牌如果沒有長期的品牌資產,意味著從每一個方案開始,他們都在積累品牌的認知。那么要問,你是否打算從這個方案開始,積累成這樣的調性。這其實深入到了品牌的策略。
如果你對方案的選擇標準模棱兩可,竟然也沒有品牌的目標。那就不存在“競品可不可用”這一說法。
第三,方案,與業務鏈接是否緊密
從方案看,一個方案被質疑是否有品牌獨占性。其實,也在疑問,這個方案,除了品牌相合之外,是否有獨占業務聯系。如果問出這句話,其實要反思方案中,對業務的回扣,是否堅實。
舉個例子,我們給某品牌商業化制定的口號,需要覆蓋私域和公域的優勢。這就是業務鏈接。同樣的情況,我們給競品提供建議,制定的方向是對客戶前端和后端的幫助使其生長。這也是業務鏈接。同類客戶,不同客戶,絕無相同結果。
第四,方案,是否給你機會
從方案看,有些方案是很好的。當然是可以給品牌和競品同用的。比如動感地帶,難道只能中國移動去建立嗎?遇到這種方案,真是甲方的幸運。
坦率講,廣告業是一個謀臣構成的出主意型的咨詢業。古代主君,不是來做裁判員的,而是來聽建議是否對自己有用的。當我們問起,這個很好的方案是否別人能用,甲方更多該有的是危機感。萬一這個方案,被競品買走了,那我們可是虧了。
舉個例子,我們提會說話的售貨機。這個方案是所有新零售都可以做的想法。但是,我們方案,能指導產品研發想到這個想法,改變整體品牌體驗,贏得最大化的市場優勢。這個idea,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抄,誰先做,誰英明。
第五,方案,有自尊心
我們前4點的前提,都是方案夠好。當我們的方案不夠好,真的是放諸四海皆準,那這必然是一個普通而平庸的方案。客戶質問:換個LOGO就能給別人用,這是一種侮辱。如果技藝不精,難免自取其辱。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磨練自己的策略和創意。行行行的司刊有一句話寫得好: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畢竟任何方案,都是在針對問題,進行針對性克制。這些針對性的方案,都是在為客戶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作為建言獻策的合作伙伴,當然是要設身處地為客戶找到最好的解題方法。如果我們只帶著平凡的思考,就不要指望別人給你更高的評價。這就是寫方案,所應該帶有的自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