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板塊走勢疲軟,龍頭整體下行,環境治理個股逆勢上行觸及漲停
環保板塊走勢疲軟,龍頭整體下行,環境治理個股逆勢上行觸及漲停「環保周評榜」
【摘要】截至本周五(4月15日)收盤,環保板塊漲跌幅為-4.75%,上證指漲跌幅為-1.25%,深證成指漲跌幅為-2.60%,創業板指漲跌幅為-4.26%。環保板塊表現動力不足,跌幅超過大盤,但板塊內有七只個股觸及漲停,一只新股上市。
截至本周五(4月15日)收盤,環保板塊漲跌幅為-4.75%,上證指漲跌幅為-1.25%,深證成指漲跌幅為-2.60%,創業板指漲跌幅為-4.26%。環保板塊表現動力不足,跌幅超過大盤,但板塊內有七只個股觸及漲停,一只新股上市。
個股方面,《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同花順相關數據梳理發現,本周環保板塊內共有11只股票上漲,其中表現較好的分別是同興環保(24.64%)、飛馬國際 (14.80%)和海天股份(2.21%),僅有2只個股漲幅超過10%,整體漲幅較小;有1只個股保持持平;下跌的股票共113只,其中C軍信(-21.78%)、景津裝備(-15.78%)和久吾高科(-14.15%)跌幅靠前,本周內下跌個股較多,且整體跌幅明顯,共有16只個股跌幅超過10%。
本周內,龍頭環保股走勢疲軟,市值前十的環保股整體下行,其中景津裝備和偉明環保的跌幅明顯,分別達到了15.78%和10.63%;市值前十的環保股平均跌幅達到5.40%,較上周跌幅擴大。
飛馬國際獲五天三板
本周內,受快遞物流板塊近期快速走強影響,飛馬國際連拉漲停板。本周內,飛馬國際漲跌幅為14.80%且周內漲跌幅波動較大,在收獲三連板后,于14日和15日連續回調。
據了解,飛馬國際的主要經營業務包括供應鏈管理服務和環保新能源業務,“供應鏈管理 環保新能源”雙主業發展是公司的發展戰略。而此次飛馬國際漲停原是受到了物流利好政策影響。
4月1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
受國內物流管控政策放松消息影響,A股倉儲物流板塊連續走勢積極,飛馬國際4月11日、12日和13日連續觸及漲停。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中物匯成工程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日物流版塊的連續上漲的原因在于近期物流行業迎來的密集利好政策所致。近年來,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整體不盡如人意,近期相關文件的出臺也讓行業出現了點火效應,物流板塊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未來還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將對快遞、化工物流、汽車物流、冷鏈物流等都有聯動性效應,會使中國物流業上升一個新臺階。
“從目前形勢看,多點散發的疫情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物流行業企業應當做好長期防疫抗疫的準備。疫情對各行業都是一次大考,對于物流企業更是。”袁帥表示。
多只環境治理個股觸及漲停
本周內,環保板塊漲跌幅為-4.75%,板塊內113只個股處于下行趨勢,占比板塊內超過九成。但在整體下行趨勢中,板塊內部分個股逆勢上行。4月14日,環保板塊漲幅0.48%,4只環境治理個股當日觸及漲停,包括同興環保、博天股份、創業環保和嶺南股份。
同興環保本周內漲幅為24.64%,并于4月13日、14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產生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形,該股近一年漲停8次。同興環保本次異動中于4月14日的主力資金凈流入1028.73萬元,此前3日同興環保主力資金持續流入,共凈流入2567.05萬元。
博天環境本周內漲跌幅為-9.07%,整體走弱,但該股在4月14日觸及漲停板,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入2373.16萬元,主力凈量值較大,主動買入明顯多于主動賣出。
4月13日,博天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及預重整。博天環境已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債權人安徽子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并申請啟動預重整程序。截至公告披露當日,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受理重整申請或啟動預重整程序的文件,公司是否會進入預重整及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博天環境主要從事水環境解決方案、水處理裝備、水務投資運營管理、環境修復。公司在工業水處理、城市與鄉村水環境、膜產品制造與服務、土壤與地下水修復等領域,形成涵蓋咨詢設計、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核心設備制造、投資運營等覆蓋全產業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上內容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王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中物匯成工程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袁帥表示,疫情之下,物流行業受到了沖擊,物流的暢通,是經濟循環暢通的重要內容。物流運輸一頭連著大家的餐桌、關系民生保供,一頭連著企業生產,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全國本土疫情多點頻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繁重。部分地區對物流貨運車輛采取層層加碼、一刀切的通行管控措施,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關停,部分公路防疫檢測站擁堵,由此造成了貨運受阻、物流不暢,部分地區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受到影響,進而帶來了連鎖反應,特別是電子商務領域,由于物流受阻,不僅是消費者買的東西遲遲不到,在電商平臺上的一些經營者,也面臨著貨物積壓和平臺處罰帶來的損失。
再者便是疫情影響下的生產經營放緩也成為制約物流行業發展速度的原因。還有一個因素值得關注,今年以來,國內汽油價格已經歷七連漲。截至4月初,每噸汽柴油零售價比年初累計上升近2000元,分別上漲24.4%和26.9%。受此影響,盡管物流企業對于運費上調的呼聲不斷增高,但成本上升并未及時向運費傳導,物流貨運企業活力總體偏弱,物流市場的低迷情況將使得整個產業鏈的產銷對接受阻加劇。
對于近日物流版塊的連續上漲,但在我個人看來,造成此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近期物流行業迎來的密集利好政策所致。近年來,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整體不盡如人意,近期相關文件的出臺也讓行業出現了點火效應,物流板塊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未來還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將對快遞、化工物流、汽車物流、冷鏈物流等都有聯動性效應,會使中國物流業上升一個新臺階。
對于行業拐點,個人觀點認為尚未來臨。從目前形勢看,多點散發的疫情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物流行業企業應當做好長期防疫抗疫的準備。疫情對各行業都是一次大考,對于物流企業更是。疫情挑戰下,新的變革和機遇也蘊藏其中。短期來看,疫情導致企業利潤下滑,現金流吃緊,然而從長期來看,疫情爆發也凸顯出行業困境,讓物流行業的挑戰和機遇更加清晰。物流企業要想方設法通過各類手段降低經營成本,數字化轉型尋求突圍。在“動態清零”大方針背景下,未來很長時間里,防控疫情不會松懈,供應吃緊與運力短缺問題將常態存在。物流企業應該正式客觀局面,積極行動,面對此輪疫情導致多地區域性運輸受阻,物流企業應開始動態調整運輸路線,降低物流受阻帶來的影響。同時物流企業及貨車司機們也應當認識到,需要將防控防疫擺在第一位,充分了解途經各地的防疫政策,緊密配合當地有關部門查驗,并做好應急預案以應對有可能到來的物流堵塞和隔離防控等突發事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