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如何讓火爆的數字藏品“活”起來
繼今年1月天壇建筑群系列數字藏品發售之后,4月7日藍色光標旗下首個數字藏品發行平臺MEME上線。4月8日創維在京東家電巔峰24小時活動中,推出首款數字藏品“創維1995年第一臺電視”;4月8-17日國潮IP“太和瑞獸·脊獸”IP十只全套區塊鏈版權限量作品上線阿里拍賣珍品頻道陸續開拍。
作為一種脫胎于區塊鏈技術的新事物,數字藏品正成為行業熱點。其發行現狀如何,有無市場亂象?接下來,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監管?
市場火熱
基于京東云提供的區塊鏈技術能力,創維在京東家電巔峰24小時活動中推出首款數字藏品“創維1995年第一臺電視”,限量發行408份數字藏品,用戶可通過抽獎互動、訂購電視的方式免費獲得,并在京東靈稀平臺查看。據悉,京東靈稀是基于京東云提供的區塊鏈技術服務——京東智臻鏈打造的數字藏品平臺。每個數字藏品都有一張獨一無二的“數字證書”,應用京東智臻鏈的區塊鏈技術能力進行存證,具備惟一性、不可篡改性、不可復制性。
“太和瑞獸·脊獸”IP數字藏品由版權方故宮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設計開發,中版信達(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運營上拍,每只脊獸的數字作品各1萬份,直購價29.9元,每份均對應唯一的哈希值密碼,不可篡改,具有稀缺性和收藏價值。版權方有關負責人說,“太和瑞獸·脊獸”IP數字藏品挖掘、凝練了古建筑中所蘊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讓塵封在歷史中的中國古建文物“活起來,走出去”。
今年春節期間,紅洞數藏聯合中南卡通發布的頭像類數字藏品“元虎”系列,一經面世便引起業內的轟動,首發888個元虎頭像在1分鐘內便告售罄,定向空投的1000個元虎頭像也大受好評,短短幾天內,粉絲群就已突破千人。
紅洞科技創始人兼CEO張貝龍對記者表示,紅洞數藏基于趣鏈科技底層技術,旨在鏈接用戶與數字世界,讓每個人成為數字藏品的創作者、擁有者。該平臺目前已經陸續發行文化藝術、潮流時尚、游戲電競等領域的區塊鏈數字藏品,以供認證用戶在平臺上購買、收藏。
本質為何物
2021年12月,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發布《區塊鏈技術激活數字文化遺產研究報告》,通過梳理和分析國內外文博數字化及其數字文化遺產資源的開放利用狀況,探討了基于區塊鏈技術推進數字文化遺產活化的中國方案。
在業界看來,數字藏品本質上也是一種非同質化代幣即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類似藝術品,每件都不一樣,因而它們之間無法相互替換。由于其有效解決了數字藝術品難以界定所有權的問題,目前NFT已在數字收藏品領域廣泛應用。
張貝龍對記者說,他把數字藏品生態分為基礎設施層、平臺層、應用層和內容層4個部分。其中,基礎設施層即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層即數字藏品的銷售終端;應用層即包裝內容并在平臺上進行發售或贈送。
在業界看來,NFT或數字藏品甚至元宇宙的技術和產品的標準化過程,其實是構建在區塊鏈技術和產品標準化的基礎上,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標準化是土壤和底座。
國泰君安認為,NFT及其相關技術將構成下一代互聯網經濟體系的基礎,初期數字版權類公司將率先受益?,F階段NFT尚處于發展初期,更多的應用于個人資產保護,但由NFT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將成為構筑元宇宙的基礎,長期將在更多領域發揮價值。目前,數字版權類公司更有望受益于現有的NFT技術。
記者登陸阿里拍賣珍品頻道國潮IP“太和瑞獸·脊獸”數字藏品拍賣頁面看到,該頁面特別提示,購買人通過拍賣獲得惟一對應的“數字版權限量作品憑證”,就獲得了該版權的每份限量作品以單份方式(不得復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不含版權的改編權等其他權利(不含版權作品的文創等授權使用權),即獲得該單份(不得復制)拍品。使用地域范圍為:全世界范圍內;有效使用期限為:永久。
尚需引導合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尚未對數字藏品進行明確定性,也沒有對相關交易平臺進行規制和監管,相關法律仍然處于空白狀態。
“數字藏品的出現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產物,背后則是年輕網民的新興文化消費需求,數字藏品的興起對品牌傳播、IP商業化、活躍版權交易等領域都有極大潛力。但目前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用戶群體相對小眾、發行平臺良莠不齊,存在一定的投機甚至違法亂象?!鄙虾I陚惵蓭熓聞账蓭熛暮}垖τ浾弑硎荆O管重點主要在防止部分不法企業以數字藏品的名義從事發行虛擬貨幣、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但也應充分保障合法平臺的經營自主和創新行為。
“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數字藏品誕生,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人接受數字藏品,并參與到一些基于數字藏品的商業活動中。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數字藏品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仍空白,如果數字藏品行業領域不受監管,則有很大可能淪為資本洗錢、企業逃稅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這為投機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是不容忽視的一大弊端。”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國潮IP“太和瑞獸·脊獸”數字藏品競拍頁面掛出的“競拍告知”,其中注明了任何版權作品出讓方/送拍方、受讓方及場外各平臺,不得誤認為或引導誘使、欺瞞用戶將阿里拍賣頻道內的“區塊鏈版權作品多份限量交易”的作品及“新版鏈”上鏈認證確權的作品,作為區塊鏈虛擬貨幣、代幣、證券等進行使用、流通、兌換、炒作。
4月8日,由紅洞數藏、洞壹元典、靈境藏品等單位聯合發起的《2022中國數字藏品自律公約》發布,達成了“合理公平、誠信守法”“共同探索打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開放生態合作關系”“賦能實體經濟”“充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打擊惡意炒作”等10項共識。
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倡議各方踐行科技向善理念,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真實、準確、完整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同時,堅守行為底線,防范金融風險,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4月14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數字藏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自律要求》。
“要做到藏品平臺的合規可控,符合國家的法規政策,數字藏品本身開創了一種新型可確權、可追溯的文化價值,我們要將其更大賦能;此外,一定要有區塊鏈技術持續創新驅動,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研發技術保障;利用用戶規模優勢,提升藏品內容,打造優質IP,塑造品牌文化,感知用戶體驗;實現合作共贏,推動承載傳統文化、國家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變得更加高效。”張貝龍表示。
專家建議,隨著數字藏品的不斷升溫,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明確數字藏品屬性,逐步將其納入監管體系,以推動這一新興行業規范發展,規避可能引發的金融或法律風險,可以從“明確虛擬NFT和相關業務活動本質屬性”“建立健全應對NFT交易炒作風險的工作機制”“加強NFT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等角度,參照虛擬貨幣相關的部門立法體例,完善NFT立法規制體系?!霸诖艘埠粲跤嘘P部門應該盡快重視起來,研判技術趨勢,讓監管和風控跟上技術的發展?!痹瑤浾f。
“目前,包括紅洞數藏在內的許多數字藏品平臺都在期待國家政策法規的出臺引導,推動數字藏品轉讓交易合規化?!睆堌慅堈f。(以上內容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記者:李洋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表示,圈內有個說法叫做萬物皆可NFT化,最突出的代表便是數字藏品。數字藏品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受“元宇宙”概念影響,數字藏品正掀在?起一股熱潮,國內最早布局數字藏品的就是阿里巴巴,如今B站,騰訊、阿里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均已開始布局NFT,并推出了相關平臺。在互聯網科技廠商爭相上車數字藏品領域的同時,傳統產業同樣在積極布局數字藏品領域。2月8日消息,《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技術框架》國際標準項目成功獲得立項,該項目由騰訊牽頭,聯合螞蟻集團、信通院、北京郵電大學、之江實驗室等產學研機構共同提出,并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相關會議上獲得立項通過。隨著標準的建立,更多圍繞著數字藏品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被廣泛接納中。伴隨著數字藏品市場的產品越來越多,數字藏品正在被更多國內傳統的企業和知名IP所接受,數字藏品與IP的聯合探索出了新的商業模式,市場呼聲此起彼伏,數字藏品正在為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市場營銷解決方案。數字藏品將帶動優質IP的價值重估,引領數字潮玩風,數字藏品可以錨定虛擬資產的價值,有助于推動內容資產價值的重估。企業如果用好數字藏品這張牌是能夠幫助品牌拓展新的營銷空間,同時也能以最新的互動方式影響消費者的認知。
區塊鏈技術在數字世界中實現了對貨幣的映射,產生了一系列同質化加密數字貨幣,造就了近幾年加密貨幣的投資浪潮。而非同質化通證 NFT 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網絡映射更多現實世界的可能性。NFT的爆發,一方面是互聯網及區塊鏈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另一方面,藝術及收藏品也迫切需要一種更為便捷的確權及流通方式。
數字藏品有四個特點:
數字化:藏品在公鏈擁有獨一無二的標識,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透明化:在區塊鏈上記錄可以追溯,保障交易,使各參與方安全透明。
是稀缺性:每一款藏品的發行都是限量的,這也可以保障其稀缺性,畢竟常話說物以稀為貴。
真實性:可流轉,杜絕假冒偽劣,每一份數字藏品都有其唯一的鏈上代碼標識。
數字藏品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創商品形態,也帶動了其商業化,數字藏品在社會生活中有何作用?
1.從技術角度來看,數字收藏品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獨創形式,通常不能限量銷售或用于投機。
2.從文化角度來看,它是科技文化IP巧妙融合的產物,將文化收藏品數字化,完成抵消,成為獨特的存在,同時提供數字文化版權保護,提高其轉換效率,加強數字文創作內容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可以標記它,生成唯一的數字憑證,有效地保護發行人的版權和消費者權益。
NFT具有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唯一元數據代碼,是證明數字文件所有權的一種創造性方式,由此,眾多NFT成了具有價值潛力的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截止2021年底,NFT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美元。但是,作為有利可圖的數字資產,許多NFT僅包含一個指向實際數據存儲位置的URL,通常位于易受黑客攻擊的中心化服務器上,也就很容易遭受到越來越精明的攻擊。
NFT的發展有其兩面性。目前NFT市場還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尚沒有針對NFT的監管機構對其監管和規范,所以更多的時候需要持有者強化自身的防護意識,保證自己NFT的安全性防患于未然:
1)在存放收藏品時,不應把收藏品全部放在一個錢包中,分散來放是最能提高防盜安全性的方法;
2)定期清理權限授予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3)注意分辨真假,關注官方信息。如果遇到懷疑不確定郵件,一定要和通過官方渠道聯系確認;
4)杜絕投機心理,選擇一個安全正規的良好平臺。
個人觀點,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數字藏品誕生,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人接受數字藏品,并參與到一些基于數字藏品的商業活動中,這也意味著在未來,數字藏品將會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一件商品,或者說是一種社交貨幣,數字藏品的各類玩法也將會變成營銷方式的新潮流。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目前數字藏品市場雖然火爆,但魚龍混雜,投機炒作之風盛行,雖然眾多企業紛紛發聲布局進軍數字藏品市場,但似乎想明白了“怎么用、如何用”的寥寥無幾,另外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下數字藏品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很空白,如果數字藏品行業領域不受監管,則有很大可能淪為資本洗錢、企業逃稅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這為投機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是不容忽視的一大弊端,此前,阿里、騰訊、京東等主要玩家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數字文創自律公約,專門提及數字藏品的合規問題。公約提出,要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以數字文創作品為噱頭、實質發行和炒作虛擬貨幣的行為;數字文創作品的發行和交易不得以虛擬貨幣結算。在此也呼吁有關部門應該盡快重視起來,研判技術趨勢,讓監管和風控跟上技術的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