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預制菜市場或達萬億元規模 生鮮電商企業入局有何制勝優勢?
受益于“懶宅經濟”的推動,預制菜逐步興起并頗受各界關注。疫情以來,預制菜需求大增,傳統餐飲品牌、生鮮電商以及各類創投公司不斷入局。作為眾參與者中較早布局預制菜賽道的生鮮電商企業,但在多方混戰之下又該如何制勝?
有望成為萬億元市場
快手菜、即食菜、懶人菜、半成品菜,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都歸屬于預制菜“麾下”。預制菜產品可根據加工程度的不同細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類。近年來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據NCBD(餐寶典)數據顯示,中國預制菜行業銷售額從2015年的650.3億元增至2020年的2527億元,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1%,預計2025年銷售額超830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制菜市場快速發展的直接推動因素是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此前,預制菜還是食品大廠們的‘副線業務’。但受疫情影響,人們生活消費習慣改變,外出餐館就餐減少,預制菜賽道也初現雛形。近兩年,預制菜已從最初的速凍水餃、包子逐漸拓展到各種品類菜系,花樣日益增多。同時,預制菜能夠貼合當今快節奏、城市化、家庭化、小型化的年輕人的需求,發展前景廣闊。”
此外,王鵬還表示:“預制菜與傳統料理包相比保質期較短,需要先進的倉儲物流體系及冷鏈運輸技術滿足高頻率配送需求。而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增長迅速,冷鏈物流設施逐漸完善,也為預制菜供應配送提供了穩固基礎。”
預制菜市場未來的發展也受到各類機構看好。國海證券在研報中提出,預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子行業之一,預計未來五年行業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山西證券更是在專題報告中表示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元餐飲市場。
“但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初期。預制菜滲透率較低,大量企業‘跑馬圈地’,行業集中度不高。而近期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能促進行業的有效發展和資源優化配置,隨著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行業將加速洗牌。”王鵬如是說道。
渠道物流優勢顯著
生鮮電商在一眾參與者中屬于較早布局預制菜賽道的企業,而且有別于傳統餐飲品牌等做預制菜側重B端用戶,生鮮電商預制菜產品主要客戶為C端消費者。據悉,盒馬鮮生早在2016年便開始布局預制菜,并在2020年成立了3R事業部,發力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馬工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企業也在2020年前后開始涉足預制菜領域。
90后消費者小郭告訴記者,自己從去年起便熱衷于購買預制菜:“平時做飯太麻煩,一般都是點外賣,自從有了預制菜,免洗、免切、免調料,下班后直接在盒馬下單,到家簡單烹飪下就能吃,方便健康又比外賣便宜。”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生鮮電商非常適合發展預制菜。預制菜的主要目標人群是有做飯需求和意愿的年輕人群,而他們更偏好于線上下單,送貨上門的消費方式。此外,相比其他企業,生鮮電商企業擁有前置倉、社區店等業態,在渠道和物流方面具有優勢,最終體現在價格上也會更具備競爭力。”
但王鵬則表示:“生鮮電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劣勢,主要體現在品控把關難度較高,且銷售渠道單一,僅限自有平臺等。”王鵬建議,“未來生鮮電商企業應將發展重點放在上下游資源整合上,進一步鞏固供應鏈與倉儲等方面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加快新品研發,增加產品多樣性,加強客戶黏性”。(以上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表示,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的成立是對當前預制菜產業發展迫切訴求的積極回應,為更好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預制菜大市場的建設離不開產業標準和評價體系,聯盟的設立并通過樹標準、立規范、建準則、做服務,實現行業健康、有序、可持續性發展,為實現預制菜助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近年來,由于疫情的影響以及冷鏈技術水平的逐步完善,預制菜行業在餐飲和居家消費的推動下迎來行業風口,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預制菜在中國屬于剛起步階段,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布局,預制菜市場將BC端同時加速發展,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中國預制菜規模約為10720億元。
對于預制菜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目前中國預制菜行業多以B端市場為主,近年來在互聯網多元化營銷的助力下,預制菜產品將在C端市場快速發展。目前,預制菜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主要原因是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忙于工作,無暇做飯,同時又注重格外關注飲食健康,外賣和外出就餐不能滿足他們的就餐需求。
雖然預制菜市場發展迅速,但行業依然面臨一些痛點制約行業發展,比如產品口味、供應鏈以及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等。其中,物流配上方面,預制半成品菜產品依賴冷鏈運輸,物流成本及產品新鮮度要求限制了單個企業產品配送半徑。目前半成品菜企業通常只能覆蓋一定地區,尚未出現全國性的半成品菜龍頭企業。另外,由于我國不同地區飲食習慣差異較大,多數預制菜商品很難在其他區域銷售。
生鮮電商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企業對其理解、接受到實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商業模式需要在農產品與顧客之間構建一條通道,形成端到端的供應流通體系,從而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供應鏈必須實行一體化運作,這樣才能提高生鮮農產品的價值,提升生鮮農產品的品牌形象,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適應市場的變化,從而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和專業化。在我個人看來,生鮮電商非常適合發展預制菜,時下預制菜需求的日益旺盛,市場熱度不減,預制菜的目標人群是有做飯需求和意愿的年輕人群,熟悉互聯網線上操作,而生鮮電商的主要業務就是線上生鮮售賣,涉足預制菜這一領域,生鮮電商早已具備現成的基礎,而反過來,預制菜的盈利能力和增長空間,也為生鮮電商“廝殺江湖”的企業帶來了生機,預制菜業務的優異表現,無疑能夠給水深火熱中的生鮮電商吃下一顆定心丸。生鮮電商必須以盈利為目標,解決燒錢買菜不賺錢的問題,而預制菜如果成功,可以為生鮮電商企業帶來很大的緩沖空間。生鮮電商們需要的是更好的產品,更優質的供應鏈,更好的模式。未來要以“質”換“量”,告別“燒錢”補貼,才是生鮮電商下半場的打法和不出局的防護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