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助力一季度“穩開局”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7%,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隨著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對一季度“穩開局”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集中體現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軟實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也是市場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袁帥表示,地區間發展差距,表面看是經濟數據的差距、企業數量和質量的差距,實際上更多是營商環境的差距。優化營商環境有利于吸引聚集發展要素,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賦能,也才能保障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有效推進,并且實現達成經濟效能的目標。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關乎全局、決定未來的持久戰。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在此前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此外,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也指出,要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緊緊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將進一步激發創業創新潛能,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促進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也將為我國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對于應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本報記者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應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堅持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立原則,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綺對本報記者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應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入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和秩序。
“市場化是根本方向,放寬準入限制、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企業服務,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法治化是根本保障,構建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賦予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的機會和權利。國際化是必然趨勢,要加強同國際標準和經貿規則的對接,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吳綺說。
“優化營商環境,最終要看效果。要切實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市場主體真正感受到營商環境的優化成果。”袁帥表示,優化營商環境重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解放思想,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持續優化實現路徑,解決市場主體關切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必須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還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主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制度型開放,加快跨境電商產業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物流建設,完善涉外貿易投資法律法規制度,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發展。”袁帥說。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作者:孫兆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