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撤不撤”?電影院映前廣告生死浮沉!
導語:春風最終沒有拂過影院,“火熱”的疫情讓影院面臨寒冬。映前廣告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大考。
疫情肆虐讓中國院線一蹶不振,映前廣告也隨之消失在品牌方的視野里。
上海院線暫停營業(yè),深圳、南京、長沙、成都等多地,影院也是開開閉閉,動蕩不已。
五一小長假本是影院最賣座的時期之一,但今年影片上映都變成難題。據燈塔專業(yè)版數據,2021年五一檔首日票房超4.4億,觀影人次1157.58萬,場次47.32萬,為中國影史五一檔首日票房第二(僅次于2019年的6億)。
今年眾影院考慮的問題是:五一檔期影院能否營業(yè),影片能否上映,有哪些影片?
疫情之下
票房跌落警戒線
據貓眼專業(yè)版全國影院營業(yè)看板數據顯示,4月21日(周四)全國影院營業(yè)率46.07%,較上日降低0.5%,營業(yè)影院5546家,較上日減少60家,大盤票房759.4萬元,較上日降低26.2萬元。
圖源:貓眼專業(yè)版
這個水準基本和2010年持平,在以往,通常工作日3000萬就是一個“警戒線”。
受疫情影響,2022年3月電影票房僅9.13億元,同比減少63.5%。而由于新片供應不足,影院營業(yè)率持續(xù)下降,4月3日清明“小長假”首日,國內電影票房再次跌入冰點。
2022年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約14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1億元減少約23%。
我國電影票房主要依靠一線城市,以今年1月份數據來看,全國票房共27.08億元,其中上海票房產出1.98億元,占全國票房總額的7.3%。深圳票房8703萬元,也占到全國的3%以上。
而在重點票房城市中,目前深圳、上海、南京等地影院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山東、江蘇影院營業(yè)率在5%以下,接近全部關閉;福建、遼寧等省份營業(yè)率也在20%以下。
根據CTR媒介智訊的數據顯示,2022年2月廣告市場花費同比和環(huán)比分別減少8.5%和15.1%。分廣告渠道看,除戶外廣告里面的電梯LCD、電梯海報和影院視頻廣告刊例花費分別上漲2.8%、11.2%和1.0%外,其他各渠道廣告花費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從環(huán)比角度看,除影院視頻廣告投放上漲54.2%外,大部分渠道均呈現(xiàn)兩位數的環(huán)比降幅。
圖源:CTR媒介動量
在今年2月時,影院視頻廣告在不景氣的廣告市場中,刊例花費依舊上漲,成為三個上漲的媒介之一。
而3月的疫情仿佛暫停了一切,影院廣告停滯不前,或讓映前廣告成為遭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戶外媒介之一。
影院廣告所對應的營銷場景是相對封閉的,且屬于文娛行業(yè),易受到疫情的干擾,并且沒有直接解決方案。只能及時調整策略,把影響降到最低。
成本上漲
苦不堪言的廣告主
品牌方投放預算的削減,除了影院不堪重負,以院線廣告為主的企業(yè)也不好過。
在低迷的營業(yè)率背景下,萬達電影也經歷了連續(xù)兩年的虧損。萬達電影業(yè)績預告顯示,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億到1.3億元,扭虧為盈,而上年同期公司虧損66.7億元。
早在疫情前,映前廣告的弊端就開始顯現(xiàn)。由于影視行業(yè)蕭條,廣告主投入削減,影院采買成本卻上升。
無論是映前廣告成本的提升還是收益的減少,都源于影視行業(yè)蕭條的現(xiàn)狀削弱對廣告主的吸引力,而購買影院熒幕廣告時,仍需以幾年前影視行業(yè)向好時的價格進行支付。
數據顯示,中國影視行業(yè)投融資金額在2017年達到頂峰,為270.1億元,隨后融資金額與數量均呈下滑趨勢。
圖源:艾媒咨詢
影視行業(yè)整體不被看好,融資趨勢持續(xù)下滑。其次電影的優(yōu)質內容越來越少,對觀眾的吸引力下降,影院的上座率降低,映前廣告投放的效果也受到影響。
影視行業(yè)蕭條,造成場均人次降低。影院廣告時段壓縮了將近40%的品牌主,而不少影院還在提高影院采買成本。
相比注重廣告投放效率的廣告主來說,影院不會根據場均人次、票房大盤總增速這些問題來進行價格策略。他們依舊不斷抬高價格,而廣告主無法終止長期合同,否則就要支付違約金。
營收與成本不匹配,說明廣告主認可的影院銀幕價值,遠不及映前廣告公司付出的銀幕購買價。所以行業(yè)想要勢起,讓影院方的銀幕價格恢復合理是一大關鍵。
上座率低迷,市場價格卻不降反升,影院還需適應市場變化來調整策略,長線發(fā)展才可取。
行業(yè)蕭條
五一成生死節(jié)點?
4月影片的上座率最高的影片最高僅0.8%,普遍在0.2~0.3%之間。五一影院真的能回暖嗎?
在清明檔的時候,上映影片和票房同比去年就已經來了一次大撤退,假設今年五一檔再來一次,影院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可能面臨著關店的風險,而那些被擠壓、下檔的影片,只能在端午、暑假、國慶檔再次去競爭,影視行業(yè)也將面臨衰退。
根據貓眼專業(yè)版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五一官方發(fā)布定檔的影片不過10部,加上4月28號定檔上映的不過12部影片,在這其中想看人數超過10萬的才不過3部,疫情讓上映的影片也停止了宣發(fā)。
五一檔期的影片與想看人數
只要撐過了這一段停滯的時期,影院或再迎來爆發(fā),據貓眼專業(yè)版數據顯示,2022年2月,單月票房達到103.56億,截至2022年4月,在單月票房中達到第三名。疫情過后的報復性消費,讓影院后勁十足。
所以五一檔影片撤不撤的問題,關乎到影視、影院廣告等龐大市場的后續(xù)發(fā)展。
中國影院營業(yè)率50%不到,市場損失極大,并且還伴隨著輿論壓力,不僅會降低觀眾的心理預期,還會打擊影院的信心。
2016-2020年我國影院視頻廣告花費增速逐年下降。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爆發(fā),對電影行業(yè)門票收入及影院經營造成巨大影響。同時,影院視頻廣告花費也大幅縮減62.6%,近五年來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
圖源: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院線層面,疫情的打擊使得中小影院加速退出,頭部公司市占率進一步提升。根據TOP10院線市占率變動數據,部分頭部院線公司市占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萬達院線提升最為明顯,公司2020年票房市占率為15.08%,同比提升1.33%。
在最低迷的時候,復工率跌破了40%,到目前為止恢復到了46.07%,至少能夠看到一絲回暖的跡象。
而且依靠它本身高到達率的屬性,依舊不可輕視。調查數據顯示,87.4%的觀影者會在院線觀看映前廣告,其平均到達率高達65.7%。
從之前影視行業(yè)蕭條,無法產出優(yōu)質電影內容,吸引力下降,影響映前廣告的實際效益,到采購成本上升,廣告主投放效益再度下滑。
疫情之下,映前廣告還會好嗎?
如果五一不撤檔,對影院無疑是及時雨,更是對行業(yè)的一劑強心針,在這生死浮沉的行業(yè)中,需要一個節(jié)點來給予行業(yè)信心,振作士氣。
小結:清明撤檔、五一無疑是最好的復出時間節(jié)點,映前廣告究竟是再復清明,還是否極泰來?
資料參考:
《票房太慘淡!影業(yè)巨頭注冊新商標,轉型賣“奶茶”》中國基金報
《今年五一檔,撤還是不撤?》犀牛娛樂
《晶茂垮塌,分眾“割肉”,映前廣告江湖的“至暗時刻”》娛樂資本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