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持續推進零售轉型 貴陽銀行去年凈利微增2.07%
【摘要】4月28日晚間,貴陽銀行公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報告期內,貴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0.04億元,同比下降6.70%;實現歸母凈利潤60.45億元,同比增長2.07%。
4月28日晚間,貴陽銀行公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報告期內,貴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0.04億元,同比下降6.70%;實現歸母凈利潤60.45億元,同比增長2.07%。
此外,貴陽銀行資產質量向好,但不良貸款余額增加,盈利能力下降。4月29日,《華夏時報》記者郵件詢問后續貴陽銀行在改善營收情況、穩定資產質量等方面的舉措,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營收縮水
報告期內,貴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0.04億元,同比下降6.70%。
記者注意到,貴陽銀行的主要營收,包含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均呈下降趨勢。
凈利息收入是貴陽銀行的主要營收來源,2021年這項收入實現129.93億元,較上年減少7.25億元,下降5.29%。
貴陽銀行表示,凈利息收入的減少主要是由于落實國家減費讓利政策,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具體來看,2021年貴陽銀行凈息差2.26%,同比下降了0.26個百分點,凈利差2.11%,同比下降了0.32個百分點。
非利息收入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及投資收益為主,2021年實現該項收入20.1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2億元,同比下降14.90%。
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6.6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5億元,同比下降23.61%,投資收益11.2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10億元。
貴陽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中間收入的減少主要是由于受資管新規影響,理財和投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有所下降。投資收益的減少則主要是受債券市場利率波動影響,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收益及其他債權投資處置損益減少而導致。
營收下降的背后是貴陽銀行盈利能力的疲軟。年報信息顯示,貴陽銀行凈利息收益率、生息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等眾多盈利指標均下滑。
營業收入雖下降,但通過縮減支出,貴陽銀行實現歸母凈利潤60.45億元,同比增長2.07%。
具體來看,2021年該行營業支出較上年減少11.12億元,同比下降11.93%,主要是由于信用減值損失的減少。
貴陽銀行稱,2020年疫情期間該行加大了貸款的撥備計提力度和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21年貸款資產質量趨于穩定;金融投資減值損失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國內經濟仍處于恢復之中,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較多,基于整體風險形勢判斷,公司對金融投資審慎計提損失準備,以提升風險抵補和損失吸收能力。
資產質量也有向好,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1.45%,較年初下降了0.08個百分點,但不良貸款余額有所增長,較年初增長了1.67億元。其中關注類貸款占比較年初上升0.6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71.03%,較年初下降6.27個百分點。
4月29日,《華夏時報》記者郵件詢問后續貴陽銀行在改善營收情況、穩定資產質量等方面的舉措,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同期,貴陽銀行公布了其2022年一季度業績,記者注意到,貴陽銀行一季度不良貸款率上升,較2021年年末上升了0.15個百分點。
但貴陽銀行行長盛軍在4月29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將通過對新增融資重點把好準入關,潛在風險資產實施精細、精準化管理,加大存量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等措施,控新增、降存量,實現資產質量的穩中向好。
持續推進零售轉型
受到同業競爭的加劇、利率市場化的發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零售轉型正成為銀行構建新打法的重要途徑。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有重要意義,能夠為銀行創造新的業務增長空間、提供較為穩定和低成本的負債來源、對沖對公業務板塊及同業競爭風險。
貴陽銀行也在全面推進大零售戰略轉型,零售板塊貢獻度不斷提升。截至報告期末,貴陽銀行母公司零售客戶數達到了1,18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了96萬戶,同比增長8.86%。手機銀行客戶累計529.73萬戶,較年初增加60.21萬戶。
存款方面,依靠代發獲客、社保卡獲客、信用卡獲客及產品獲客,貴陽銀行儲蓄業務實現穩步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儲蓄存款余額達到了1,451.74億元,較年初增加240.85億元,增長19.89%,儲蓄存款占存款總額的比例為40.35%,較年初上升6.26個百分點。
貸款方面,貴陽銀行推出了打造數谷e貸、爽快貸、爽按揭、爽農貸四大零售信貸主品牌,截至報告期末,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余額達到了409.41億元,較年初增加16.73億元,增長了4.26%。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綜合消費貸款、經營類貸款、涉農貸款等也實現了較大增長,為信貸業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資產管理方面,今年年初,貴陽銀行發公告稱,為落實監管機構最新要求、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貴陽銀行擬設立全資子公司貴銀理財,注冊資本10億元。
2021年,通過推動業務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調降現金類產品規模,提高非現類產品占比,貴陽銀行構建了涵蓋固定收益、權益、混合類產品體系,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存續理財產品167期,存續余額837.83億元。
關于理財子公司的設立進度,貴陽銀行回應稱,截至報告披露日,該次投資尚需取得有關監管機構的批準。(以上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爆發式增長,和大量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涌現,銀行作為中國最早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主導型金融機構,業務競爭逐漸加劇。銀行零售金融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個人、家庭和中小企業提供的包括存取款、貸款、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從原來習慣的躺著賺錢,逐步需要適應新時代下的“站著吃飯”,近幾年銀行紛紛宣布向零售業務方向轉型,主要原因是零售業務具有:受經濟波動影響相對較弱、經營風險分散、消耗資本較少、潛在業務規模大等特點。
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因其具有新的業務增長空間,能夠貢獻較為穩定、成本較低的負債來源,對沖對公業務板塊和金融同業同質化競爭的潛在風險,其重要性已日益顯現。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重要意義,體現在:
1)創造新的業務增長空間。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對大客戶的議價能力開始下降,而相對于公司貸款,銀行在零售貸款領域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具有更高的收益率。
2)提供較為穩定和低成本的負債來源。新經濟增長使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處于上升通道,而零售貸款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不良率低于對公貸款。零售貸款業務有助于銀行節約資本,獲得水平相似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同時,降低貸款不良率。
3)對沖對公業務板塊和同業競爭性風險。相對于對公業務和金融同業業務,零售業務單體體量小、風險較為分散,具備天然的穩定性優勢。
在推動商業銀行零售持續轉型中,不同體量的商業銀行機構選擇不同的價值鏈環節和競爭要素,最終就會形成差異化的業務模式和行業格局。而客戶獲取和管理、渠道覆蓋和體驗、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風險管理機制、組織文化這些將是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的核心驅動要素。
接下來,我認為,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路徑選擇,通過數據驅動實現從新客獲取到存客經營提升的內生增長能力,數字化轉型使商業銀行能夠通過數字化的技術手段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破解客戶與銀行的信息不通暢和不對稱,解決傳統模式形成的需求瓶頸, 全力加速推動新一輪零售轉型是推進“大零售”業務格局構建的重要一環,要緊緊依靠數字化的強力驅動,構建起“線上+線下、客戶+賬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新零售模式,走科技引領發展的差異化、多元性道路,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甚至激發新需求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我國正處于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興起的重要發展階段。對商業銀行來講,居民消費升級為零售金融業務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居民家庭財富規模仍然有可能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商業銀行只有適應這個需要,才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居民消費升級,居民的消費需求從原來衣食住行為主的生存型消費,逐步轉向包括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旅游休閑等一些改善型的消費,給商業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