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的“殼”,華為的“芯”,這臺更聰明的“極狐”能跑多遠?
「這個車厲害了啊」
「快看」
「快看快看」
「快看快看快看」
……
差不多是一年前的傍晚,我的一個自動駕駛狂熱粉朋友在微信上發給我一個微博小程序窗口,并瘋狂催促我點開看看。
點開后出現的是一段兩分多鐘的自動駕駛路試視頻。
視頻里,測試車輛鉆進了一段外賣小哥集結的路段,瞬間測試車前方就同時出現了對向而來的汽車、曲線搖擺行駛的電動自行車、準備穿行馬路的行人,甚至車后方還有新的電動自行車擦著后視鏡駛過測試車輛。
出乎人意料的是,即便是面對這樣的城市路況,測試車輛也沒退出自動駕駛狀態,該剎停剎停,該蠕行蠕行,然后慢悠悠地通過了這個「地獄挑戰」路段。
「我 X !這個車厲害了??!」我傻愣愣的重復了一遍朋友發給我的話,「極狐要成!」
沒錯,上面這一大段中出現了好幾次的「測試車輛」就是一輛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
之所以我的這段記憶會如此清晰,一方面是,視頻中這臺車的表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幾天后就是 2021 上海車展。
也正是在上海車展上,預售起步價 38.89 萬元的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亮了個相,極狐也宣布這個版本的新車將在稍晚之后開啟交付。
只是沒想到,對于很多關注這款車的朋友來說,這個「稍晚」一等就是一年多。
兩個中年男性的牽手
一年多后的今天,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正式上市。
在預熱階段,就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的名字和原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名字中的「華為」倆字被「全新」頂替,莫非這款車的「含華量」下降了?
我當時就覺得,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HI」的含義不就是「華為 Inside」么。
后續的發展也的確符合我的預期,發布會開始幾分鐘后,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就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請到了臺上。
「兩個奮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級好車」。
這是雙方對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的定義,兩人一起攜手見證了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的新階段。
這里的「攜手」可不光說的是北汽、華為之間的合作關系,兩位中年老大哥真的在臺上牽起了手,甚至還一起比了個「小狐貍」手勢,配合著臺上的燈光、音樂,以及主持人竇文濤的捧場,說兩位大佬「基情」就過分了,但的確會讓我有些起雞皮的異樣感受。
但「小狐貍」手勢擺得再漂亮,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也逃避不了一個核心問題——跳票。兩位大佬或許覺得這款車跳票了這么久,有些些的慚愧,寒暄過后,他們主動聊起了跳票延期的話題。
「老是有人說我們跳票,其實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這可能是人類的一小步,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步?!?/p>
劉宇用軟硬件結合的困難來解釋跳票問題,并且提到了兩個具體的例子。
擋風玻璃后的攝像頭是自動駕駛系統重要的感知來源,但遇到雨水天氣時,就會對攝像頭的圖像識別造成干擾,例如,攝像頭會分辨不清 2、5、8 等數字。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需要對擋風玻璃的角度以及玻璃中的中間鍍層做出特定調整。
另一個則是和激光雷達相關。車頭的激光雷達安裝在前防撞鋼梁上,這對防撞鋼梁的公差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版極狐阿爾法 S 的前防撞鋼梁公差為 1.5 mm,但這個標準無法滿足激光雷達的需求。為了保證激光雷達的測量精度,極狐把前防撞鋼梁的公差降到了 0.5 mm。
余承東則對跳票問題有他的看法,他提了簡短的四點。
一是這款車公布的時間有些過早了;二是疫情對他們的開發進度造成了一定影響;三是在量產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技術加入進來,匹配新技術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四是華為仍是一家受到制裁的公司,這對他們的供應鏈體系造成了一些阻礙和影響。
老實講,這些理由并不能很好地說服我接受「跳票連連」這件事,但余承東說的其中一條還算比較誠懇,「這款車公布的時間有些過早了」。
畢竟說到底,怎么研發怎么量產那是廠商的事情,作為消費者我們其實只關注最后的產品。
畢竟 4 年前有些賈總就說 FF91 當年底就承諾交付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