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東部新區,一座商業體正勾勒出城市生活新圖景
“Research & Quest”關注我們,發現城市商業多樣性
撰文 | 銳裘,編輯 | Sandie
也許你對成都商業還停留在“環太古里”商圈,但事實上,這座城市在近兩年已榮升為全國城市商業的一塊新熱土。
上月,RQ曾通過一篇推送集中介紹了近期在成都陸續開出的數家代表首店,但成都的城市活力指數不僅僅體現在“首店經濟”,在城市邊界與商業零售的齊頭并進之下,商業資源開始從中心向外釋放,各個區域逐漸涌現出更多具有潛力的新商業案例。
成都東部的龍泉驛大面板塊,十年的新城建設,這里已經逐漸積累超過33萬的常住人口。就在剛結束的五一節假日,位于該區域的成都世茂廣場也迎來了開業一周年慶典。
它在經營首年并不是業內最受矚目的,卻在這一年里獲得了扎實的成績:開業即大火,開業第一周總客流量高達119萬人次,總銷售額突破9688萬元,注冊會員總人數都超過17萬人。我們曾在開業當日到訪現場,捕捉到了以下畫面:
△ 2021年開業當天的成都世茂廣場 | 圖據Eunice
一年后,這個項目非但沒有降低熱度,反而人氣持續走高,今年五一假期,在成都疫情影響之下,項目總銷售額仍突破了4000萬元,總客流突破33萬人次;會員注冊累積突破26萬人。
持續一年的熱度,引起了我們對它的好奇:
誰在流連忘返于此?
相比其他項目,它的難得之處在哪里?
它的火熱和“微度假”的定位有幾分關聯?未來三年,它還能保持“火熱”嗎?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與項目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對這塊區域,對成都消費者,甚至是 “微度假” 這一在業內興起的話題,都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01
從荒漠到新區
龍泉乃成都城市化的一道縮影
開頭我們就介紹到,成都世茂廣場所在的龍泉驛區大面板塊,早年并不是業內最熱議的成都商業區域;距離成都市中心20公里之遙,哪怕毗鄰龍泉山景區,但長年沒有商業資源的聚攏,人群很難匯聚過來。
但就像上海的南翔、嘉定、青浦一樣,20年前在上海人眼中還是偏遠郊區,經過城市化進程,這些地方現已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城景象,相較市區有更具吸引力的房價、更宜居的城市密度、以及不輸市中心的社區商業。
成都龍泉驛現在也處在這一狀態,在 “東進” 的城市宏觀布局下,房地產開發商合力建設,讓大面片區在過去十年間積累了超過33萬常駐人口——既有原住民,也有新成都人,他們在多年前來到這座城市打拼,組建家庭,日子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奔去。
而同時,成都的文旅生態開發又為龍泉驛提供了另一塊產業機會。坐擁龍泉山天然的生態優勢,天鵝湖生態區、三圣花鄉等文化旅游資源被逐步開發出來。
這一從無到有的過程,也使得成都人對龍泉驛有了新的認知:一個是城市化進程下,充滿希望的“新經濟龍泉”;一個是離市區不遠,擁有自然風光的“生態龍泉”。
而又和所有新區發展規律一致,當新區經過了第一階段的 “改頭” 后,會有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商業中心出現,它不僅為本地居民提供消費升級,還要為新區 “換面”, 扮演著樞紐和窗口的角色,成為展望下一個階段的標志 。
于去年開業的成都世茂廣場,在無形中便扮演了這一角色。
02 如何激活居民的消費潛力?要先理解和尊重他們
區域人群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積淀,哪怕是同一批人,他們會因為年齡的上漲、社會資歷的提升、家庭關系及角色的轉變而發生巨大變化。
經濟發展的十年里,“新龍泉人”在這里生活成長:開始具備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成家立業后更成熟的思想與家庭責任。他們希望在滿足于生活圈的基本配套之外,渴望擁有更具品質化的商業中心,除了日常消費與休閑娛樂得到釋放,也寄希望于下一代能接觸到新事物,玩樂自在。
這樣的消費強需求給了成都世茂廣場很大的啟發,將項目定位為“微度假生活方式中心”。我們似乎能從其中讀出它背后的理想與夙愿:在充滿希望的新城,通過商業的力量,打造一個與眾不同,又符合屬地化特色的區域名片。
“空間”也許是成都世茂廣場展示定位理想的最直觀維度。知名建筑設計事務所 Aedas 將龍泉山脈和自然特色融入14萬方的建筑中,通過建筑形態對地形的呼應,形成豐富多層次的室內外商業空間。
在規劃的30000㎡城市景觀公園里,配置籃球場、足球場、極限運動場等綜合活動場地,在屋頂增加近700m2的空中草坪,以及600㎡的云朵兒童無動力樂園。
主入口的「靈棲樹屋」是目前成都商業項目中最大的鋼結構點駁接式玻璃單體建筑,它與室內4米挑高的中庭連接,讓室內的通透性發揮到極致,將室內營造出舒適的空間氛圍。
△ 圖為項目中庭實拍
在提供了這些富有功能性和度假感的空間之余,項目堅持打破空間邊界的勇氣也十分值得一提。
項目利用天臺、外廣場等面積較大的室外空間天然優勢,針對不同空間策劃推出兼具趣味和體驗性的多元活動,營造出精致露營氛圍,帶來具有戶外氣息的休閑玩樂體驗,將游逛體驗變為一種放松、自洽、尋找樂趣的心情氛圍,突破商業空間上對消費視野的限制。
去年夏天,每逢周末,在噴泉廣場會舉行超400㎡的“呼吸夜市”,將微度假場景延伸到夜晚戶外空間,創新引入夏夜露營體驗;今年3月,項目又推出天臺躺樂節,利用露天坡面草坪,將戶外露營、時下流行的tufting、網紅飛盤、游園會搬到天臺,這類更新穎的娛樂運動項目被搬到龍泉,也讓當地年輕居民們耳目一新。
在業態上,這個14萬方的項目選擇了“全業態”的招商組合策略,絲芙蘭、UR、優衣庫等耳熟能詳的優質品牌的引入,改變了“龍泉商業沒有高端美妝和快時尚”的局面。
從空間到業態,成都世茂廣場基于對區域及消費者的充分了解,跳脫出傳統單一的商業經營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富有新意的內容植入,構建耳目一新的生活方式場景,讓消費者切實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微度假生活”。
03
必要的市場教育,傳遞更前沿的商業服務與內容
項目的一處細節優化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在開業后,成都世茂廣場對配套設施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其中針對親子家庭的,便是與知名衛生間設計公司 WeCare WC 合作的“超級母嬰室”,它落位于項目4樓,空間達156㎡,是目前成都商業項目中最大的母嬰室。盡管已擁有超高顏值外,功能設置上的“顛覆”更為動人:除了涵蓋傳統的男女衛、寶寶睡眠區、哺乳區、嬰兒盥洗室外,還專門打造“兒童如廁培訓空間”。
△ 超級母嬰室
兒童的如廁訓練是教會其生活自理的重要一步,這一階段極為消耗家長時間和耐心,國內公共衛生空間鮮少關注到這個細節,追求卓越的項目總會比消費者考慮得更多一點。如此深刻理解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并用較前沿的空間服務打動他們,這一做法為項目帶來了出其不意的轉化。
在去年暑假同時上線的探洞主題體驗營地“探洞秘境”和主題IP活動 “奔跑吧哈邱!動感水樂園”均獲得了極大的反響。主力親子品牌 meland club 是西南區域首店,其年卡會員的轉化在開業首年表現出亮眼成績——團隊驚訝于區域消費力的同時,看到消費者對于新興業態的濃厚興趣和極高接納度。
△ 探洞秘境
△ 奔跑吧 哈邱!動感水樂園
暑期活動的成功,給予了項目傳遞前沿商業文化更多的信心。
項目團隊說道,“事實上,對于一個洼地型區域新項目,客流和業績一定是不愁的。但世茂在其它區域的商業經驗告訴我們,決不能局限于傳統促銷活動,要在基礎運營活動之上,給消費者更多新東西,要堅持去做,這是激發新區消費潛力的必要途徑。”
剛剛落幕的五一節周年慶活動里,團隊決定選用“中國文化”作為活動主線,在國潮文化興起的大背景之下,聯合央視春晚雜技表演團隊打造“城市馬戲節”,鑒于消費者(尤其是孩童)的新鮮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熱烈反響。
△ 圖為一周年活動現場實拍
“可能當下,區域居民在視野上還不及市區的消費者,但互聯網時代下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我們對他們充滿信心。”團隊如此理解他們的客群。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項目會將更多心思花在打造商業空間、各種前衛的活動上,甚至在業態組合上盡可能為消費者展示更豐富的商業面貌。那些“不做沒關系,做了絕對加分”的商業運維細節,也許慢慢就能打動原本缺失的那部分消費者。
而不斷創新高的經營數據,便是消費者們對項目用心經營的一種回應。
在成都世茂廣場的這則案例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商業經驗豐富的開發商,如何在一座城市新區“開疆擴土”的過程。而當我們剝開項目華麗的空間外殼看運營理念的本質時,其實并無過多高深莫測的方法論:
深刻理解這個區域的特質、洞察本地居民的深層次需求、從務實的運營中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并在輸出品質化消費場景的同時,用前沿的玩法與細節,勾勒對未來新區發展的想象。
一年的運營中,團隊對 “微度假” 也有了新的理解:區別于開業前認為“微度假”代表的是一種精神需求,成都消費者更期待一種屬地化的場景,包括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便于社交的場所,真正融入生活的各類功能性空間,這些都被看做“微度假”的縮影。
當然,“一年” 對于一座商業項目來說,還很年輕,未來留給成都世茂廣場的挑戰還不少。但從客群數據上,團隊已經看到了改變:原本主要客群都來自附近5公里,但去年暑期檔過后,區域之外的遠端客群占比增多——以往人們對龍泉驛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漸被打破,而成都世茂廣場也成了遠端客群到此游玩的“歇腳地”。
未來,隨著區域的進一步成熟,更大面積的客源會被激活,這將是成都世茂廣場的機會,也便是成都龍泉驛的機會。
探索實體商業,看見城市未來城市 | 地產 | 消費 | 人文
勾 搭 RQ WeChat:RQmarketing2018
Email:rqmkt@foxmail.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